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看着妹妹走进厨房,又看了看角落那个单薄的背影,最后目光落在父亲沉默的侧脸上。
他叹了口气,也放下筷子:
“爸,我回房间看书了。”
他需要空间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李国栋点了点头,没说话。
他看着陈小雨蹲在墙角,背对着他们,肩膀微微耸动着,无声地打开那个旧行李箱,动作僵硬而缓慢。
他看着女儿在厨房里,用力地刷着碗,水流声开得很大。他看着儿子关上了次卧的门。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父亲身上。
老人已经吃完了,正满足地咂着嘴,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着空荡荡的墙壁。
一种巨大的、沉重的疲惫感,如同冰冷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几乎让他喘不过气。
这个“新家”的第一顿饭,就在这样的沉默、抗拒、泪水和沉重的喘息中结束了。
勉强拼凑的屋檐下,裂痕依旧清晰可见,只是暂时被一种更强大的、名为“生存”和“不得不如此”的意志强行粘合在一起。
李国栋站起身,开始收拾父亲面前的碗筷。动作缓慢而沉重。路还很长,每一步都像踩在荆棘之上。
但门已经开了,人已经进来了,剩下的,只能是咬着牙,在瓦砾和伤痕中,摸索着那一点点微弱的光亮,继续往前走。
厨房的水声终于停了。
李妍擦干手,走出来,客厅里只剩下父亲在陪着爷爷看电视里播放的咿咿呀呀的戏曲节目。
陈小雨和她的行李箱已经不在墙角了。次卧的门紧闭着,李浩在里面。
另一间更小的\"卧室\"——是李国栋自己隔出来的一个小空间——门虚掩着,透出一点微弱的光。
李妍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她轻轻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这间房很小,只放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极小的床头柜。
陈小雨正背对着门口,蹲在地上,对着敞开的行李箱发呆。行李箱里的东西少得可怜:
几件叠得还算整齐但明显旧了的衣服,几本课本,一个边缘磨损的旧文具袋,还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用绒布包着的旧相框,露出的一角似乎是林晓梅年轻时的样子。
她似乎不知道该把这些东西放在哪里,只是茫然地看着这个狭小的、陌生的空间。
床头柜上,一盏光线昏暗的台灯是唯一的光源,映着她单薄的背影,显得格外无助。
李妍的目光扫过房间,最终落在床头柜上那盏台灯旁边。那里随意地放着一个翻开的、厚实的硬皮笔记本。
纸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字迹是李妍熟悉的、属于自己的那种略带潦草的笔迹。旁边还散落着几张打印出来的资料,其中一张的抬头清晰可见:《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与干预(患者家属版)》。
李妍的心猛地一沉。她认得这个本子。
那是她大学纪录片创作的素材笔记和拍摄日志。她快步走过去,想把自己的东西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