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回到家乡后,首先前往祖祠祭拜祖先,表达对家族先辈的敬意。
接着,他慷慨解囊,捐资修造桥梁,方便百姓出行。
不仅如此,他还出资修建了当地的孔庙,以弘扬儒家文化。
待到孔庙落成之日,魏裔介举办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典礼,邀请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柏乡县的县令和衙役们纷纷前来参加典礼,与魏裔介一同庆祝这一盛事。
魏裔介亲自题写了一副气势磅礴、笔走龙蛇的对联:“江汉秋阳,肖圣心之体,叹意必固我之绝无,湛然太虚,本性万年未发;金声玉振,备至德之先全,惟仕止久速之各当,浩乎元气,斯文千古在兹。”
对联贴上之后,众人齐声叫好。
魏裔介呵呵一笑道:“孔圣人庙已经到了柏乡,老夫希望这柏乡的百姓,也都能入学读书,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啊!”
站在孔孟雕像前的百姓们纷纷应和着,笑着说道:“有魏大人这样的楷模,我们柏乡县的百姓一定会让孩子们入学读书的。”
这些阿谀奉承的话语让魏裔介不禁有些得意忘形。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高呼:“你们在这里花费巨资修建文庙,对魏裔介阿谀奉承,可曾想过柏乡的老百姓正面临困境?”
魏裔介闻声看去,只见一个身材瘦弱,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看起来约莫二十来岁的男子站了出来。
县令噶哈指着这年轻人叽里咕噜说了一串满语,现场的人是谁也听不懂。
这时候有通事说道:“县太爷问你是什么人?胆敢在魏裔介大人和文庙前撒野?”
这年轻人哈哈一笑,脸上带着一丝嘲讽,道:“一个县太爷,连汉语都听不懂,也不会说,看起来这大清国实在没人可用啊!”
县令噶哈自然是听不懂他的话,但他从那年轻人的语气中感觉到了不友善,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通事。
通事连忙将年轻人的话翻译给了县令,县令听完后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魏裔介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问道:“年轻人,你为何这样说呢?”
他目光锐利地盯着年轻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好奇。
年轻人看了一眼魏裔介,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不屑说道:“你就是那个被称为大清国第一大儒的人吗?你就是明年的主考官魏裔介吧?”他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挑衅和质疑。
魏裔介听到这句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悦,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道:“不错,正是老夫!”
年轻人冷笑一声,继续说道:“魏大人,你可是柏乡县人啊!难道你不知道柏乡县周围的县都已经陷入了一场浩劫之中吗?而你却在这里修文庙,歌功颂德,不觉得有些不妥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责备和质问之意。
魏裔介听后脸色微变,眉头紧皱,他转头看向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