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康熙却轻轻摆了摆手,缓声道:“无妨,只是近日以来朕过于操劳疲惫所致罢了!”
却说那明珠步出宫廷,正沿着宽阔的道路缓缓前行,身旁与之并肩而行的正是耿聚忠。
两人一路沉默不语,气氛略显凝重。
终于,明珠率先打破沉寂,转头对着耿聚忠轻声言道:“耿大人,请恕我直言,还望您能节哀顺变啊!现如今,咱们已然结成姻亲,彼此关系愈发紧密。在此,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耿聚忠听闻此言,稍稍怔愣片刻,而后连忙应道:“明相但说无妨……”
其实,耿聚忠对这明珠倒也存有几分好感。
虽说明珠一直主张撤藩一事,但于耿聚忠而言,无论最终是否撤藩成功,都与他自身并无太大关联。
毕竟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既无望登上王位,亦难以获取实质性的权力。
好在他能安居京城,尽享荣华富贵,此生无忧无愁地度过也算不错。
只见明珠稍作沉吟,接着缓声道来:
“耿大人呐,如今皇上正因三藩之事忧心忡忡、夙夜难寐。依下官之见,您不妨修书一封寄往家中,劝说令兄尽快搬迁离境。倘若令兄能够深明大义,体察圣上之忧心,从而在三藩之中抢先一步主动北迁,如此一来,岂不是为朝廷立下一桩赫赫功劳?”
话音刚落,明珠便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耿聚忠,观察他的反应。只见耿聚忠先是微微一愣,随即陷入沉思之中。
少顷,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回应道:
“明相所言极是!待我归家之后,定会立刻提笔给兄长去信,竭力规劝他早日动身北迁。”
耿聚忠的语气诚恳且坚决,显然已将明珠的建议听进心中,并决定付诸行动。
且说那柔嘉公主的葬礼,真可谓是极尽奢华隆重之事。
康熙皇帝与太皇太后更是亲自莅临葬礼现场,为这位深受宠爱的公主送行。
这一消息犹如一阵旋风般迅速传遍京城内外,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纷纷。
人们皆言圣上与太皇太后对三藩极为看重,即便只是在京城作为人质的藩王妻子离世,他们亦不惜亲身前往吊唁。
然而,又有谁人不知呢?
这位逝去的柔嘉公主并非寻常之人,她可是自幼由太皇太后亲手抚养长大,与康熙皇帝一同成长于宫廷之中的金枝玉叶啊!
如此深厚的亲情羁绊,自非他人可比。
与此同时,在建宁公主府上,气氛却显得异常凝重压抑。
一名神色匆匆的信使疾步奔至府前,但见那朱红色的府门紧闭,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他稍作迟疑,随即抬手用力拍打起府门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足足过了一刻钟之久,那扇沉重的大门方才缓缓开启一条缝隙。
一个声音从门缝里传出:“什么人在此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