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电子的扩张之路可谓是充满荆棘,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挑战无疑来自于人才和管理这两个方面。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员工数量如火箭般飙升,如今已超过三十人。然而,如此庞大的团队规模却让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新招聘的工程师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理念,但与老师傅们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种技术理念上的冲突,不仅影响了团队的协作效率,还可能导致生产环节出现质量波动。
更糟糕的是,公司竟然还发生过一次小的火灾事故,尽管幸运的是火势被及时扑灭,但这起事件无疑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了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王钦感到无比的头痛。他虽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企业管理,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手。他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埋头苦干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才能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采取了几个措施:
建立制度:参考国外企业管理书籍和国内先进厂矿的经验,制定了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在内的初步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明确分工:设立了生产部、技术部、质检部、销售部,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接口关系。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激励措施:推行计件工资和质量奖金,调动员工积极性。
管理逐步走向正轨,但另一个挑战接踵而至——资金。
购买设备、扩建厂房、招聘人才消耗了大量资金,而新客户虽然订单大,但付款周期长,导致公司流动资金非常紧张。有时甚至需要拖欠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几天)。
王钦不得不再次为钱奔波。他向深圳的银行申请贷款,但当时对私营企业的贷款条件极其苛刻,需要实物抵押或可靠担保,华创电子几乎无法满足。
他想到了引资。但有了上次新加坡商人的教训,他对引入外资更加谨慎。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回东北求援。
他再次北上,向赵大军说明了深圳公司面临的巨大机遇和资金困难,希望东北公司能够抵押部分资产,或者想办法从当地信用社贷款,支援深圳。
赵大军和王建国等人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全力支持王钦!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以其资产和信誉作为抵押,成功从城市信用社贷款五万元,火速汇往深圳。
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保证了华创电子的正常运转和新订单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