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路径选择(1 / 2)

“星火科技”的烧钱速度,像一块渐渐融化的冰,其消逝的速度远超王钦最坏的预估。徐老板投入的那两百万,在支付了上海并不便宜的写字楼租金、十几个年轻员工(团队略有扩充)的工资、以及日益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和那根宝贵的64K ddN专线月费后,账户余额以令人心惊肉跳的速度下滑,很快便所剩无几。而产品方面,局面更是令人沮丧:简陋的中文邮箱系统注册用户寥寥无几,活跃度极低;手动维护的网址目录导航,日访问量低迷得可怜,唯有那个bbS论坛,凭借着早期网民自发形成的讨论氛围,还保有着一丝活力,但如何将这份活力转化为收入,团队上下绞尽脑汁也找不到门路,广告位无人问津,会员制更是天方夜谭。

焦虑的气氛开始在“星火”那不大的办公区里弥漫。终于,徐老板的电话直接打到了王钦的手机上,话筒那头的语气,早已没有了半年前咖啡厅里的豪爽与热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现实打磨过的质疑和焦灼:“王老弟啊,咱们这个互联网的‘棚子’,搭起来也快半年了吧?这光听见往里扔砖扔瓦的动静,别说见着回头钱了,这眼看着还得继续往里贴啊?你跟我说的那个‘地价’,它到底啥时候能涨起来?我这心里,可越来越没底了。”

王钦握着手机,感觉那塑料外壳都有些烫手。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不仅来自于徐老板的质疑,更来自于一种对机会可能就此错过的恐惧。他必须,立刻,为“星火科技”找到一条能够自我造血、至少是能维持生存的路径,否则,一旦这最初的天使投资燃烧殆尽,这颗他寄予厚望的火种,就将无声无息地熄灭在上海那片繁华却冷漠的钢筋水泥森林里。

他立刻订了最早的航班,再次飞赴上海,召集“星火”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王钦开门见山,语气沉重而坦诚: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残酷的现实。过去半年证明,完全照搬美国硅谷的模式,在目前中国的网络基础、用户习惯和商业环境下,走不通,至少我们走不通。”他环视着那一张张还带着稚气却又被现实磨砺得有些憔悴的年轻面孔,“我们需要彻底扭转思路,找到一条更加务实、更接地气、能更快触碰到现金流的生存路径。”

他引导团队,暂时放下那些宏大的平台梦想,转而冷静分析“星火”此刻手中掌握的所有资源和微薄优势:一支虽然年轻但学习能力很强、对技术有热情的团队;一个虽然用户量不大但已有初步社区氛围的bbS论坛;以及这半年在跌跌撞撞中积累起来的、对中国早期互联网环境的切身理解和经验教训。

“也许,我们从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王钦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我们总想着一步到位,去做大平台,去服务所有大众。这太理想化了。也许,我们应该先退一步,回归到最基础的工具属性,去做那些能解决特定用户群实际问题的、哪怕非常细微的服务。先活下来,再图发展。”

他结合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几个可能的新方向,供团队深入讨论和抉择:

企业建站服务:立刻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利用我们现有的网页制作和服务器托管技术,主动出击,去接触和说服那些对互联网感到好奇、又有实力尝试的企业(尤其是外贸公司、合资企业),为他们设计、制作、托管和维护官方网站。收取一次性的项目开发费和持续的托管维护年费。这是最直接、最传统,但也可能是最快见到现金收入的方式。

深度垂直运营bbS:放弃大而全的综合性论坛定位,将有限的运营力量聚焦到一两个我们有能力、或有资源切入的细分领域。比如,依托深圳的电子产业背景,打造一个纯粹的“It技术开发者交流论坛”;或者,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建立一个“华南地区商贸信息交流网”。通过精耕细作,吸引精准的目标用户,形成高质量社区,未来或许能依靠定向广告、付费会员特权(如查看联系方式、优先发布信息)等方式实现变现。

开发实用型共享软件:针对当时国内网络环境差、网速慢、资源难找等痛点,开发一些小巧实用的工具软件,比如针对拨号网络优化的“网络加速器”、支持断点续传的“文件下载工具”等。通过共享软件的模式,允许用户免费试用一段时间,满意后支付少量费用进行注册。这考验的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产品化能力。

会议室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年轻的团队成员们各抒己见,有人对转向to b(企业服务)感到失落,认为失去了互联网的“酷”;也有人认为聚焦垂直社区才是长久之计。最终,经过近乎争吵般的深入探讨,团队达成了共识:选择前两条路并行,双线推进。立即抽调人员成立“企业建站”业务小组,带着初步的方案和案例,像早期的推销员一样,主动上门去寻找客户;同时,内容运营团队全力转型,将现有bbS一分为二,重点打造“星火It社区”和“华南商讯网”,砍掉其他无关板块,集中资源进行深度运营。

策略的急转弯,仿佛给一直悬在半空的“星火科技”终于系上了一根接地气的缆绳。虽然“企业建站”的业务推展起来异常辛苦,需要一家家公司地去敲门,去解释什么是网站,有什么用,过程充满了被拒绝和不解,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签下了第一个客户——一家做外贸的港资企业,拿到了五万元的网站建设款和每年八千元的托管费。当第一笔实实在在的营业收入进入账户时,整个团队都激动不已,这不仅仅是钱,更是生存下去的希望。而聚焦后的bbS论坛,氛围也明显好转,吸引了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讨论,用户粘性有所提升,虽然距离盈利还很遥远,但至少看到了清晰的方向。

“星火”暂时活了下来,虽然依然步履维艰,每一分钱都需要精打细算,但它不再是一个只存在于商业计划书和理想中的、纯粹燃烧资本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