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凝丹手印力道不足,灵力涣散。”
他寥寥数语,竟将赵南几次失败的原因精准地道破,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赵南心中更是佩服,同时也更加惭愧:“师尊明鉴……弟子……弟子每次都觉得只差一点,可就是这一点,却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去。”
玄丹真人直起身,看向赵南,目光深邃:“你可知道,你为何会屡屡失败?又可知,为何上古丹药如此难以炼制?”
赵南迟疑了一下,道:“是弟子学艺不精,对火候、药理、手印的掌控还远未达到上古丹师的要求。”
“只对了一半。”玄丹真人微微摇头,“技艺固然重要,但并非全部。你可知上古丹师与现今丹师最大的区别何在?”
不等赵南回答,他便自问自答道:“在于‘意’。”
“意?”赵南茫然。
“不错,意。”玄丹真人颔首,“现今炼丹,重‘术’——重步骤、重火候、重手法、重材料的量化。一切皆有规程,按部就班,虽能成丹,却往往失却了灵性,难臻极品,更难复现上古奇丹。”
“而上古丹师,更重‘意炼’。何为意炼?并非摒弃术法,而是超越术法。是以自身神意,沟通天地灵机,感应炉内药性每一丝细微变化,顺势而为,引导药力自然凝结成丹。所谓火候转换、药液融合、凝丹手印,不过是外在表象,其内核,皆是一个‘意’字。”
“你的问题,就在于太过执着于‘术’的完美,执着于复制‘百草鉴’中描述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生怕错漏分毫。却忘了,丹是活的,药性是活的,天地火源亦是活的。你试图以死的‘术’,去套活的‘道’,岂能不磕磕绊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长老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一字字敲击在赵南的心头,让他浑身剧震,仿佛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一直以为自己失败是技术不到家,原来根子却是在心境和理念上!他确实太执着于完美复刻,心神全部紧绷在“不要出错”上,反而失去了炼丹最重要的那份与药材、与丹炉、与火焰的“沟通”和“感应”。
“意炼……沟通……感应……”赵南喃喃自语,眼中迷茫渐渐散去,亮起一丝明悟的光芒。
玄丹真人见他有所悟,抚须微笑道:“老夫也只是略知皮毛,真正的‘意炼’之境,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当你某一天不再盯着那地火差了几度、手印慢了几息,而是能‘听’到药液融合时欢快的轻鸣,‘看’到药力凝结时绽放的灵光,便能触摸到那一丝门槛了。”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温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了锐气和信心。这些材料,浪费了便浪费了,能买来这些教训,值得。丹道之途,本就是由无数废渣铺就的。收起你的焦躁之心,好好想想何为‘意’,何时你能将‘百草鉴’的知识化为己用,而非被其束缚,何时你便能真正登堂入室了。”
说完,玄丹真人不再多言,身形一晃,便悄然离去,只留下满室残局和陷入深深思索的赵南。
赵南站在原地,久久未动。长老的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许久之后,他缓缓抬起头,眼中的颓废和焦躁已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反思和跃跃欲试的明悟。
他不再去看那狼藉的丹炉和废料,而是走到静室蒲团上坐下,闭上眼睛,开始回味自己最初学习炼丹时的点点滴滴,回味炼制紫心破障丹成功时的那种顺畅自然的感觉。
“意炼……沟通……感应……”
他仿佛抓住了一丝关键。
而就在他心境逐渐沉淀,开始尝试着去理解那玄之又玄的“意”之时,洞府外又传来了陆尘大大咧咧的声音和樊妙晴的劝阻声。
“赵师弟!开门呐!俺和老樊给你带了好东西!听说你最近闭关不顺?别闷着头瞎搞啊!”
“陆师兄,你小点声,赵师弟或许正在静思……”
赵南闻声,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这两个朋友,来得倒是时候。他正好有些新的想法,或许可以从最基础的丹药炼起,重新体会那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