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赶忙取出怀中的一封书信,高举过头,恭敬地答道:“小人乃是奉公子吴应麒之命,特来给世子送上此封书信。”
话音未落,只听那门内传来一声低喝:“快些进来……”
紧接着,还未待信使完全踏入门槛,身后的大门便已被重重地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仿佛这关门之声,也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一并隔绝在了门外。
吴应熊仔仔细细地将书信读完之后,抬起头来,目光锐利地看向信使,沉声问道:“应麒还有没有交代其他什么事情?”
那信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启禀世子,并没有更多的话语了。”
吴应熊微微颔首,表示了解,接着嘱咐道:“好吧,既如此,你此番回去路途遥远,务必小心谨慎,早去早回。记得转告应麒,叫他放心,大哥我在京城自会拿捏分寸,定然不会出任何差错的。”
待到信使离去之后,吴应熊独自一人留在书房之中。
他踱步到书桌前,缓缓坐下,再次拿起那封书信,开始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
然而,无论他怎样审视,都未能从这字里行间察觉到哪怕一星半点的异样之处。
要知道,这封看似平常的书信实际上乃是出自方光琛之手。
此人以吴应麒的语气和口吻,详尽地向吴应熊描述了云南当下的局势,同时也透露了其父王吴三桂正紧锣密鼓筹备起兵造反一事。
信中的内容可谓是惊心动魄,其中着重提到,希望吴应熊能够尽快安排一个与自己容貌相似之人作为替身,然后火速赶回云南。
因为如今康熙皇帝已然下定决心,若吴三桂胆敢举兵叛乱,便会毫不留情,即便是亲眷也绝不姑息。
如此一来,身在京城的吴应熊很有可能会沦为康熙手中的人质。
不过,这一切行动的关键在于必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绝对不能让康熙有所察觉。
要不然,吴三桂苦心经营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起兵计划必将化为泡影,所有的努力都会在顷刻间付诸东流。
面对眼前如此棘手的状况,吴应熊苦思冥想了一整天,心中始终纠结万分,完全拿不定主意究竟是否应该提前出逃。
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关系极为重大,绝不能轻率地做出逃离京城这个决定。
即便能够侥幸逃出京城那又怎样呢?
要知道,当今圣上康熙只需颁布一道圣旨,自己恐怕依然难以逃脱追捕。
到那个时候,不但无法成功脱身,反而极有可能会因为鲁莽行事,而坏了父亲吴三桂精心策划的大计。
就在吴应熊陷入沉思之际,突然间,门外传来了管家急切的声音:“世子,马宝将军到访。”
“马宝?” 吴应熊微微一愣,随即歪着脑袋开始思索起来。
过了片刻,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吩咐道:“快快有请马宝将军来书房相见。”
原来,这马宝乃是吴三桂手下的心腹爱将,与吴家渊源颇深,吴应熊自幼时起便已熟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