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73章 萧齐代宋:南朝的又一次易鼎

第173章 萧齐代宋:南朝的又一次易鼎(1 / 2)

历史的洪流,在每一个王朝的废墟上冲刷出新的河床。没有永恒的鼎盛,只有周而复始的兴亡。刘宋王朝终于是要迎来了自己的末日,篡夺他们政权的萧齐政权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接着说。

到了公元479年,这一年可不寻常哦!因为马上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本年春季,正月甲辰日,南朝朝廷任命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为江州刺史,安南长史萧子良为督会稽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当初,沈攸之想要聚集部众谋反,就开放民间的告发行为,士人百姓因此被判服劳役的人很多。萧嶷到任后,一天之内就遣散了三千多人。他治下府州的仪仗器物,力求节俭,减轻刑罚、减少赋税,所管辖的地区百姓十分欢悦。

辛亥日,朝廷任命竟陵世子萧赜为尚书仆射,进号为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傅萧道成因为谢朏名声卓着,一心想要引荐他参与辅佐自己成就帝业,任命他为左长史。萧道成曾经摆酒与谢朏谈论魏、晋时期的旧事,趁机说:“石苞没有及早劝说晋文帝称帝,等到晋文帝去世后才痛哭流涕,比起冯异来,实在是不明事理、不会把握时机啊。”谢朏说:“晋文帝一生侍奉魏国,必然会至死都保持臣子的身份;假使魏国按照古代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的旧例行事,晋文帝也应当多次辞让,这样他的德行就会更加高尚。”萧道成听后很不高兴。甲寅日,朝廷任命谢朏为侍中,改任王俭为左长史。

丙辰日,朝廷任命给事黄门侍郎萧长懋为雍州刺史。

二月丙子日,邵陵殇王刘友去世。辛巳日,北魏太皇太后和北魏君主前往代郡的温泉。

甲午日,朝廷下诏重申此前的命令,允许太傅萧道成在朝见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名。

己亥日,北魏太皇太后和北魏君主前往西宫。

三月癸卯朔日,发生了日食。

甲辰日,南朝朝廷任命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领百官,封给他十个郡的土地,册封为齐公,并加授九锡之礼;他原有的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的职位保持不变。乙巳日,朝廷下诏规定齐国的官爵礼仪,全部仿照朝廷的制度。丙午日,任命世子萧赜兼任南豫州刺史。

杨运长离开宜城郡回到家中,齐公萧道成派人将他杀死。凌源县令潘智与杨运长交情深厚;临川王刘绰是刘义庆的孙子。刘绰派遣心腹陈赞劝说潘智道:“你是先帝的旧臣,我是皇室的近亲,如今这样的形势,我们怎么能长久保全自己呢!如果聚集朝廷内外的力量,必定有很多人响应。台城内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人带头倡议罢了!”潘智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齐公萧道成。庚戌日,萧道成诛杀了刘绰兄弟及其同党。

甲寅日,齐公萧道成接受了朝廷的策命,在他的封境内实行大赦,把石头城作为世子的宫殿,一切都按照东宫的规格设置。褚渊援引何曾从曹魏的司徒转任西晋丞相的旧例,请求担任齐国的官职,齐公萧道成没有同意。任命王俭为齐国的尚书右仆射,兼任吏部尚书;当时王俭只有二十八岁。

甲戌日,武陵王刘赞去世,并非因病离世。

丙戌日,朝廷给予齐王萧道成特殊的礼遇,将他的世子萧赜立为太子。

辛卯日,宋顺帝下诏将皇位禅让给齐国。壬辰日,宋顺帝应当亲临朝堂举行禅位仪式,却不肯出宫,逃到了佛像的宝盖顺帝。太后对此十分恐惧,亲自带领宦官找到了顺帝。王敬则上前劝说引导顺帝出宫,带着他登上了车子。顺帝擦干眼泪对王敬则说:“你是想杀我吗?”王敬则说:“只是让你迁居到别的宫殿去罢了。当年你们刘家取代司马家也是这样做的。”顺帝哭泣着弹了弹手指说:“但愿我下辈子永远不要再投生到帝王之家!”宫中的人都跟着哭了起来。顺帝拍着王敬则的手说:“你一定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会赏赐你十万钱。”当天,文武百官都在朝堂上陪列。侍中谢朏正在当班,应当负责解下皇帝的玉玺绶带,他却假装不知道,问道:“有什么公事?”传达诏令的人说:“解下玉玺绶带交给齐王。”谢朏说:“齐国自然应该有自己的侍中。”说完就拉过枕头躺下了。传达诏令的人很害怕,想让谢朏声称生病,然后找人代理他的职务,谢朏说:“我没有生病,有什么可称道的!”于是穿着朝服步行走出东掖门,接着上车回到了家中。朝廷只好任命王俭为侍中,让他解下了玉玺绶带。禅位仪式结束后,宋顺帝乘坐画轮车,从东掖门出宫前往东邸,他问身边的人:“今天为什么不演奏鼓乐?”左右的人没有一个应答。右光禄大夫王琨是王华的堂弟,在晋朝时就已经担任郎中一职,到这时,他抓住车子的獭尾痛哭道:“别人都把长寿当作快乐,老臣我却把长寿当作悲哀。既然不能早早死去,竟然屡次见证这样的改朝换代之事!”他哭得泣不成声,文武百官也都纷纷落泪。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人捧着玉玺绶带,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齐国王宫劝萧道成登基;萧道成推辞谦让,没有接受。褚渊的堂弟、前安成太守褚炤对褚渊的儿子褚贲说:“司空今天在哪里?”褚贲说:“他捧着玉玺绶带在齐国王宫的大司马门。”褚炤说:“真不知道你家司空把别人家的东西交给另一家,这又算什么事!”甲午日,萧道成在南郊正式登基称帝。回到皇宫后,实行大赦,更改年号。尊奉宋顺帝为汝阴王,对他的优待尊崇之礼,都仿照宋朝初期对待晋恭帝的做法。在丹杨建造宫殿,派兵守卫。宋朝的祖先牌位被迁到汝阴王的宗庙中,宋朝的各位藩王都降为公爵;如果不是为齐朝立下功劳的,其余的藩国都被废除,只保留南康、华容、萍乡三个藩国,以供奉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后代,被废除的藩国共有一百二十个。朝廷和齐国原来的官员,都按照原来的职位继续任职,对于名号不同、人员超额的情况,另外再详细商议调整。

接着,又任命褚渊为司徒。前来祝贺的宾客坐满了厅堂,褚炤感叹道:“彦回(褚渊的字)年轻时就树立了名声和品行,没想到竟然会放纵到这种地步!家族不幸,才会有今天这样的任命。如果彦回在担任中书郎时就去世了,难道不会成为一名名士吗!名声和德行不能昌盛,反而能享有长寿!”褚渊坚决推辞,没有接受司徒一职。

奉朝请、河东人裴觊上奏表,列举齐高帝萧道成的过失和罪恶,然后辞官离去;齐高帝大怒,派人将他杀死。太子萧赜请求杀死谢朏,齐高帝说:“杀死他反而成就了他的名声,我们应当把他置之度外宽容对待。”过了很久,谢朏因为其他事情被罢官在家。

齐高帝向从前的抚军行参军、沛国人刘??询问治国之道,刘??回答说:“治国的道理都在《孝经》之中。大凡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陛下您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都体现在《孝经》里。陛下如果能借鉴宋朝灭亡的教训,再加上宽厚的政策,即使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也能安定下来;如果重蹈宋朝的覆辙,即使国家现在安定,将来也一定会陷入危难!”齐高帝感叹道:“儒者的言论,真是值得千秋万代珍视啊!”

丁酉日,南朝朝廷任命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齐国的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张绪是张岱哥哥的儿子。

戊戌日,南朝朝廷任命荆州刺史萧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

这时,齐高帝命令文武百官各自进言谈论朝政的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刘善明请求废除宋朝大明、泰始年间以来的各种苛刻政令和繁琐制度,推崇简便易行的治理方式。他还认为:“交州地势险要偏远,宋朝末年政令苛刻,最终导致当地百姓怨恨反叛。如今大齐王朝刚刚建立,应当用恩德来安抚他们。而且交州出产的东西,只有珠宝,实在不是圣朝急需的物品。讨伐交州的事情,我认为应当暂时停止。”给事黄门郎、清河人崔祖思也上奏说:“人们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这是悖逆祸乱产生的根源。如今有很多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空领俸禄,耗费百姓的钱财。应当设立文、武两所学校,命令台省、府署、州郡、藩国中编制以外的人员各自按照自己的喜好,依照规定的科目学习,如果有荒废学业、懒惰懈怠的,就遣返回原籍;对于经学技艺特别优秀的人,给予破格提拔。另外,现在陛下虽然践行节俭,但群臣仍然习惯于奢侈浪费。应当褒奖提拔朝廷中生活简朴、修身自好的官员,贬斥罢黜那些骄横奢侈、荒淫无道的官员,这样社会风俗就能得到改变了。”宋朝元嘉年间,所有事务都责成郡县办理。宋孝武帝索要贡品赋税十分急迫,认为郡县办事迟缓,就开始派遣台使监督郡县。从那以后,台使到处奔走,竞相作威作福,营私舞弊、收受贿赂,给官府和百姓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会稽太守、闻喜公萧子良上奏表极力陈述台使制度的弊端,认为:“台省如果有需要办理的事务,只需明确下达诏书敕令,规定完成的期限,那么人们自然会竭尽全力去办理;如果有拖延迟缓的,按照规定的条文进行纠察处罚即可。如今虽然台使众多,但最终还是要依靠郡县办理事务,台使的存在只会让郡县官员产生疑虑和怨恨,反而更加拖延懈怠,应当全部停止派遣台使。”员外散骑郎刘思效上奏说:“宋朝从大明年间以来,逐渐走向衰败,赋税不断增加,但国库却更加空虚。百姓们困苦不堪,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希望;而贵族富豪之家,却以奢侈华丽相互攀比,甚至连山野湖泽边的百姓,都不敢采摘那里的水草。陛下应当彻底更新国家的制度,纠正宋朝的过失。”齐高帝都对这些上奏的官员给予了褒奖,有的还把奏表交付给相关部门,让他们详细斟酌选择合适的建议,上奏后予以施行。己亥日,朝廷下诏:“皇宫和各藩王的府邸,都不得建造屯田庄园,不得圈占山林湖泊。”

北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人,都因贪婪残暴、违法乱纪获罪,尉洛侯、拓跋目辰被处死,陈提被流放到边疆。

北魏君主又下诏说:“侦察窥探的候官多达数千人,对重罪者收受贿赂不予举报,对轻罪者却吹毛求疵、极力揭发,应当全部撤销这一官职。”另行设置数百名谨慎正直的人,让他们巡逻街道,只负责抓捕喧闹斗殴之人而已。从此官吏百姓才得以安心从业。

自宋朝泰始年间以来,朝廷内外多有忧患,将帅们各自招募私人部曲,聚集在建康。李安民上奏表,认为:“除了淮北地区的常备军队之外,其余军队都应遣散;如果陛下的亲信需要设置随身护卫,允许限定人数。”齐高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五月辛亥日,下诏禁止私自招募部曲。

壬子日,齐高帝奖赏辅佐自己成就帝业的功臣,褚渊、王俭等人各自晋升爵位、增加食邑户数,多少不等。隐士何点对人说:“我撰写的《齐书》已经完成,赞语中写道:‘褚渊本是世家大族,王俭也是国家精英;不依赖舅氏(二人皆联姻皇室),怎能顾念国家!’”何点是何尚之的孙子。褚渊的母亲是宋朝的始安公主,继母是吴郡公主;他自己又娶了巴西公主。王俭的母亲是武康公主;他自己又娶了阳羡公主。所以何点才这样说。

己未日,有人骑马从汝阴王府门前疾驰而过,卫士担心有人作乱,便冲入府中杀死了汝阴王,然后上报说他因病去世。齐高帝没有治罪,反而奖赏了卫士。辛酉日,齐高帝诛杀宋朝宗室阴安公刘燮等人,无论老少全部处死。前豫州刺史刘澄之是刘遵考的儿子,与褚渊关系友好,褚渊为他极力求情说:“刘澄之兄弟没有军事才能,而且与刘氏宗室关系疏远。”因此只有刘遵考一族得以幸免。

丙寅日,齐高帝追尊父亲萧承之为宣皇帝,母亲陈氏为孝皇后。

丁卯日,封皇子萧钧为衡阳王。

齐高帝对兖州刺史垣崇祖说:“我刚刚夺取天下,北魏必然会以接纳刘昶为借口,侵犯我国边境。寿阳是北魏进军的要冲,除了你没有人能够制服这支敌军。”于是调任垣崇祖为豫州刺史。

六月丙子日,齐高帝诛杀游击将军姚道和,因为他在沈攸之叛乱时怀有二心。

甲子日,南朝立太子萧赜为皇太子;封皇子萧嶷为豫章王,萧映为临川王,萧暠为安成王,萧锵为鄱阳王,萧铄为桂阳王,萧鉴为广陵王;封皇孙萧长懋为南郡王。

乙酉日,将宋顺帝安葬在遂宁陵。

齐高帝认为建康城居民成分繁杂,多有奸邪盗贼,想要建立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符的户籍编制来核查管理。右仆射王俭劝谏说:“京师之地,是四方人员汇聚之处,如果一定要人人持有符信,事情既繁琐,也难以全面推行;这正是谢安所说的‘不这样怎么能称得上京师’的道理。”齐高帝于是停止了这一打算。

当初,交州刺史李长仁去世,堂弟李叔献接替他统领州中事务。由于号令尚未推行,李叔献派遣使者向宋朝请求任命刺史。宋朝任命南海太守沈焕为交州刺史,任命李叔献为沈焕的宁远司马,兼任武平、新昌二郡太守。李叔献得到朝廷任命后,人心归附顺从,于是派兵据守险要之地,不接纳沈焕。沈焕停留在郁林郡,因病去世。

秋季七月丁未日,齐高帝下诏说:“交趾、比景二郡唯独不能及时接受朝廷的年号政令,这是因为前朝末年国运衰败,当地因迷茫而延续了割据状态。应当特赦交州地区,立即任命李叔献为交州刺史,安抚南疆百姓。”

北魏葭芦镇主杨广香请求归降,丙辰日,齐高帝任命杨广香为沙州刺史。

八月乙亥日,北魏君主前往方山;丁丑日,返回皇宫。

齐高帝听闻北魏将要入侵,九月乙巳日,再次任命豫章王萧嶷为荆、湘二州刺史,保留原有的都督职务;任命临川王萧映为扬州刺史。

丙午日,任命司空褚渊兼任尚书令。

壬子日,北魏任命侍中、司徒、东阳王拓跋丕为太尉,侍中、尚书右仆射陈建为司徒,侍中、尚书代郡人苟颓为司空。

己未日,北魏安乐厉王拓跋长乐谋反,被赐死。

庚申日,北魏陇西宣王源贺去世。

冬季十月己巳朔日,北魏实行大赦。

癸未日,汝阴太妃王氏去世,谥号为宋恭皇后。

当初,晋寿百姓李乌奴与白水氐人杨成等人侵犯梁州,梁州刺史范柏年劝说李乌奴归降,然后攻打杨成等人,将其击败。等到沈攸之叛乱发生时,范柏年派兵从魏兴郡出发,声称要进京救援,实际上是观望形势。叛乱平定后,朝廷派遣王玄邈接替范柏年的职务,并下诏命令范柏年与李乌奴一同前往建康。李乌奴劝说范柏年不要接受替代,范柏年犹豫不决的时候,王玄邈已经抵达了汉中。范柏年于是将李乌奴留在汉中,自己返回魏兴郡,徘徊不前。左卫率豫章人胡谐之曾经向范柏年索要马匹,范柏年说:“马不是狗,怎能满足没完没了的索取!”对待使者的态度也十分冷淡。使者返回后,对胡谐之说:“范柏年说:‘胡谐之是什么狗东西!索要无度!’”胡谐之对此怀恨在心,向齐高帝诬陷说:“范柏年凭借地势险要聚集部众,想要独占一州之地。”齐高帝让雍州刺史南郡王萧长懋诱召范柏年,任命他为府长史。范柏年抵达襄阳后,齐高帝本想不予追究,胡谐之说:“抓住了老虎却放它回山,这怎么行?”甲午日,齐高帝赐范柏年死。李乌奴反叛逃入氐人地区,依附杨文弘,率领一千多名氐人士兵侵犯梁州,攻陷白马戍。王玄邈派人假装投降引诱李乌奴,李乌奴率领轻装部队袭击州城,王玄邈埋伏军队截击,大败李乌奴,李乌奴孤身一人再次逃入氐人地区。

当初,王玄邈担任青州刺史时,齐高帝在淮阴,被宋明帝怀疑,想要向北归附北魏,于是写信给王玄邈联络北魏。王玄邈的长史清河人房叔安说:“将军身负一州重任,无故抛弃忠孝之道,三齐之地的百姓,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敢跟随将军!”王玄邈于是没有回复齐高帝的信。等到王玄邈罢州返回建康,途经淮阴时,率领军队严密戒备,径直通过;抵达建康后,向宋明帝禀报,声称齐高帝怀有异心。后来齐高帝担任骠骑大将军时,引荐王玄邈为司马,王玄邈十分恐惧,但齐高帝对待他仍像当初一样。等到击败李乌奴后,齐高帝说:“王玄邈果然没有辜负我对他的赏识。”房叔安当时担任宁蜀太守,齐高帝赞赏他的忠诚正直,想要任用他为梁州刺史,恰逢他因病去世,此事便做罢。

十一月癸丑日,北魏派遣代理梁郡王拓跋嘉统领两名将领从淮阴出兵,陇西公拓跋琛统领三名将领从广陵出兵,河东公薛虎子统领三名将领从寿阳出兵,护送丹杨王刘昶入侵南齐;北魏许诺刘昶如果能收复旧业,就将江南之地世代封给他,让他向魏称藩。蛮族首领桓诞请求担任前锋,北魏任命桓诞为南征西道大都督。义阳百姓谢天盖自称司州刺史,想要率领全州归附北魏,北魏乐陵镇将韦珍领兵渡过淮河接应。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萧惠朗率领二千人,协助司州刺史萧景先讨伐谢天盖,韦珍劫掠七千多户百姓后撤离。萧景先是齐高帝的侄子。南兖州刺史王敬则听闻北魏将要渡过淮河,便放弃镇守之地返回建康,导致当地士民惊慌溃散,不久北魏军队最终没有到来。齐高帝因为王敬则是功臣,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责。

齐高帝辅佐宋朝时,派遣骁骑将军王洪范出使柔然,约定与柔然共同攻打北魏。王洪范从蜀地出发,经过吐谷浑,穿越西域,才抵达柔然。到这时,柔然出动十多万骑兵入侵北魏,进抵边塞后返回。

这一年,北魏下诏命令中书监高允商议制定律令。高允虽然年老体衰,但志向见识仍然不减。北魏君主下诏因为高允家境贫寒、供养微薄,命令乐部安排十名演奏丝竹乐器的乐工,每五天前往高允家中一次,为他助兴;早晚供给膳食,每月初一、十五送去牛肉和美酒,每月供给衣服和丝绢;高允入宫朝见时,为他准备坐几和手杖,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契丹莫贺弗(契丹部落首领称号)勿干率领一万多户部众归附北魏,定居在白狼水以东地区。

到了公元480年春季,正月戊戌朔日,南齐实行大赦。

接着,朝廷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尚书右仆射王俭为左仆射;褚渊拒绝接受任命。

北魏陇西公拓跋琛等人攻克马头戍,杀死太守刘从。乙卯日,南齐朝廷下诏命令内外戒严,调兵抵御北魏,征召南郡王萧长懋为中军将军,镇守石头城。

北魏广川王拓跋略去世。

北魏军队攻打钟离,徐州刺史崔文仲将其击败。崔文仲派遣军主崔孝伯渡过淮河,攻打北魏茌眉戍主龙得侯等人,将其斩杀。崔文仲是崔祖思的同族之人。

各部蛮族凭借山谷险阻,分布在荆、湘、雍、郢、司五州边境地带。听闻北魏军队入侵,官府征发所有壮丁入伍,南襄城蛮族首领秦远趁机入侵潼阳,杀死县令。司州蛮族引导北魏军队入侵平昌,平昌戍主苟元宾将其击败。北上黄蛮族首领文勉德入侵汶阳,汶阳太守戴元宾弃城逃往江陵,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刘伾绪率领一千人讨伐文勉德,军队抵达当阳时,文勉德请求投降,秦远则逃走了。

北魏将领薛道标领兵奔赴寿阳,齐高帝让齐郡太守刘怀慰模仿冠军将军薛渊的笔迹写信招降薛道标;北魏人得知此事后,急召薛道标返回,另派梁郡王拓跋嘉接替他。刘怀慰是刘乘民的儿子。二月丁卯朔日,拓跋嘉与刘昶入侵寿阳。即将开战之际,刘昶向四周的将士下拜,泪流满面地说:“希望各位同心协力,为我洗刷国仇家恨!”

北魏步兵、骑兵号称二十万,豫州刺史垣崇祖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对策,打算整修外城,修筑堤坝拦截肥水来巩固防御。众人都说:“从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入侵时,南平王的士兵精锐充足,数量是现在的好几倍,尚且因为外城太大难以防守,退守内城。况且自从有肥水以来,从未修筑过堤坝,恐怕劳民伤财却没有用处。”垣崇祖说:“如果放弃外城,敌军必定会占据它,在城外修建城楼,在城内构筑长围,我们就会坐以待毙被擒获。坚守外城并修筑堤坝,这是我确定不移的计策。”于是在城西北拦截肥水,在堤坝北边修建一座小城,周围挖掘很深的壕沟,派数千人守卫。垣崇祖说:“敌军看到小城规模小,会认为一举就能攻克,必定会全力攻打,图谋破坏堤坝;我放水冲击他们,他们都会变成浮尸。”北魏军队果然像蚂蚁一样聚集攻打小城,垣崇祖戴着白纱帽,乘坐轿子登上城楼。傍晚时分,他下令决堤放水,北魏攻城的士兵被洪水冲得坠入壕沟,人马溺死的有数千之多。北魏军队撤退逃走。

谢天盖的部曲杀死谢天盖,归降南齐。

自宋朝孝建年间以来,政令松弛混乱,户籍簿册错误百出。齐高帝下诏命令黄门郎会稽人虞玩之等人重新核查审定,说:“户籍簿册是百姓的根本纲纪,国家治理的基础。近来弄虚作假的情况日益严重,怎样才能整顿改革?”虞玩之上奏表,认为:“元嘉年间,已故光禄大夫傅隆年过七十,仍然亲手抄写书籍,亲自审核校正。如今想要实现治理、纠正错误,关键在于督促县令长官勤奋工作。我认为应当以元嘉二十七年的户籍簿为标准,重新制定明确的法令,允许所有人自首悔过;如果执迷不悟,就依照法令严惩;如果有隐瞒欺骗的,州县官员一同治罪。”齐高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齐高帝因各部蛮族多次叛乱,便从荆、益二州分出部分地区设置巴州来镇守他们。壬申日,任命三巴校尉明慧昭为巴州刺史,兼任巴东太守。当时,南齐境内共有二十三个州,三百九十个郡,一千四百八十五个县。

乙酉日,崔文仲派遣军主陈靖攻克北魏的竹邑,杀死戍主白仲都;崔叔延击败北魏的睢陵,杀死淮阳太守梁恶。

三月丁酉朔日,南齐任命侍中西昌侯萧鸾为郢州刺史。萧鸾是齐高帝哥哥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早年丧父,被齐高帝收养,齐高帝对他的恩情超过了自己的儿子们。

北魏刘昶因正值雨季,便上奏请求撤兵,北魏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丙午日,派遣车骑大将军冯熙领兵迎接他。

夏季四月辛巳日,北魏君主前往白登山;五月丙申朔日,前往火山;壬寅日,返回平城。

自晋朝以来,建康宫的外城只设置竹篱,设有六座城门。恰逢有人打开白虎樽,樽上的铭文写道:“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齐高帝被这句话触动,下令改建城墙。

李乌奴多次趁机出兵入侵梁州,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王图南率领益州军队从剑阁突袭他;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调发梁州军队驻守白马,与王图南前后夹击李乌奴,将其大败,李乌奴逃走并据守武兴。崔慧景是崔祖思的同族之人。

秋季七月辛亥日,北魏君主前往火山。

戊午日,皇太子萧赜的妃子裴氏去世。

接着,朝廷下诏命令南郡王萧长懋移镇西州。

这时,角城戍主献出城池投降北魏;秋季八月丁酉日,北魏派遣徐州刺史梁郡王拓跋嘉前去接应。又派遣平南将军郎大檀等三名将领从朐城出兵,将军白吐头等两名将领从海西出兵,将军元泰等两名将领从连口出兵,将军封延等三名将领从角城出兵,镇南将军贺罗从下蔡出兵,一同入侵南齐。

甲辰日,北魏君主前往方山;戊申日,游览武州山石窟寺;庚戌日,返回平城。

崔慧景派遣长史裴叔保在武兴攻打李乌奴,被氐王杨文弘击败。九月甲午朔日,发生日食。

汝南太守常元真、龙骧将军胡青苟投降北魏。

闰九月辛巳日,朝廷派遣领军李安民巡视清、泗一带的戍所,防备北魏入侵。

北魏梁郡王拓跋嘉率领十万大军包围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环城坚守,青、冀二州刺史范阳人卢绍之派遣儿子卢奂领兵援助他。庚寅日,玄元度大败北魏军队。朝廷派遣军主崔灵建等人率领一万多人从淮河进入大海,连夜抵达,每人手持两把火炬;北魏军队看到火炬,吓得逃走了。

冬季十月,王俭坚决请求解除吏部的职务,齐高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加授王俭为侍中,任命太子詹事何戢兼任吏部职务。齐高帝因何戢资历深厚,想加授他为侍中,褚渊说:“陛下的旨意常说侍中这一职位不宜过多。我和王俭已经担任侍中,若再加授何戢,那么八座高官中就有三人佩戴貂尾饰(侍中标识);即使让他兼任骁骑将军、游击将军,也已经是很高的职位了。”于是任命何戢为吏部尚书,加授骁骑将军。

甲辰日,任命沙州刺史杨广香为西秦州刺史,又任命他的儿子杨炅为武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