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贞从怀中掏出康熙的圣旨,恭恭敬敬地递给王辅臣,然后说道:
“父亲,皇上知道您是受到莫洛的排挤,才迫不得已走到这一步的。皇上说您并没有罪过,杀经略的罪责由皇上来承担。只要您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归顺朝廷,皇上不仅会继续让您担任陕西提督一职,还会让您兼管西北的大军,并且免除您的一切罪行。”
王辅臣接过圣旨,沉默良久。
王吉贞满脸忧虑地劝说道:
“父亲啊,吴三桂仅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攻陷了湖南,这本是他绝佳的战机啊!他完全有能力强行渡江北上,趁着朝廷的兵力部署尚未完全到位,一鼓作气攻入京城。然而,他却如此愚蠢地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样下去,他肯定难以成就大事啊!”
王辅臣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应道:“嗯,你说得不无道理!吴三桂确实应该果断地强行渡江,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如此一来,局势或许会大不相同。”
王吉贞见状,连忙趁热打铁地继续说道:“父亲,您再想想看,康熙皇帝可是英明神武、才智过人啊!而且,他对您可是亲如兄弟一般啊!不然的话,他又怎么会特意派遣我前来平凉,劝说您呢?”
说着,王吉贞不禁用衣袖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
听到这里,王辅臣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自己在京城时的点点滴滴。
他想起了康熙对他的种种优待和关怀,那真是无微不至啊!
康熙不仅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宴请他,还与他同榻而眠,彻夜长谈,听他讲述云南的风土人情以及吴三桂军中的秘事。
康熙对他的好,他又怎能不心知肚明呢?
想着想着,王辅臣的眼眶渐渐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强忍着不让它们流下来。
王吉贞见父亲似乎有所松动,心中暗喜,赶忙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
“父亲,您想想看,如今朝廷实力强大,归降朝廷不仅可以保我们一家老小平安无事,还能让我们名正言顺地享受荣华富贵。若是继续与朝廷对抗,恐怕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啊!”
王辅臣听着儿子的话,心中不禁长叹一声。
他何尝不知道归降朝廷是最好的选择呢?
只是一想到自己起兵谋反的原因,他就感到一阵无奈和愤恨。
“哎,我又何尝不想归降朝廷呢?”王辅臣叹息道,“然而,这一切都是莫洛那家伙逼的啊!若不是他对我百般刁难、苦苦相逼,我又怎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正当王辅臣愤愤不平之时,手下人突然来报,说是朝廷派来的苏拜等人已经到了城外,还带来了招安的旨意。
王辅臣闻言,心中顿时一紧。
他知道,这个时候朝廷派使者前来,必然是为了招安之事。
而另一边,吴三桂也一直在不断地拉拢他,让他加入反清阵营。
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王辅臣不禁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