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改革开放的力度持续加大。
王钦敏锐地感受着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脉动。他的“双城记”甚至“三城记”运营模式,虽然辛苦,却让他能最大限度地捕捉不同地区的机遇。
深圳华创电子在郭强的踏实管理和技术员的努力下,业务稳步增长。不仅承接香港小厂的订单,也开始接触到一些内地的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的外协任务(通过浙大的关系),虽然量不大,但利润率高,技术要求也更高,反过来促进了华创技术水平的提升。王钦几乎每个月都会飞一趟深圳,解决技术难题,规划发展方向。
杭州“求是电子”的便携式录音机项目取得了突破,样机试制成功,音质和稳定性都不错,准备小批量试产。但同时,来自南方(尤其是广东)的廉价收录机已经开始涌入杭州市场,价格战一触即发。王钦指示吴建国,必须严控成本,保证质量,同时开发差异化的功能(如增加收音波段、改进外观设计)来应对竞争。
东北根据地则相对平稳。赵大军的管理越来越成熟,维修车间和贸易业务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王钦说服赵大军,抽调部分利润,在东北尝试投资了一个小型的塑料加工厂,专门为杭州的录音机生产外壳,实现内部配套,进一步降低成本。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四月的一天,王钦突然接到柳明月从杭州打来的紧急电话(她通过校办工厂的关系才能打长途)。
“王钦,出事了!”柳明月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焦急,“工商局突然来人,查封了‘求是电子’的门店和仓库!说我们涉嫌‘投机倒把’和‘非法经营’!吴建国也被带去问话了!”
王钦心里猛地一沉!又是工商!但这次势头明显不同以往!
“具体什么罪名?为什么突然查封?”王钦强迫自己冷静。
“罪名很模糊,就是说我们经营超出范围,规模过大,利润过高,像是‘资本主义经营’……我打听了一下,好像……好像是有人实名举报!”柳明月压低声音,“举报信直接捅到了市里!”
实名举报?资本主义经营?这顶帽子太大了!
王钦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简单的例行检查,而是有预谋的打击!有人眼红“求是电子”的发展,下了狠手!
“明月,你别慌。”王钦镇定地吩咐,“第一,立刻联系校办工厂领导,请他们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出面斡旋,尽量把事件定性为‘校办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第二,你去找我系里的郑教授,请他帮忙向学校反映情况,强调我们的科研贡献和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第三,所有账目准备好,配合调查,但不该认的罪坚决不认!我立刻赶回来!”
放下电话,王钦立刻购买最快的火车票回杭州。他知道,这次危机比上次严重得多,处理不好,可能彻底毁掉杭州的根基。
在火车上,他反复思考,是谁举报?目的是什么?
是竞争对手?还是内部出了叛徒?或者是……冲着他王钦个人来的?
他突然想起,柳明月之前似乎提过,有个本地的电子厂老板曾想来“合作”,被吴建国拒绝了,对方当时脸色很不好看……
可能性很多,但当务之急是应对危机。
日夜兼程赶回杭州,王钦立刻投入“战斗”。
他首先去见了校办工厂领导。领导面色凝重,表示压力很大,市里很重视这次举报,已经成立了调查组。校办工厂只能尽力周旋,但希望王钦做好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