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法则。”大长老颔首,“化神之境,号称‘元神寄托虚空,法则融于己身’。若不能在元婴期便开始感悟、积累,打下根基,想要凭空跨越那道天堑,无异于痴人说梦。许多修士困于元婴后期、巅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直至寿元耗尽也无法突破,非是灵力不足,实乃对法则的感悟,始终未能入门,或者说,未能达到化神所需的标准。”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深沉:“你修炼的《太初经》玄奥非常,似乎本身便与某些至高法则有所关联,这是你的优势。但你需主动去探寻,去理解,而非被动等待功法自行运转。日后修炼,当更多地将心神沉入对天地自然的观察,对自身道纹的体悟,对每一次引动天地之力时的微妙感应之中。丹药、灵石可助你积累灵力,但感悟法则,外力能提供的帮助有限,更多需靠你自身的灵性与坚持。”
赵南默默点头,将师尊的每一句话都牢记于心。这番话,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他指明了元婴后期修炼的核心方向,让他豁然开朗。之前他虽然也有所察觉,但远不如师尊点得这般透彻、直接。
“弟子明白了。日后定当勤加感悟,不负师尊期望。”
大长老见赵南眼神清明,知其已然领会,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话锋却悄然一转,语气中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凝重。
“修行之道,固然首重自身,然则身处宗门,亦不可不察内外之势。”他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玉简,“你如今晋入元婴后期,战力更是远超同阶,于宗门而言,地位已然不同。有些事,即便你不欲沾染,也难免会波及于你。”
赵南心中一凛,知道师尊接下来要说的,恐怕涉及宗门内部纷争。
“丹堂首座之位,关乎宗门丹药命脉,权柄甚重。”大长老的声音压低了几分,目光扫过殿外,确保无人窥探,“为师执掌丹堂多年,如今宗门内,几位太上长老年事渐高,下一任首座之争,暗流已起。你身为我之亲传,又在此刻展现出如此潜力,难免会被卷入其中。”
他看向赵南,眼神带着告诫:“有些人,或许会拉拢于你;也有些人,或许会视你为绊脚石。宗门之内,并非铁板一块,派系倾轧,自古有之。你如今风头正盛,更需谨言慎行,明哲保身。遇事多思量,莫要轻易表态,卷入无谓的争斗,徒耗心力,耽误修行。”
大长老这番话,说得颇为含蓄,但赵南已然听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宗门高层,围绕着未来权力的分配,尤其是丹堂这等核心部门的掌控权,已经开始暗潮汹涌。他这位新晋的、潜力无限的元婴后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师尊教诲,弟子谨记。”赵南沉声应道,心中已然提高了警惕。他志在大道,对于权力争斗并无兴趣,但也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道理。若无足够的实力和智慧,在这等漩涡中,很容易成为牺牲品。
“嗯,你素来沉稳,为师是放心的。”大长老见赵南领会了自己的意思,神色稍缓,“告知你这些,非是让你束手束脚,而是望你心中有数。宗门仍需倚仗你的力量应对魔劫,你自身的修行更是根本。只要你不主动涉足,以你如今的实力和声望,旁人也不敢轻易动你。安心修炼,提升实力,方是正道。”
“是,师尊。”
又闲谈了几句关于修行和丹道的琐事,解答了赵南几个关于《太初经》运转的小疑惑后,赵南见师尊面露些许疲色,便适时起身告辞。
离开丹霞峰,返回紫雷峰的途中,赵南的心境与来时又有所不同。
师尊的点拨,如同两记重锤,敲在了他道途的关键节点上。
一为明路:元婴后期,重在“悟”法则。这让他彻底明确了接下来的修炼方向,不再盲目追求灵力的单纯积累。
二为警醒:宗门内部,暗流涌动。这让他意识到,修行之路并非只有外魔与天劫,人心算计,同样凶险。
他抬头望天,目光深邃。
前路愈发清晰,也愈发复杂。但他道心坚定,无所畏惧。
“悟法则,避纷争,增实力……海外暴雷星海,看来是非去不可了。”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起来。那里不仅是绝佳的雷法修炼之地,更是远离宗门漩涡,静心感悟法则的绝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