第64章 擀面杖与胭脂盒(1 / 2)

潘金莲把最后一笼葱油饼端出锅时,手腕被烫得红了一片。她咬着牙往灶台上的油罐里蘸了点猪油,滋滋的灼痛感刚下去,就听见院外传来武大郎的吆喝声——比平时响亮了三分,还带着点发颤的兴奋。

“新出的葱油饼哟!潘金莲亲手调的馅儿!”

她忍不住扶着门框笑。自从上周她把现代葱油饼的做法改良了,用猪油起酥,加了十三香和白芝麻,这吆喝声就一天比一天中气足。街坊们总打趣“武大郎这是被媳妇灌了迷魂汤”,每次都能换来他涨红着脸的辩解:“俺媳妇做的饼就是香!”

“傻笑啥呢?”武大郎扛着空担子进门,粗布褂子的前襟全湿透了,贴在佝偻的背上,像片被雨水泡胀的荷叶。他把沉甸甸的钱袋往案板上一放,哗啦一声滚出几枚碎银,“今天卖得快!李屠户家一下买了十个,说给他那小崽子当早饭。”

潘金莲正用细麻绳穿铜钱,听见这话抬了抬眼:“你咋不多留两个?昨儿他媳妇还说孩子总馋这口。”

“留了!”武大郎急忙摆手,手背的青筋都绷起来了,“俺特意挑了四个焦脆的,用油纸包好放在担子最下层。她说……说你调的馅儿比县城酒楼的还香。”他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声音越来越小,却偷偷瞟着潘金莲的反应,像只等着被夸的小狗。

潘金莲心里熨帖,嘴上却故意板着脸:“油放多了才香,回头得少搁半两,不然街坊该说咱铺子里的饼太油腻。”说着把穿好的铜钱串往房梁挂钩上一挂,铜钱碰撞的脆响里,她瞥见武大郎背在身后的手——正攥着个油纸包,边角还露出点艳俗的红。

“藏啥呢?”她突然伸手去抢,武大郎慌忙躲闪,却忘了自己腿短,踉跄着撞在面缸上,油纸包“啪嗒”掉在地上。

是个描金漆的胭脂盒,盒盖裂了道缝,里面的胭脂红得发暗,一看就是杂货铺里最便宜的那种。

“你买这干啥?”潘金莲捡起盒子,指尖触到冰凉的漆皮,突然想起三天前跟王婆闲聊时,随口说过“城里姑娘都用胭脂”。她当时不过是看见绸缎铺的老板娘抹着胭脂出门,顺嘴发了句感慨,没想到这人竟记在了心上。

武大郎的脸比胭脂还红,搓着粗糙的大手在原地打转:“俺……俺听张屠户说,女人家都喜欢这物件。那铺子里的掌柜说,这是江南来的好胭脂,抹上……抹上能年轻十岁。”他越说越急,最后索性梗着脖子,“俺攒了五天的碎银才买的!你要是不喜欢……”

“谁说不喜欢?”潘金莲打开盒盖,用指甲挑了点胭脂往颧骨上抹。劣质的红粉呛得她打了个喷嚏,却在铜镜里看见自己眼角的笑纹。她转身往灶房走,声音轻快,“今晚包荠菜猪肉饺子,给你补补。”

武大郎在原地愣了半晌,突然想起什么,抓起墙角的擀面杖就追上去:“俺帮你剁馅儿!俺剁的馅儿细!”

案板被擀面杖捶得咚咚响时,院外突然传来踢门声。潘金莲把刚和好的面团往盆里一扣,抄起灶台上的铁铲就冲出去——这阵子西门庆的人总来捣乱,她早就练就了一身“见门踹就抄家伙”的本事。

门口站着个穿青布衫的后生,背着个破皮箱,腰间的朴刀在日头下闪着寒光。看见潘金莲手里的铁铲,后生突然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嫂嫂这是要给俺做啥好吃的?”

潘金莲手里的铁铲“哐当”掉在地上。这眉眼,这笑声,分明就是书里那个打虎英雄——只是比想象中年轻,眼角还带着点未脱的稚气。

“武……武松?”

“正是俺。”武松把皮箱往地上一放,大步跨进院子,目光扫过晾着的葱油饼,又落在灶台边手足无措的武大郎身上,突然单膝跪地,“哥!俺回来了!”

武大郎手里的擀面杖滚到脚边,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突然扑过去抱住武松的肩膀,眼泪混着面粉糊了武松一后背:“二郎……你咋才回来……俺还以为……”

“俺没事!”武松拍着哥哥的背,视线却在潘金莲身上打了个转。当看见她颧骨上没抹匀的暗红胭脂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潘金莲心里咯噔一下。她早想过这一天,却没想过会在自己满脸面粉、手里还攥着块生面团的时刻。她转身往灶房走,声音尽量平稳:“你们兄弟先聊着,我去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