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58章 废立惊变与南北战局:宋文帝初政的动荡与开拓

第158章 废立惊变与南北战局:宋文帝初政的动荡与开拓(2 / 2)

益州刺史张茂度接受诏书袭击江陵,等他率军抵达白帝时,谢晦已战败。大臣们怀疑张茂度有二心,文帝因张茂度的弟弟张邵忠诚有气节,赦免了张茂度,让他返回益州。

三月,辛巳日,文帝回到建康,征召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对他们的赏赐和待遇十分优厚。

文帝因僧人慧琳善于谈论,常与他商议朝廷大事,慧琳于是参与机要事务,宾客络绎不绝,门前常有几十辆车,各地的馈赠贿赂接连不断,家中常设七八桌宴席,座上总是满客。慧琳穿着高齿木屐,披着貂皮大衣,还设置了“通呈”(传达宾客信息的官员)、“书佐”(掌管文书的官员)。会稽人孔觊曾去拜访他,恰逢宾客满座,慧琳只与孔觊寒暄几句就打发了他。孔觊感慨地说:“竟然出现了‘黑衣宰相’(僧人穿黑衣),可说是衣冠颠倒、上下失序了!”

夏季五月乙未日,文帝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派遣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分别巡视各州郡县,考察地方官政绩,了解百姓疾苦;又让各郡县上报政务的利弊得失。丙午日,文帝亲临延贤堂审理案件,从此每年举行三次公开审案(“三讯”)。

左仆射王敬弘性情恬淡,名声显赫,但对于需要签署的公文,从不看内容。他曾参与审案,文帝问他疑难案件的处理意见,王敬弘无法回答。文帝脸色一变,问身边侍从:“为什么不把案卷副本交给仆射?”王敬弘说:“我就算看了案卷,也还是不理解。”文帝很不高兴,虽然仍对他以礼相待,却不再让他处理政务。

六月,文帝任命右卫将军王华为中护军,仍兼任侍中。王华因王弘辅佐朝政,王昙首被文帝亲信重用,与自己地位相当,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充分发挥,常叹息说:“宰相一下子有好几个人,天下怎么能治理好!”当时,南朝宋没有固定的“宰相”官职,只要是君主与他商议政事、托付机密事务的人,都是宰相,所以王华有这样的说法。也有担任侍中却不被视为宰相的人;但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侍郎、给事中,都是当时的重要官职。

王华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都担任侍中,四人作风干练、气度不凡,是当时的杰出人才。文帝曾与他们在合殿宴饮,非常愉快。宴会结束后,文帝目送他们离开,许久后叹息说:“这四位贤臣,是一代英才,共同掌管要害部门,恐怕后世很难再有这样的人才了!”

黄门侍郎谢弘微与王华等人都被文帝重用,当时号称“五臣”。谢弘微是谢琰的侄孙,他神情端庄、处事审慎,该说话时才说话,在奴婢仆人面前也不随意说笑,因此上上下下的人都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堂叔谢混特别看重他,常说:“谢弘微与人不同却不伤害他人,与人相同却不违背正道,我对他没有任何不满。”

文帝想封王昙首、王华等人爵位,拍着御座说:“我能坐上这个位置,全靠你们兄弟,否则不会有今天。”于是拿出封爵的诏书给他们看。王昙首坚决推辞说:“近日的事情,全靠陛下英明,才抓获罪人。我们怎能借着国家的灾祸谋取个人利益呢!”文帝于是打消了封爵的念头。

此时,北魏皇帝(拓跋焘)下诏询问公卿大臣:“如今要出兵征战,赫连夏、柔然这两个国家,应该先讨伐哪个?”长孙嵩、长孙翰、奚斤都说:“赫连夏是定居的政权,暂时不能造成大患,不如先讨伐柔然。如果能追上他们,可大获全胜;如果追不上,就到阴山狩猎,获取禽兽的皮毛、犄角补充军资。”太常崔浩说:“柔然像飞鸟聚集、野兽奔逃一样,派大军追击却追不上,派轻兵追击又不足以制服敌人。赫连夏的领土不过千里,政治残暴、刑法严苛,被人和神都抛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絜、武京侯安原则请求先讨伐北燕。于是北魏皇帝从云中向西巡视到五原,在阴山狩猎,又向东抵达和兜山。秋季八月,返回平城。

文帝下诏派殿中将军吉恒出使北魏。北燕太子冯永去世,北燕王冯跋立次子冯翼为太子。

西秦王乞伏炽磐讨伐河西(北凉),抵达廉川,派遣太子乞伏暮末等率领三万步兵、骑兵进攻西安郡,未能攻克,又进攻番禾郡。河西王沮渠蒙逊派兵抵御,同时派使者游说夏主赫连昌,让他趁西秦空虚袭击枹罕。夏主派遣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苑川,车骑大将军韦伐率领三万骑兵进攻南安郡。乞伏炽磐听说后,率军返回。九月,将境内的老弱百姓和牲畜迁移到浇河及莫河仍寒川,留下左丞相乞伏昙达驻守枹罕。韦伐攻克南安郡,抓获西秦秦州刺史翟爽、南安太守李亮。

吐谷浑的握逵等人率领两万多个部落背叛西秦,逃到昂川,归附吐谷浑王慕容慕璝。

这时,发生大旱,蝗虫成灾。

左光禄大夫范泰上奏表说:“妇人有‘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道义,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谢晦的家眷还在宫廷作坊(尚方)服苦役,希望陛下留意。”文帝下诏赦免了她们。

北魏皇帝(拓跋焘)听说夏世祖(赫连勃勃)去世,他的儿子们互相争夺皇位,夏国人心不安,打算趁机讨伐夏国。长孙嵩等人都说:“如果夏国坚守城池,以逸待劳,而柔然可汗大檀听说我们出兵,趁机偷袭我国空虚的后方,这是危险的计策啊。”

崔浩反驳说:“从去年以来,火星两次停留在羽林星附近,还出现‘钩己’(星体运行轨迹弯曲如钩)的天象,占卜的结果是‘秦国(此处指夏国,北魏称其为“秦”)将亡’。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这是利于向西讨伐的征兆。上天的预兆与人间的形势相呼应,这个机会不能错过。”长孙嵩坚持反对,北魏皇帝大怒,斥责长孙嵩任职期间贪污受贿,命令武士上前殴打羞辱他。

随后,北魏皇帝派司空奚斤率领四万五千人袭击夏国的蒲阪,派宋兵将军周几率领一万人袭击陕城,任命河东太守薛谨为向导。薛谨是薛辨的儿子。

北魏皇帝想让中书博士、平棘人李顺统领前锋部队,征求崔浩的意见。崔浩说:“李顺确实有谋略,但我和他有姻亲关系,深知他为人处事容易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不能把重任单独交给她。”皇帝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崔浩和李顺从此产生了矛盾。

冬季十月丁巳日,北魏皇帝从平城出发(亲征夏国)。

西秦左丞相乞伏昙达与夏国将领呼卢古在嵻?山交战,乞伏昙达战败。

十一月,呼卢古、韦伐(夏国将领)率军进攻西秦都城枹罕。西秦王乞伏炽磐迁都到定连(躲避夏军锋芒)。呼卢古攻入枹罕南城,西秦镇京将军赵寿生率领三百名敢死士兵奋力作战,击退了夏军。

呼卢古、韦伐又转攻驻守湟河的西秦沙州刺史出连虔,出连虔派后将军乞伏万年击败了他们。夏军再攻西平郡,抓获西秦安西将军库洛干,活埋了五千多名西秦士兵,掳掠两万多户百姓后撤军。

仇池氐族首领杨兴平请求归附南朝宋。南朝宋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派始平太守宠咨进驻武兴。氐王杨产派弟弟杨难当率军抵抗宠咨,宠咨将杨难当击退。

此时,北魏皇帝率军抵达君子津,恰逢天气突然变冷,黄河结冰。戊寅日,皇帝率领两万轻骑兵渡过黄河,突袭夏国都城统万。

壬午日(当天是冬至),夏国皇帝赫连昌正在宴请群臣,北魏军队突然抵达,夏国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北魏皇帝把军队驻扎在黑水,距离统万城三十多里。

赫连昌出兵迎战,战败后逃回城中。城门还没来得及关闭,北魏的“内三郎”(宫廷侍卫官)豆代田就率领士兵乘胜攻入西宫,焚烧了西宫的西门;后来宫门关闭,豆代田翻越宫墙才逃出。北魏皇帝任命豆代田为勇武将军。

北魏军队在统万城北过夜,癸未日,分兵四路抢掠,杀死、俘获夏国军民数万人,缴获十几万头牛马。北魏皇帝对将领们说:“统万城现在还打不下来,以后再和你们一起来夺取它。”于是迁移夏国一万多户百姓,率军返回北魏。

夏国弘农太守曹达听说北魏将领周几要来进攻,没开战就弃城逃跑。北魏军队乘胜长驱直入,攻占了三辅地区(今陕西中部)。恰逢周几在军中去世,夏国蒲阪守将东平公赫连乙斗听说奚斤率军前来,派使者去统万城告急。

使者抵达统万时,北魏军队已经包围了城池;使者返回后,告诉赫连乙斗:“统万城已经被攻破了。”赫连乙斗害怕,放弃蒲阪向西逃往长安。奚斤趁机攻克蒲阪。

夏国皇帝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原本驻守长安,赫连乙斗逃到长安后,与赫连助兴一起放弃长安,向西逃往安定。

十二月,奚斤率军进入长安,原属夏国的秦州、雍州地区的氐族、羌族部落,都向奚斤投降。河西王沮渠蒙逊(北凉君主)和氐王杨玄(仇池君主)听说后,都派使者向北魏归附。

这时,前吴郡太守徐佩之聚集一百多名党羽,谋划在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朝廷朝会时,在大殿中发动叛乱。事情败露,壬戌日,朝廷逮捕徐佩之,将他斩首。

接着。营阳太妃张氏(南朝宋前废帝刘义符的母亲)去世。

这时,西秦征南将军吉毘驻守南漒,陇西人辛澹率领三千户百姓占据南漒城,驱逐吉毘。吉毘逃回枹罕,辛澹向南逃往亿池。

北魏最初攻占中原时,很多百姓逃亡、隐匿户口,逃避赋税徭役。天兴年间(北魏道武帝时期,398-404年),朝廷下诏清查遗漏的户口,让这些百姓缴纳丝织品作为赋税;于是很多人自行申报为“绸茧罗縠户”(专门缴纳丝绸类赋税的特殊户籍),不隶属于地方郡县,导致赋税徭役分担不均。

这一年,北魏朝廷下诏废除这类特殊户籍,将这些百姓全部划归地方郡县管辖。

公元427年,春季正月辛巳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南郊举行祭祀典礼。

乙酉日,北魏皇帝(拓跋焘)返回平城。从夏国统万城迁徙到北魏的百姓,在途中大多死亡,最终能抵达平城的,只有十分之六七。

己亥日,北魏皇帝前往幽州。夏国皇帝赫连昌派遣平原公赫连定率领两万大军进攻长安。北魏皇帝听说后,下令在阴山砍伐木材,大规模制造攻城器具,准备再次讨伐夏国。

二月,山羌部落背叛西秦。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左丞相乞伏昙达招抚慰问武始郡各羌部,派征南将军吉毘招抚慰问洮阳县各羌部。羌人抓获乞伏昙达,将他送给夏国;吉毘遭到羌人袭击,逃回西秦,士兵和战马死伤十分之八九。

随后,北魏皇帝返回平城。

三月乙卯日,南朝宋文帝前往丹徒(宋武帝刘裕故乡),己巳日,拜谒京陵(刘裕祖陵)。起初,刘裕显贵后,下令保存自己年轻时使用的农具,留给子孙后代看。文帝在旧宅看到这些农具,面露惭愧之色。身边侍从有人进言说:“古代大舜在历山亲自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陛下若不亲眼看到先帝的旧物,怎能知晓先帝的高尚品德和农耕的艰难呢!”

丙子日,北魏皇帝派遣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礼是拓跋斤的孙子。又下诏命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修建桥梁。

丁丑日,北魏广平王拓跋连去世。

丁亥日,南朝宋文帝返回建康。

戊子日,南朝宋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去世。

这时,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守乐都;任命平西将军麹景为沙州刺史,镇守四平;任命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守赤水。

夏季四月丁未日,北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人出使南朝宋。

庚戌日,南朝宋任命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召前交州刺史杜弘文回京。杜弘文患病,亲自乘车上路;有人劝他等病愈后再出发,杜弘文说:“我家三代手持符节(担任地方长官),常想为国献身,何况是被朝廷征召呢!”于是启程,最终在广州去世。杜弘文是杜慧度的儿子。

这时,北魏将领奚斤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皇帝想趁夏国后方空虚进攻统万城,于是挑选士兵、训练将士,部署众将:命司徒长孙翰等人率领三万骑兵担任前锋,常山王拓跋素等人率领三万步兵作为后续部队,南阳王拓跋伏真等人率领三万步兵运送攻城器具,将军贺多罗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负责侦察。拓跋素是拓跋遵的儿子。

五月,北魏皇帝从平城出发,命龙骧将军、代郡人陆俟统领各军镇守大沙漠,防备柔然。辛巳日,北魏军队渡过君子津。

壬午日,南朝宋中护军王华去世。

北魏皇帝抵达拔邻山,修筑营城,留下辎重物资,率领三万轻骑兵加速前进。群臣都劝谏说:“统万城坚固,不是短时间能攻克的。如今只派轻骑兵讨伐,进攻不能取胜,后退又没有物资支援,不如让步兵、攻城器具一同前进。”皇帝说:“用兵之道,攻城是最下策,只有万不得已才使用。如果让步兵、攻城器具一起前进,夏军必定畏惧而坚守城池。若攻城不能及时攻克,粮草耗尽、士兵疲惫,又无处抢掠补给,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如用轻骑兵直抵城下,夏军看到步兵没来,必定放松警惕;我们再故意示弱引诱他们,若他们出战,就能将其擒获。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的士兵离家两千多里,又隔着黄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用轻骑兵攻城虽不足,但决战却绰绰有余。”于是继续前进。

六月癸卯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北魏皇帝抵达统万城,分派军队埋伏在深谷中,只派少量士兵到城下诱敌。夏国将领狄子玉投降北魏,说:“夏主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到来,派人征召平原公赫连定回援,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易攻克。等我擒获奚斤,再慢慢回师,内外夹击北魏军,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夏主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北魏皇帝担心夏军不出战,于是率军后退,故意示弱,同时派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率领五千骑兵向西抢掠夏国百姓。

北魏有士兵因犯罪逃到夏国,说北魏军粮草已尽,士兵只能吃野菜,辎重物资在后方,步兵还没到,建议夏军趁机进攻。赫连昌听从了这个建议。甲辰日,赫连昌率领三万步兵、骑兵出城。长孙翰等人都说:“夏军步兵阵列严密,难以攻破,应避开他们的锋芒。”北魏皇帝说:“我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找敌人决战,只怕他们不出城。如今他们既然出战,却避而不击,会让他们士气高涨、我们士气低落,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集合军队假装逃跑,引诱夏军追击以疲惫他们。夏军兵分两翼,击鼓呐喊追击,追了五六里,恰逢东南风大作,沙尘漫天,天色昏暗。北魏宦官赵倪懂些方术,对皇帝说:“现在风雨从敌人方向吹来,我们逆风、他们顺风,上天不助我们;况且将士又饥又渴,希望陛下率领骑兵撤退,等以后再决战。”崔浩呵斥他说:“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们千里奔袭求胜,一天之内怎能改变计策!敌人贪功冒进,后续部队已经断绝,我们应埋伏军队、分兵包抄,出其不意袭击他们。风向由人利用,哪有固定不变的!”北魏皇帝说:“好!”于是将骑兵分为左右两队,夹击夏军。

战斗中,北魏皇帝的马突然摔倒,他差点被夏军抓获;拓跋齐用身体掩护皇帝,拼死作战,夏军才后退。皇帝趁机跳上马,刺杀夏国尚书斛黎文,杀死了他,又杀了十几个夏军骑兵;皇帝自己也中了流箭,却仍奋勇杀敌不止,夏军大败溃散。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北魏军乘胜追击赫连昌到统万城北,杀死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和侄子赫连蒙逊,夏军死亡一万多人。赫连昌来不及逃回城中,于是逃往上邽。北魏皇帝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追击逃兵,进入统万城;拓跋齐坚决劝阻,皇帝不听。夏国人发现后,关闭了所有城门;皇帝只好与拓跋齐等人进入夏国皇宫,找到一条妇人的裙子,系在长矛上,皇帝踩着裙子爬上城墙,才勉强逃脱。恰逢日落,夏国尚书仆射问至护送赫连昌的母亲逃出城。长孙翰率领八千骑兵追击赫连昌到高平,没有追上,只好返回。

乙巳日,北魏皇帝进入统万城,俘获夏国王公贵族、文武官员以及赫连昌的母亲、后妃、姐妹、宫女等一万多人,缴获战马三十多万匹,牛羊几千万头,国库中的珍宝、车辆、旌旗、器物数不胜数,皇帝按功劳大小赏赐给将士们。

起初,夏世祖赫连勃勃生性奢侈,修筑统万城时,城墙高十仞(一仞约七尺),地基厚三十步,城墙顶部宽十步,宫墙高五仞,坚固得能用来磨砺刀斧。宫殿台榭宏伟壮丽,都雕刻彩绘,装饰着绮罗锦绣,极尽奢华。北魏皇帝看着这些建筑,对身边人说:“这么小的国家,却如此劳民伤财,想不灭亡,可能吗!”

北魏俘获夏国太史令张渊、徐辩,仍任命他们为太史令。俘获原东晋将领毛修之、西秦将军库洛干,将库洛干送回西秦,因毛修之擅长烹饪,任命他为太官令(掌管皇帝饮食)。北魏皇帝看到夏国着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文章,其中对赫连昌的赞美过于夸张,便愤怒地说:“这个小子无道,竟敢这样吹捧!文章是谁写的?赶紧追查!”崔浩说:“文人写文章褒贬人物,大多言过其实,大概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足以治罪。”皇帝才作罢。北魏皇帝收纳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为贵人。

此时,北魏将领奚斤仍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皇帝命宗正娥清、太仆丘堆率领五千骑兵攻占关中地区。赫连定听说统万城已被攻破,于是逃往上邽;奚斤追击到雍城,没有追上,只好返回。娥清、丘堆进攻夏国贰城,攻克该城。

北魏皇帝下诏命奚斤等人撤军。奚斤上奏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自保,收集残余兵力,还没有稳固的根基;如今趁他危急,消灭他很容易。请给我增加铠甲和战马,平定赫连昌后再返回。”皇帝不同意,奚斤坚持请求,皇帝才答应,给了奚斤一万士兵,派将军刘拔送去三千匹马,同时留下娥清、丘堆,让他们与奚斤共同进攻夏国。

辛酉日,北魏皇帝从统万城向东返回,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持节,与执金吾桓贷、莫云留下镇守统万城。莫云是莫题的弟弟。

这时,西秦王乞伏炽磐返回枹罕。

秋季七月,己卯日,北魏皇帝抵达柞岭。柔然侵犯云中郡,听说北魏已攻克统万城,于是撤军逃走。

西秦王乞伏炽磐对群臣说:“我早知道赫连氏必定不能成就大业,赫连昌冒险投靠北魏,如今果然如我所说。”八月,派遣叔父、平远将军乞伏渥头等人向北魏进贡。

壬子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将从夏国俘获的物资按等级赏赐给留在平城的官员。

北魏皇帝为人强壮勇猛,亲临城下对阵时,常亲自冒着箭雨冲锋,身边人不断死伤,他却神色镇定;因此将士们都敬畏服从他,愿拼死效力。他生性节俭,衣服、车马、饮食,只求够用即可。群臣请求加固京城城墙、修建宫殿,说:“《周易》说:‘王公设置险阻,来守卫自己的国家。’萧何也说:‘天子以天下为家,宫殿不壮丽,就无法彰显威严。’”皇帝说:“古人说:‘治国在于德政,不在于险阻。’赫连屈丐(赫连勃勃)用蒸土筑城,却被我消灭,难道是因为城墙不坚固吗?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需要民力,大兴土木的事,我不会做。萧何的说法,不是正确的言论。”他常认为财物是军队和国家的根本,不可轻易浪费。至于赏赐,都给了为国捐躯、立功的人家,皇亲国戚和受宠的权贵从未额外得到过赏赐。他命令将领出兵,会明确指示战略部署,违背命令的人大多失败。他善于识别人才,有时会从士兵中提拔人才,只看重其才能特长,不论出身背景。他观察敏锐、明辨是非,下属无法隐瞒实情;赏赐不遗漏地位低微的人,惩罚不回避权贵,即使是他非常喜爱的人,也绝不宽容。他常说:“法律是我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敢轻视!”但他生性残忍,杀人果断,常常杀了人后又后悔。

九月丁酉日,夏国安定郡百姓献城投降北魏。

氐王杨玄派遣将军苻白作在赤炎包围西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城中粮草耗尽,百姓抓获出连辅政,向苻白作投降。出连辅政被押到骆谷时,趁机逃回西秦。冬季十月,西秦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南漒。

十一月,北魏皇帝派遣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符节册封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公孙轨抵达氐族边境时,杨玄没有出城迎接;公孙轨责备他,甚至想带着册封文书返回北魏,杨玄害怕,才到郊外迎接。北魏皇帝认为公孙轨做得好,任命他为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的儿子。

十二月,西秦梁州刺史吴汉遭到各羌部进攻,率领两千户百姓返回枹罕。

北魏皇帝前往中山,癸卯日,返回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