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回到乾清宫,他的心情依旧沉重。
他一边掀开彭春的奏折,一边冷冷地说道:“传朕旨意,召内阁大学士明珠、索额图,乾清宫见驾。”
站在一旁的李德全听到康熙的命令,立刻指挥小太监们快步前往内阁传达旨意。
小太监们不敢怠慢,一路小跑着向内阁奔去。
康熙瞅着手中的奏折,面色极其难看。
奏折出自北征将军彭春之手,这位在冰天雪地中为大清戍边的猛将,其文字也如其人一般,刚直甚至粗粝。
奏折开篇是循例的恭贺新春之词,寥寥数语,紧接着笔锋一转,感谢了于十一月抵达瑷珲的朝廷补给。
然而,这“感谢”二字,在康熙眼中却显得无比刺眼,因为其后的内容,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盛世”的脸上。
彭春在奏折中用近乎质问的语气写道:
“臣叩问陛下,何以补给迟至十一月方抵?隆冬已至,黑龙江冰封数尺,运送之艰险,九死一生。
再者,为何补给之数额,与朝廷前旨所言,有天渊之别?
瑷珲城内外,连同驻军、夫役、家眷,近四千之众,嗷嗷待哺。
此番补给,仅为杯水车薪,过冬尚且勉强,何谈来年开春对罗刹用兵之军需储备?
恳请陛下明察,速增补给,否则边关将士,非战死于沙场,而将冻馁于寒冬!”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钢针,扎在康熙的心上。
康熙脱下龙袍,只着一身藏青色的常服,负手立于东暖阁一幅巨大的《大清舆图》前。
他的目光,死死地钉在舆图东北角那个小小的标记——“瑷珲城”上。
脚步声由远及近,明珠与索额图一前一后,快步走进殿来。
“臣,纳兰明珠、索额图,恭请皇上圣安。”两人跪倒在地,行大礼。
康熙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得可怕:“两位爱卿,起来吧。今日元旦国宴,可还尽兴?”
这句看似寻常的问候,却让明珠和索额图的心同时一沉。
国宴,按往常来说,举国欢庆。
宴会散后,康熙会非常高兴的换上便服,出门逛逛热闹的京城。
可今天......
“托皇上洪福,君臣同乐,实乃万世之幸。”明珠率先开口,言辞一如既往地圆润妥帖。索额图也赶忙附和。
康熙缓缓转过身,手中拿着的正是彭春的那道奏折。
他走到两人面前,将那份薄薄的,却重如泰山的奏折,“啪”的一声,扔在他们面前的地上。
“万世之幸?”康熙冷笑一声,声音陡然拔高,如同炸雷般在空旷的殿内回响,“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辅佐朕,治理出的‘万世之幸’!”
明珠和索额图大惊失色,慌忙捡起奏折,凑在烛光下迅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