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王小时候由萧子良的妃子袁氏抚养,袁氏对他慈爱有加。等到王融图谋拥立萧子良时,郁林王便深深忌恨上了萧子良。齐武帝的灵柩移出太极殿时,萧子良住在中书省,郁林王派虎贲中郎将潘敞率领二百名侍卫驻守在太极殿西阶,以防备萧子良。穿上丧服后,各位藩王都出宫了,萧子良请求留下直到齐武帝入葬山陵,郁林王没有允许。
壬午日,郁林王依照遗诏,任命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与征南大将军陈显达一同担任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任命皇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将军。癸未日,任命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免除百姓的三种赋税以及各种拖欠的债务,裁减御府以及无用的池塘、田地、宅邸、冶炼作坊,减免关卡和市场的税收。
在此之前,减免赋税、赦免债务的诏书,大多没有实际执行,官府依旧催缴责罚。这时西昌侯萧鸾执政,恩德与信用并行,众人都很满意。
北魏山阳景桓公尉元去世。
北魏孝文帝派录尚书事广陵王元羽手持符节安抚六镇,征调六镇的精锐骑兵。丁亥日,北魏孝文帝辞别永固陵;己丑日,从平城出发,大举南伐,步兵、骑兵共三十多万;任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元羽留守平城,两人都加授使持节。元羽说:“太尉应该专门负责调度指挥,我只适合担任副手。”北魏孝文帝说:“老年人有智慧,年轻人有决断,你不要推辞了。”任命河南王元干为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又任命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都担任元干的副手,率领七万大军从子午谷出发。薛胤是薛辩的曾孙。
郁林王生性聪慧善辩,容貌举止优雅,善于应对,喜怒哀乐的情感比常人强烈;齐武帝因此喜爱他。但他善于伪装,内心卑鄙邪恶,与身边的小人同吃同住,不分彼此。
起初他担任南郡王时,跟随萧子良在西州,文惠太子常常约束他的起居,限制他的用度。他暗中向富人借钱,没有人敢不借。他另外制作了钥匙,夜里打开西州的后阁门,与身边的人到各个军营官署中荒淫宴饮。他的老师史仁祖、侍书胡天翼相互说:“如果把这些事禀报给太子和王爷,事情就不好办了;如果他在营署中被外人殴打或被狗等动物咬伤,我们岂止是自身获罪,还会连累全家遭祸。我们都已经七十岁了,残余的生命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几天之内,两人相继自杀,太子和萧子良都不知道原因。他对自己喜爱的身边侍从,都预先封给官爵,写在黄纸上,让他们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许诺自己登基后,就依照上面的名单施行。
他侍奉太子生病以及守丧期间,面带忧愁,号啕大哭,见到的人都为之感动流泪;但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就立刻欢笑畅饮。他常常让女巫杨氏祈祷祭祀,希望能早日登上皇位。等到太子去世后,他认为这是杨氏祈祷的功劳,因此对杨氏更加敬重信任了。成为皇太孙后,齐武帝生病,他又让杨氏祈祷。当时何妃还在西州,齐武帝的病情逐渐加重,皇太孙给何妃写信,在信纸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周围环绕着三十六个小“喜”字。
他侍奉齐武帝生病时,一开口就流泪。齐武帝认为他一定能承担起国家大业,对他说:“五年之内,把政务全部委托给宰相,你不用操心;五年之后,就不要再委托给别人了。如果自己做事没有成效,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临终前,齐武帝握着他的手说:“如果还记得爷爷,就要好好做事!”说完就去世了。齐武帝的入殓仪式刚结束,郁林王就召集齐武帝的所有歌伎,让她们演奏各种乐曲。
即位十多天后,郁林王就下令逮捕王融,将他关进廷尉狱,让御史中丞孔稚珪上奏弹劾王融性情阴险浮躁、轻佻狡诈,招纳不法之徒,诽谤朝廷政务。王融向竟陵王萧子良求救,萧子良又担忧又害怕,不敢营救。于是郁林王下令在狱中赐死王融,王融当时二十七岁。
起初,王融想与东海人徐勉结交,便常常托人召见徐勉。徐勉对别人说:“王先生名声很高,但心胸狭隘、急于求成,很难与他亲近交往。”不久王融就遭遇灾祸。徐勉也因此声名鹊起。太学生会稽人魏准,凭借才学受到王融的赏识;王融想拥立萧子良,魏准极力促成这件事。太学生虞羲、丘国宾私下议论说:“竟陵王才能薄弱,王中书犹豫不决,失败就在眼前了。”等到王融被诛杀,朝廷召魏准进入舍人省盘问,魏准惶恐畏惧而死,全身都呈青紫色,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吓破了胆。
壬寅日,北魏孝文帝抵达肆州,看到道路上有跛脚、失明的百姓,便停下马车慰问安抚,赐给他们终身享用的衣物和粮食。
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抓获了三名盗窃的士兵,并在军中示众,准备将他们斩首。北魏孝文帝行军途中遇到此事,下令赦免这三人,但拓跋休不同意,还说:“陛下亲自率领六军,将要远征平定江南,如今刚走到这里,就有小人抢劫盗窃,不将他们斩首,怎么能禁止奸邪行为!”孝文帝说:“你说得确实有道理。但君王的处事之道,有时会施加非同寻常的恩泽。这三人的罪行虽然该死,但因为恰巧遇到朕,即便违背军法,也可以特别赦免他们。”随后对司徒冯诞说:“大司马执法严厉,各位务必谨慎行事。”从此军中秩序井然。
对此,司马光说:“君主治理国家,就如同爱护自身,看待远方应如同看待近处,治理边境应如同治理宫廷。选拔贤才任用百官,修明政务造福百姓,那么疆域之内就没有不安居乐业的人了。因此古代帝王用黄色丝绵塞住耳朵,用帽前的玉串遮挡视线,是想放弃耳目对近处的专注,把聪明才智用于洞察四方远事。那些残疾之人本应得到供养,君王应当命令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公平赈济,如今却只对道路上偶然遇到的人施以恩惠,那么遗漏的人就太多了。这样的仁爱,不也太微薄了吗!况且赦免罪人而扰乱官吏的执法,尤其不符合君主的本分。可惜啊!孝文帝是北魏的贤明君主,却仍有这样的过失!”
戊申日,北魏孝文帝抵达并州。并州刺史王袭,治理地方颇有声望和政绩,境内安定太平,孝文帝嘉奖了他。王袭教导百姓在道路两侧树立许多石碑,虚假称颂自己的美德;孝文帝听说后询问此事,王袭没有如实回答。孝文帝大怒,将王袭的官爵降了两级。
九月壬子日,北魏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勃海人高聪等人前来齐国通好。
丁巳日,魏孝文帝下诏:凡是皇帝车驾所经过的地方,损坏百姓秋季庄稼的,每亩赔偿谷子五斛。
辛酉日,齐郁林王追尊文惠太子萧长懋为文皇帝,庙号世宗。
齐武帝的灵柩运到江边码头,郁林王在端门内举行送别仪式,灵车还没有驶出端门,他就急忙声称生病返回宫中。刚进入内殿,就立刻让宫中演奏胡人的歌舞杂技,锣鼓号角之声,响彻宫廷内外。丙寅日,将齐武帝安葬在景安陵,庙号世祖。
戊辰日,魏孝文帝渡过黄河;庚午日,抵达洛阳;壬申日,前往旧时的太学观看《石经》。
乙亥日,邓至王像舒彭派遣他的儿子像旧前往北魏朝见,并且请求将王位传给像旧;北魏孝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出发到洛阳,连绵大雨一直没有停止。丙子日,下诏命令各路军队先行出发。丁丑日,孝文帝身着军服,手持马鞭骑马出城。大臣们都跪在马前叩首劝谏。孝文帝说:“朝廷的谋略已经确定,大军将要进发,各位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如今的行动,是天下人都不愿意的,只有陛下坚持要做。臣不知道陛下独自前行,最终要去往哪里!臣等有劝谏的心意却不知如何表达,斗胆以死请求陛下停止南伐!”孝文帝大怒道:“我正在筹划治理天下,期望实现统一,而你们这些儒生,屡次怀疑重大决策;刑罚自有常规,你们不要再多说了!”说着就要策马出发,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同恳切地流泪劝谏。孝文帝于是告知大臣们说:“如今征发的人力物力为数不少,要是行动却没有成效,拿什么昭示后人!朕世代居住在北方偏远之地,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伐,就应当迁都到这里,各位王公认为怎么样?愿意迁都的站在左边,不愿意的站在右边。”安定王拓跋休等人纷纷站到右边。南安王拓跋桢上前说:“‘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必与众人商议。’如今陛下如果停止南伐的计划,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的幸运啊。”大臣们都高呼万岁。当时宗室旧臣虽然不愿意向内迁徙,但又畏惧南伐,所以没有人敢说话;于是迁都的计划就此确定。
李冲对孝文帝说:“陛下将要在洛阳定都,宗庙和宫殿的建造,不能在行军途中等待完成。希望陛下暂时返回代都,等大臣们营建完工后,再备好礼器仪仗、乘坐鸣着鸾铃的车驾前来洛阳。”孝文帝说:“朕将要巡视各州郡,到邺城稍作停留,明年春天年初就返回洛阳,不宜向北返回代都了。”于是派遣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向留守的百官宣布迁都的消息,说:“如今正是所谓的‘变革’之时。任城王要好好努力!”孝文帝因为大臣们对迁都的意见多有分歧,就问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说:“你是什么看法?”于烈说:“陛下的英明谋略深远,不是愚笨浅薄之人所能揣测的。如果诚心而言,愿意迁都和留恋旧地的人,各占一半罢了。”孝文帝说:“你既不提出异议,就是同意迁都了,我深深感念你沉默不语的益处。”于是派于烈返回平城镇守,说:“留守朝廷的各项政务,全部委托给你。”于烈是于栗磾的孙子。
在此之前,北地百姓支酉聚集数千人,在长安城北的石山起兵反叛,派遣使者告知梁州刺史阴智伯,秦州百姓王广也起兵响应他,攻占州城并擒获北魏刺史刘藻,秦州、雍州等七州的百姓都受到震动,响应的人数达到十万,各自据守堡垒等待齐国的救援。北魏河南王拓跋干率领军队攻打他们,拓跋干的军队大败;支酉进军到咸阳以北的浊谷,穆亮与他交战,又战败了;阴智伯派遣军主席德仁等人率领数千士兵与支酉接应。支酉等人向长安进军,卢渊、薛胤等人率军抵抗,大败支酉的军队,有数万叛军投降。卢渊只诛杀了首要作恶之人,其余的人一概不予追究,擒获了支酉、王广,将他们斩首。
冬季十月戊寅朔日,北魏孝文帝前往金墉城,征召穆亮,让他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尔一同营建洛阳都城。己卯日,前往河南城;乙酉日,前往豫州;癸巳日,在石济住宿。乙未日,北魏解除戒严,在滑台城东设立祭坛,向随行的祖庙禀告迁都的心意。宣布大赦天下。开始修建滑台宫。任城王拓跋澄抵达平城,众人这才听说迁都的消息,无不震惊惶恐。拓跋澄引用古今事例,慢慢开导众人,大家才醒悟接受。拓跋澄返回滑台向孝文帝禀报,孝文帝高兴地说:“没有任城王,朕的大事就成不了。”
壬寅日,齐郁林王尊奉皇太孙太妃王氏为皇太后;册立妃子何氏为皇后。
癸卯日,北魏孝文帝前往邺城。王肃在邺城拜见孝文帝,陈述讨伐齐国的策略。孝文帝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把坐席挪近,时间过去了很久。从此孝文帝对王肃的器重和待遇日益深厚,宗室旧臣和权贵大臣都无法离间他们的关系。孝文帝有时屏退左右侍从与王肃单独交谈,直到深夜才结束,自称与王肃君臣相知太晚。不久任命王肃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当时孝文帝正在商议振兴礼乐,改变鲜卑旧俗,凡是礼仪制度、典章文物,大多由王肃制定。
乙巳日,北魏孝文帝派遣安定王拓跋休率领随从官员前往平城迎接家属。
辛亥日,齐郁林王册封皇弟萧昭文为新安王,萧昭秀为临海王,萧昭粲为永嘉王。
北魏孝文帝在邺城以西修建宫殿,十一月癸亥日,迁居到新宫殿。
御史中丞江淹上奏弹劾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贪污财物数额巨大,两人都被治罪。起初,刘悛从广州、司州刺史任上免职时,倾尽全部家产献给齐武帝,家中没有留下积蓄。在益州任职时,他制作了金浴盆,其他物品也都与此相称。等到郁林王即位,刘悛所献的财物减少了。郁林王大怒,将刘悛逮捕交给廷尉,打算处死他;西昌侯萧鸾出面营救,刘悛才得以幸免,但仍被终身禁锢。刘悛是刘勔的儿子。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了改革者所需的超凡魄力与深沉智慧,映出了权力交接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的巨大风险。孝文帝的“南征”之计,是对既得利益集团与路径依赖的巧妙超越;而南齐武帝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失算,则是对“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一古老教训的又一次印证。历史从不重复细节,但总在重复规律。千载之下,那一年洛阳的尘埃与建康的泪痕,依然在叩问着后世:当变革不可避免,当权力需要传递,究竟需要怎样的远见与定力,才能引领航船穿越激流,抵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