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朝堂之上。康熙皇帝询问道:“南怀仁、杨光先,你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杨光先恭敬地回答:“回陛下,臣已准备就绪,今日《大统历》必定能战胜《时宪历》。”
康熙皇帝接着转头看向南怀仁:“南爱卿……”
南怀仁微微点头:“陛下,臣需要将测算仪器搬运至观象台。”
“准奏!索额图,命令侍卫们小心谨慎,将南怀仁的仪器安全搬至观象台。”康熙皇帝向索额图下达指令。
索额图遵命离去。
散朝之后,议政王大臣、诸王贝勒、一二品大员,以及康熙一同登上了观象台。
杨光先和吴明煊二人,将一个浑仪摆在观象台上,准备测量太阳的纬度。
这浑仪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后来张衡又改良了浑仪。
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可以通过浑仪,测量太阳的黄道以及纬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频发,这浑仪的用法渐渐失传。
杨光先和吴明煊虽然将浑仪摆在观象台上,但是他们学艺不精,那使用方法也不是很对。
南怀仁则是将四台仪器分别摆在了观象台的四个位置,然后逐一介绍道:“皇上,诸位大人,此乃象限仪,可以用来观测天体高度;此乃纪限仪,用于观测日月星辰之间的距离;此乃黄赤经纬仪,可用于观测黄赤道交角;此乃地平经仪,可用于测定方位角。”
他一边说,一边向康熙和朝臣们展示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头称赞。
康熙仔细观察着这些仪器,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南怀仁都一一解答。
众人见这些西洋的玩意更有意思,便都跟着南怀仁,到处观看这几个仪器。
其中一个仪器,康熙非常感兴趣:“南爱卿,这个叫什么仪器?”
南怀仁摇摇头:“皇上,这个是天球仪,便是以地球为圆心,周围覆盖众多行西、以及月亮和太阳,模拟星象之用。”
康熙惊叹不已,这南怀仁的才能,真是不可估量啊。
看完了仪器,康熙又在日晷上,按照南怀仁教自己的勾股定理,经过开方运算,画出了一条直线。
时间很快到了正午,康熙见自己做的直线,正好被日晷所覆盖,心中暗暗高兴。
可此时南怀仁测算出的太阳维度,丝毫不差,众人拍手叫好。
然而杨光先与吴明煊二人测量的,误差较大。
康熙看着杨光先与吴明煊二人的测量结果,眉头微皱,不悦地说道:“你们二人测出来的数据为何如此不准确?”
杨光先与吴明煊两人脸色苍白,冷汗直流,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已经无法掩盖,但却不知如何解释。
康熙见他们无话可说,心中更加不满,冷冷地说道:“你们还有何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