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春桃撅了撅嘴,“我娘说邻村的王秀才人不错,让我后天去见一面。可我还想在绣坊多学几年,等绣艺再好些,自己攒点钱,再考虑婚事呢!”
“你这孩子,就是太好强,”李绣娘无奈地笑,“女孩子家,终究要找个好人家。不过你说得也对,有门手艺在身,总归是好的,不用看别人脸色。”
“薛娘子就是我们的榜样啊!”另一个年轻绣娘插嘴,“薛娘子绣艺这么好,自己开了绣坊,不用靠别人,活得多自在!”
薛娘子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我不过是守着一门手艺,赚口饭吃。你们还年轻,有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只要守住本心,不管是学绣艺还是嫁人,都能把日子过好。”
赵南听着她们的对话,心里一片温暖。这些绣娘的生活很平凡,没有修仙界的波澜壮阔,却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生活的坚持,有邻里间的调侃,每一句都透着真实的幸福。他忽然明白,红尘炼心,炼的不仅是心境,更是对“平凡”的接纳——接纳生活的琐碎,接纳日子的平淡,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坚守。
不知不觉,太阳升到了头顶。赵南放下针,揉了揉发酸的手指,看着布上的竹叶——虽然比薛娘子绣的稚拙不少,叶片边缘还有些不整齐,可已经能看出完整的轮廓,叶脉也绣得有模有样,没有再出现小洞或打结的情况。
“进步很快,”薛娘子走过来,看着他的绣品,微笑着点头,“你看这一针一线,单独看都微不足道,可绣在一起,就成了一片竹叶。等你绣完一整幅竹图,就会明白,这满室的锦绣,都是这样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赵南的绣品上,语气变得郑重:“人生在世,亦是如此。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也没有人能一夜成名,都是像这绣花一样,一针一线,脚踏实地。守得住平淡,耐得住寂寞,不浮躁,不急躁,才能织就属于自己的那幅人生图景。”
赵南看着布上的竹叶,又想起在欧氏铁铺的日子。欧炎打铁时的千锤百炼,是“刚”的磨砺,讲究力道与坚持;薛娘子绣花时的一针一线,是“柔”的沉淀,讲究耐心与专注。这“刚”与“柔”,看似相反,却都是对“本心”的坚守——欧炎坚守着“不为权贵铸虚器”的本心,薛娘子坚守着“以绣艺安身立命”的本心,而他自己,也在这份坚守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心。
他下意识地内视丹田——那枚被《封灵诀》压制的金丹,此刻正缓缓旋转着,表面的金光愈发内敛,九窍竟在自行微微开合,吞吐着周围稀薄的灵气。灵气的吞吐效率比之前高了不少,气息也更加圆融,不再有丝毫滞涩,显然已经稳稳踏入了金丹后期巅峰,甚至隐隐触碰到了那圆满无瑕的边界。
这份进步,不是靠丹药,不是靠苦修,而是靠在凡俗生活中的磨砺,靠对“刚柔并济”的感悟,靠对“本心”的坚守。赵南心中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充实,比任何一次修为突破都更让他安心。
“赵郎君,你发什么呆呢?”春桃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该吃午饭了,薛娘子让厨房做了青菜豆腐汤,还有你爱吃的麦饼呢!”
赵南回过神,笑着点头,把针和线小心地收好。绣坊里的绣娘们已经收拾好东西,说说笑笑地往厨房走,春桃拉着他的胳膊,跟他讲着昨晚镇上发生的趣事,声音清脆,充满了活力。
赵南走在她们中间,听着她们的笑声,感受着这份平凡的热闹,心里一片澄澈。他知道,苏绣的学习还没结束,红尘炼心的路还有很长,可他不再迷茫,不再急躁——因为他已经明白,真正的道心,不是在云端修炼出来的,而是在平凡的一针一线、一锤一火中,慢慢沉淀、慢慢坚守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