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指示多媒体团队,在完善Vcd播放功能的同时,要开始分出一部分精力,深入研究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如JpEG)、音频压缩技术(如初露头角的p3),并密切关注一个由国际组织制定的、关于动态图像压缩的系列标准——“pEG”的进展(尤其是pEG-1和正在制定的pEG-2)。“未来,信息的载体将极大丰富,”王钦对团队说,“电脑必须能看懂图片,听懂音乐,甚至播放电影!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好迎接这个‘多媒休时代’的到来!”
这些在前瞻技术上的布局,投入不菲,且在当时公司内部很多人看来,尤其是那些更关注当期财务报表的经理们眼中,无疑是“不务正业”,是“烧钱”且看不到明确商业回报的“王总的个人爱好”。但王钦再次顶住了内外的压力,坚持从并不宽裕的利润中划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他深知,在技术驱动的行业里,快人一步,洞察先机,往往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能占据绝对主动。他现在投入的,不仅仅是研发费用,更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治理结构:构筑远航的龙骨
除了技术与市场,王钦的思考也延伸到了公司的顶层设计。华创发展到如今数百人规模,业务线条增多,地域范围扩大,原有的依靠他个人权威和港资方财务支持的粗放式管理、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开始制约公司进一步吸引顶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许多他看中的人才,在了解到公司近乎“家族化”的股权结构后,都对长期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心存疑虑。
他开始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聘请了来自香港和深圳本地的专业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闭门探讨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可能性。他构思的蓝图包括:明晰产权、优化决策机制、并计划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不仅仅是提供资金的财务投资者,更希望能找到在核心技术或关键市场渠道上能与华创形成协同效应的产业伙伴。他甚至让顾问们开始做一些初步的摸底工作,为未来可能的公开上市(Ipo)做最前期的铺垫和知识储备。
这些关乎资本运作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层次变革,如同在更高的云层中排兵布阵,比单纯的技术研发更加复杂、隐秘,也更具风险。但它却如同船舶的龙骨,决定着华创这艘已经初具规模的大船,未来能否承受更大风浪,能否行驶得更加稳健和遥远。
家庭的港湾与新生的希望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之外,王钦的生活中也孕育着温暖的希望。林晓霞的预产期越来越近,王钦尽管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仍尽力挤出时间陪伴在她身边。夜晚,他常常轻轻抚摸着妻子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那个小生命有力的胎动,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温柔、期待与责任感。这个即将来到人世的孩子,和他正在倾力打造、奋力开拓的事业一样,都是鲜活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家庭,成了他在商海搏杀之余,最重要的精神港湾和力量源泉。
技术、市场、资本、家庭……王钦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心神笃定地在多个错综复杂的棋盘上同时落子,布局着坚实可见的现在,也谋划着波澜壮阔的未来。
他站在深圳早期最高的建筑之一——国贸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俯瞰着脚下这片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奇迹的土地。远处,蛇口工业区庞大的厂房和吊臂勾勒出工业力量的轮廓,更远处,是水天一色、碧波万顷的南海。
海天之间,风云激荡,仿佛正酝酿着一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的时代巨浪。
王钦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知道,更大的浪潮,正在无尽的地平线上蓄势待发。而他和他所掌舵的华创电子,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砺与技术储备,已经调整好了帆索,校准了罗盘,做好了扬帆远航,驶向那片星辰大海的一切准备。
开启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