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九
公元256年
春季,正月,蜀汉的姜维升任大将军。
二月丙辰日,魏帝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并与儒生们讨论夏代少康和汉高祖的优劣,讨论的结果是少康更优秀。
夏季,四月庚戌日,魏国赏赐大将军司马昭衮冕礼服,以及配套的红色礼鞋。
丙辰日,魏帝亲临太学,与儒生们讨论《尚书》《易经》和《礼记》,儒生们的学识都比不上他。魏帝常常和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人在东堂讲学宴饮,一起撰写文章,对他们特别礼遇,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称王沈为“文籍先生”。魏帝性子急躁,召见臣下时希望他们能快速赶来,因为司马望在宫外任职,特意赐给他追锋车和五名虎贲卫士,每当有集会时,司马望总能乘车飞奔而至。裴秀是裴潜的儿子。
六月丙午日,魏国改年号。
蜀汉姜维驻军钟提,议论的人大多认为姜维兵力已尽,不会再出兵北伐。安西将军邓艾说:“洮西的失败,不是小损失,士兵伤残,仓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如今从策略上看,对方有乘胜之势,我方实则虚弱,这是其一。对方上下熟悉,兵器精良,我方将领更换频繁、士兵又是刚招募的,武器装备尚未恢复,这是其二。对方乘船行进,我方靠陆军,双方劳逸不同,这是其三。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处都需要兵力守卫,对方兵力集中,我方兵力分散在四处,这是其四。对方从南安、陇西可以利用羌人的粮食,如果直奔祁山,那里有千顷成熟的麦子,可作外部粮仓,这是其五。敌人有狡猾的计策,一定会来进攻。”
秋季,七月,姜维又率军从祁山出兵,听说邓艾已有了防备,就撤退了,从董亭直奔南安;邓艾占据武城山抵御。姜维与邓艾争夺险要之地未能取胜,当晚,姜维就率军渡过渭水向东行进,沿山直奔上邽。邓艾与姜维在段谷交战,最终大败姜维。随后,朝廷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命他统领陇右地区的各项军事事务。姜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因为胡济误了约定期限,没有按时赶到,所以姜维战败,士兵溃散,军队死亡惨重,蜀人因此怨恨姜维。姜维上书请罪,请求贬官,于是被任命为卫将军,同时代理大将军事务。
八月庚午日,魏国诏令司马昭加授大都督称号,允许他奏事时不称名,并赐给他黄钺。
癸酉日,魏国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九月,又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
这时,文钦向吴国游说讨伐魏国的好处,孙峻派文钦与骠骑将军吕据以及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从江都进入淮水、泗水,图谋夺取青州、徐州。孙峻在石头城为他们饯行,突然发病,就把后事托付给堂弟偏将军孙綝。丁亥日,孙峻去世。吴国任命孙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召吕据等人返回。
己丑日,吴国大司马吕岱去世,享年九十六岁。当初,吕岱亲近吴郡人徐原,徐原为人慷慨有志向,吕岱知道他能成大器,便赐给他头巾单衣,和他一起谈论时事,后来推荐提拔他,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情忠诚刚直,喜欢直言。吕岱有过失时,徐原就直言劝谏,还在公开场合进行议论。有人把这事告诉吕岱,吕岱感叹说:“这正是我看重徐德渊的原因啊!”徐原死后,吕岱哭得很伤心,并说:“徐德渊是我的益友,如今不幸去世,我再从哪里听自己的过失呢!”因此议论的人都赞美他的德行。
吕据听说孙綝代替孙峻辅佐朝政,大怒,与各位督将联名上表推荐滕胤为丞相;孙綝却改任滕胤为大司马,让他代替吕岱驻守武昌。吕据率军返回后,便派人告诉滕胤,想一起废黜孙綝。冬季,十月丁未日,孙綝派堂兄孙宪率兵在江都迎击吕据,另派宫中使者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一起攻打吕据,又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诉滕胤应迅速前往武昌。滕胤自认为灾祸将至,于是留下华融、丁晏,率兵自卫,并召来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诉他们孙綝作乱,逼迫华融等人写信责难孙綝。孙綝不听,上表说滕胤谋反,并许诺给将军刘丞封爵,让他率兵攻打包围滕胤。滕胤又劫持华融等人让他们伪造诏书发兵,华融等人不听从,最终都被杀死。这时,有人劝滕胤率兵到苍龙门:“将士们看到您出来,一定会背弃孙綝归顺您。”当时已是半夜,滕胤依仗与吕据的约定,又难以起兵攻向皇宫,于是命令部下,说吕据的军队已在附近路上,所以部下都为滕胤拼死作战,没有离散的。滕胤神色不变,谈笑如常。当时刮大风,到天亮时,吕据还没到,孙綝的军队大规模集结,于是杀死滕胤及将士数十人,并诛灭滕胤三族。己酉日,吴国大赦,改年号为太平。有人劝吕据投奔魏国,吕据说:“我以做叛臣为耻。”于是就自杀了。
魏国任命司空郑冲为司徒,左仆射卢毓为司空。卢毓坚决推让给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司隶校尉琅邪人王祥,诏令不准。王祥生性极为孝顺,继母朱氏对他很不好,王祥却更加恭敬谨慎。朱氏的儿子王览,才几岁,每当看到王祥被鞭打,就哭着抱住母亲;母亲无理役使王祥,王览就和王祥一起去。长大后,王览娶妻,母亲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跑去一起受虐。母亲因此稍作收敛。王祥渐渐有了名声,母亲很是忌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害王祥。王览知道后,径直起身去拿毒酒,王祥争着不给,母亲急忙夺过毒酒倒掉。此后,母亲给王祥的食物,王览总是要先尝一尝。母亲怕王览被毒死,索性就不再下毒了。东汉末年战乱时,王祥隐居了三十多年,从不接受州郡的征召,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而身体憔悴,需要拄拐杖才能起身。徐州刺史吕虔征召他为别驾,把州中事务托付给他,徐州境内因此太平无事,政令教化得以顺利推行。当时人歌颂道:“海沂地区的安康,实在依赖王祥;国家没有虚空,都是别驾的功劳!”
十一月,吴国孙綝升任大将军。孙綝自恃身份尊贵,因此行事傲慢无礼。孙峻的堂弟孙宪曾参与诛杀诸葛恪的事情,孙峻因此待他很是优厚,官至右将军、无难督,并让他参与处理朝政。孙綝对待孙宪比孙峻时刻薄,孙宪因此发怒,与将军王惇谋划杀死孙綝。结果事情泄露,孙綝杀死王惇,孙宪服毒自杀。
公元257年
春季,三月,魏国大梁成侯卢毓去世。
夏季,四月,吴主亲临正殿,宣布大赦,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孙綝上奏的事情,多被吴主责问。吴主又挑选士兵子弟中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人,总共选出了三千多人,并选择大将子弟中年轻有勇力的人担任将领,让他们每天在苑中训练,还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想和他们一起成长。”他还多次到中书省查阅大帝时的旧事,问身边侍臣:“先帝常常有特别的指令,现在大将军奏事,只让我签字同意吗?”一次吴主想吃生梅,便派宦官到内库取蜜,结果发现蜜中有老鼠屎。吴主便召来管库官询问,管库官吓得赶忙叩头谢罪。吴主问:“宦官曾向你要过蜜吗?”管库官颤颤巍巍的说:“以前索要过,我实在没敢给。”宦官对此却是不承认。吴主让人破开老鼠屎,发现里面是干燥的,于是大笑着对身边的人说:“如果老鼠屎早就在蜜里,那里面外面都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而里面干,这一定是宦官做的手脚。”追问之下,宦官果然服罪,左右的人无不震惊恐惧。
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一向和夏侯玄、邓飏等人关系友好,夏侯玄等人死后,王凌、毋丘俭又相继被诛杀,诸葛诞内心不安,于是倾尽府库财物赈济施舍,违法赦免有罪的人,以此收买人心,还蓄养了扬州的轻捷侠客几千人作为敢死队。又借吴人想进攻徐堨之机,请求朝廷拨十万兵防守寿春,又请求在临淮筑城以防备吴寇。司马昭刚执掌朝政,长史贾充就请求派属官去慰劳四征将军,顺便观察他们的志向。司马昭派贾充到淮南,贾充见了诸葛诞,两人谈论时事,贾充趁机说:“洛阳的各位贤达,都希望皇帝禅让,您认为怎么样?”诸葛诞厉声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世代受魏国恩惠,怎能想把国家送给别人呢!如果洛阳有难,我会拼死相助。”贾充却是沉默不语。返回洛阳后,就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再次驻守扬州,很得士兵和百姓的心。现在征召他,他一定不会来,但这样他反叛得快,祸患较小;若是不征召,他反叛得慢,祸患就大。还不如征召他。”司马昭听从了贾充的建议。甲子日,魏国诏令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并召他回京师。诸葛诞接到诏书,心里却是更加恐惧了,一直怀疑扬州刺史乐綝在离间自己,于是杀死了乐綝,聚集淮南及淮北郡县的屯田兵十多万官兵,还有扬州新归附的能作战的士兵四五万人,囤积了足够食用一年的粮食,作好了闭门自守的打算。他派长史吴纲带着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求救,并请求以牙门子弟作为人质。
吴国滕胤、吕据的妻子,都是夏口督孙壹的妹妹。六月,孙綝派镇南将军朱异从虎林率兵袭击孙壹。朱异到达武昌时,孙壹率领部下前来投奔魏国。乙巳日,魏帝下诏任命孙壹为车骑将军、交州牧,封吴侯,允许他开府征召属官,礼仪与三司相同,并赐给他衮冕礼服和红色礼鞋,对他的待遇十分优厚。
司马昭侍奉魏帝及太后讨伐诸葛诞。吴纲到了吴国,吴人非常高兴,便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率领三万人,和文钦一起去救援诸葛诞;并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封寿春侯。全怿是全琮的儿子,全端是他的侄子。
六月甲子日,魏帝车驾停驻在项县,司马昭统领二十六万大军进驻丘头,随即任命镇南将军王基代理镇东将军一职,让他都督扬、豫诸军事,和安东将军陈骞等人围攻寿春。王基刚到,包围的营垒还没合拢,文钦、全怿等人从城东北借助山势,凭借险要地势,得以率领部众冲入城中。司马昭命令王基收兵坚守营垒。王基多次请求进攻,恰逢吴国朱异率领三万人进驻安丰,作为文钦的外部支援,朝廷诏令王基率领各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对将领们说:“现在包围的营垒逐渐坚固,兵马正在集结,只应精心修整守备,等待敌人逃跑就行,现在反而移兵守险,让敌人得以放纵,即使有智谋的人,也不能妥善处理后事了!”于是根据实际情况,上书说:“如今和敌人对峙,应当像山一样稳固,如果迁移依靠险要,会动摇人心,对局势损害很大。如今各军都占据深沟高垒,人心安定,不能动摇,这是用兵的关键。”奏书呈上后,朝廷回复同意。于是王基等人四面合围,里外两层,壕沟和营垒十分险峻。文钦等人多次出城试图突围,都被迎击打退。司马昭又派奋武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统领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等人挑选精锐士兵作为游击部队,以防备外部敌人。州泰在阳渊击败朱异,朱异逃走,州泰追击,杀伤两千人。
秋季七月,吴国大将军孙綝大规模发兵驻守镬里,又派朱异率领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去解救寿春之围。朱异把辎重留在都陆,进驻黎浆,石苞、州泰又击败了他。泰山太守胡烈率五千奇兵袭击都陆,烧毁了朱异的全部物资粮草,朱异率领剩余士兵,靠吃葛叶充饥,这才逃回孙綝那里。孙綝让朱异再次拼死作战,朱异因为士兵缺粮,所以不愿听从命令。孙綝大怒,九月己巳日,在镬里斩杀了朱异。辛未日,率军返回建业。孙綝既没能救出诸葛诞,又损失了士兵,还杀害了名将,因此吴人没有不怨恨他的。司马昭说:“朱异没能到寿春,不是他的罪过,而吴人却杀了他,这是想以此向寿春谢罪,以坚定诸葛诞的信念,让他还抱有获救的希望。如今应当加强包围,防备敌人逃跑,同时用多种方法误导他们。”于是施行反间计,扬言说“吴国的救兵就要到了,我们大军缺粮,分派病弱士兵到淮北去求食,势必不能长久包围”。诸葛诞等人因此更加放宽粮食消耗,不久城中缺粮,外部救兵也没到。将军蒋班、焦彝都是诸葛诞的心腹谋士,就对诸葛诞说:“朱异等人率大军前来却不能前进,孙綝杀了朱异返回江东,对外以发兵为名,实则坐等成败。如今应趁军心还稳固之际,士兵也还愿意效力,赶紧合力决一死战,进攻包围的一面,即使不能全胜,还能保全部分力量;现在空坐等待救援,是没有用的。”文钦说:“您现在率领十多万人归顺吴国,我和全端等人都身处死地,父兄子弟都在江南,就算孙綝不想来,主上和他的亲戚难道会答应吗!况且中原每年都有战事,搞得军民都很疲惫,如今他们包围我们一年,内部必将发生变故,何必舍弃这里,想冒险求侥幸呢!”蒋班、焦彝坚持劝说,文钦发怒。诸葛诞想杀蒋班、焦彝,二人害怕,十一月,二人便背弃诸葛诞翻墙出城投降。全怿的侄子全辉、全仪在建业,和家里人发生争执,带着母亲及部曲几十家前来投奔魏国。当时全怿和侄子全靖以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缉都领兵在寿春城中,司马昭采用黄门侍郎钟会的计策,秘密以全辉、全仪的名义写信,另派全辉、全仪的亲信带入城中告诉全怿等人,说“吴国朝廷恼怒全怿等人不能救出寿春,想把将领们的家属全部杀掉,所以我们才逃来归顺”。十二月,全怿等人率领部众几千人打开城门出城投降,城中震动恐惧,不知所措。朝廷下诏任命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端等人也都得到不同的封爵和官职。
蜀汉的姜维听说魏国分出关中的兵力去支援淮南,就想乘虚进攻秦川,便率领几万人从骆谷出兵,到达沈岭。当时长城囤积的粮食很多,但守卫的士兵却是很少,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和凉州诸军事司马望以及安西将军邓艾进军占据了那里,以抵御姜维。姜维在芒水扎营,多次挑战,司马望、邓艾都不应战。
这时,姜维因为多次出兵,搞得蜀人困苦忧愁。中散大夫谯周撰写《仇国论》来讽谏这件事,文中说:“有人问古代能以弱胜强的,他们的方法是什么?回答说:我听说,处于强大而无祸患的地位,常常会多有轻慢;处于弱小而有忧虑的地位,常常会想着行善。多有轻慢就会产生祸乱,想着行善就会实现天下大治,这是常理。所以周文王修养百姓,以少取多;勾践体恤民众,以弱胜强,这就是他们的方法。有人说:从前,项羽强大而刘邦弱小,他们相互征战,项羽和刘邦约定平分鸿沟,各自返回让百姓休养生息,张良认为百姓心意安定之后,就难以动摇了,于是率军追击项羽,最终消灭了项氏。难道一定要遵循周文王的做法吗?回答说:在商、周之际,王侯世代尊贵,君臣关系长久稳固,百姓习惯于他们所专注的事物;根基深厚的难以拔除,占据稳固地位的难以迁移。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汉高祖又怎能仗剑策马夺取天下呢!到了秦朝废除诸侯、设置郡守之后,百姓苦于秦朝的徭役,天下土崩瓦解,有的一年更换君主,有的一月更换主公,人们像鸟受惊、兽害怕一样,不知道该跟随谁,于是豪强们一起争夺,像老虎、豺狼一样分割天下,行动迅速勇猛的收获多,行动迟缓的就被吞并。如今我们和对方都已经传国易世了,既不是秦末那样动荡不安的时代,实际上却有六国并立的形势,所以可以做周文王,难以做汉高祖。百姓疲劳,那么骚扰的征兆就会产生;上层轻慢、下层残暴,那么瓦解的形势就会出现。谚语说:‘射箭时多次失手,不如审慎发射。’因此,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为小利而转移目光,不会因为似是而非的情况而改变步调,时机成熟后再行动,条件具备后再举措,所以商汤、周武王的军队不用再次作战就能取胜,实在是重视百姓的劳苦而审时度势啊。如果最终极力炫耀武力、滥用征伐,那么土崩瓦解的形势就会产生,若是不幸遇到危难,即使有有智慧的人,也没什么办法谋划事情了。”
公元258年
春季,正月,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突围而出,全端、全怿又率领部众投降了敌人,这正是敌军没有防备的时候,现在可以出战了。”诸葛诞和唐咨等人都认为是这样,于是大规模制造进攻器械,连续五六天日夜攻打南面的包围工事,想要突破包围冲出去。包围工事上的各军从高处发射石车、火箭,迎面烧破了他们的进攻器械,箭和石头像雨一样落下,死伤的人遍地都是,血流满了壕沟,最终还是没能突围。城内的粮食渐渐耗尽,出城投降的有几万人。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部遣送出去,以节省粮食,好和吴人一起坚守,但诸葛诞不听,两人因此产生了争执和怨恨。文钦一向和诸葛诞有矛盾,只是因为计谋而合作,事态紧急时就更加相互猜疑。文钦去见诸葛诞商议事情,诸葛诞就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率兵在小城中,听说父亲被杀,就率兵赶来;但部众不听从他们的指挥,于是两人独自逃走,翻过城墙出城,向司马昭投降。军吏请求诛杀他们,司马昭说:“文钦罪不容诛,他的儿子本来也应该被杀;但文鸯、文虎因为走投无路而来投降,而且城池还没攻下,杀了他们会坚定城内人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并让他们率领几百名骑兵在城下巡视,还呼喊说:“文钦的儿子尚且没有被杀,其他人还怕什么!”司马昭又上表任命文鸯、文虎为将军,并赐给他们关内侯的爵位。城内的人都很高兴,但一天比一天饥饿困窘。司马昭亲自到包围工事那里,看到城上持弓的人不射箭,就说:“现在可以进攻了!”于是四面进军,同时击鼓呐喊登上城墙。二月乙酉日,魏军攻下了寿春城。诸葛诞窘迫危急,单人匹马率领部下突破小城想要逃出,司马胡奋的部兵攻打并斩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诸葛诞麾下的几百人,都拱手排成队列,不投降,魏军每斩杀一人,就问剩下的人降不降,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改变主意,直到全部被杀。吴将全诠说:“大丈夫接受君主的命令,出兵救人,既然不能取胜,又束手向敌人投降,这是我所不取的。”于是脱下头盔,冲入敌阵而死。唐咨、王祚等人都投降了。吴国的士兵投降的有一万人,魏军缴获的兵器装备堆积如山。
司马昭当初包围寿春时,王基、石苞等人都想加紧进攻,司马昭认为“寿春城坚固而且兵力众多,进攻必然会使兵力受挫;如果有外部的敌人来援,就会内外受敌,这是危险的做法。如今三个叛贼聚集在一座孤城中,上天或许是要让他们一同被杀,我应当用周全的计策牵制他们。只需坚守三面,如果吴国的贼兵从陆路而来,军粮必然很少;我用游击骑兵断绝他们的运输,可以不战而打败他们。吴国的贼兵被打败,文钦等人就必然会被擒获了!”于是命令各军按兵不动坚守阵地,最终没有费力进攻就攻下了寿春城。议论的人又认为“淮南地区屡次发生叛乱,吴国士兵的家室在江南,不能放他们回去,应该把他们全部活埋。”司马昭说:“古代用兵,使敌人整个国家降服是上策,只诛杀其中的首恶罢了。吴国的士兵即使能够逃回去,也正好可以显示中原的大度。”现在一个人也没有杀,还把他们分散安置在三河附近的郡县居住。任命唐咨为安远将军,其余的副将都给予了相应的职位和称号,众人对此都心悦诚服。那些被诸葛诞胁迫的淮南将士吏民,都被赦免了。司马昭听任文鸯兄弟收敛父亲的遗体。还供给他们车辆和牛,好让他们送父亲的遗体回故乡安葬。
拿下寿春城后,司马昭就给王基写信说:“当初议论的人纷纷提出不同意见,请求转移阵地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临前线,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深思熟虑其中的利害关系,独自坚持固定的志向,上违背诏命,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能够制服敌人擒获贼寇,即使是古人所记述的,也不过如此。”司马昭想派遣各军轻装深入,招纳迎接唐咨等人的子弟,趁着机会有消灭吴国的趋势。王基劝谏说:“从前诸葛恪趁着东关的胜利,竭尽江南的兵力来围攻新城,城既没有攻下,而部众死了大半。姜维凭借洮西的胜利,轻装深入,因为粮饷跟不上,导致军队在上邽覆灭。大胜利之后,上下都会轻敌,轻敌就会对困难考虑不深入。如今贼兵在外面刚刚失败,内部的祸患还没有消除,这正是他们加强防备、深思熟虑的时候。而且军队出征已经超过了一年,人们都有回家的念头,如今俘虏了十万人,罪人已经得到了惩罚,自历代征伐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保全兵力独自取胜的盛大局面。武皇帝在官渡打败袁绍,自己认为所获得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便不再追击,就是害怕挫伤自己的威势。”司马昭于是停止了行动,并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
对此,习凿齿说:君子认为司马大将军在这次战役中,可以说是能够用道德来进攻了。建立功业的人方法不同,各自有所崇尚而不能相互兼并。所以极力炫耀武力的雄主,会因为不仁而灭亡;保存道义的国家,会因为懦弱退缩而丧失。如今一次征战就擒获了三个叛贼,大量俘虏了吴国的部众,威势席卷了淮浦地区,俘获了十万人,可以说是壮大了魏国的国力。但还没来得及安坐,就奖赏了王基的功劳;对吴人施加恩惠,结交异族的感情;宠爱文鸯、安葬文钦,忘记了过去的嫌隙;不追究诸葛诞部众的罪过,使扬州的百姓心怀愧疚。功劳高大而人们乐于看到他的成功,业绩广大而敌人也怀念他的恩德。武力的威慑已经施展,文德的谋划又很和谐,推行这样的方法,天下还有谁能够抵挡呢!
司马昭攻克寿春,钟会的谋划居多;司马昭对他的亲近和待遇日益深厚,便把他当作心腹委任重任,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张子房。
蜀汉的姜维听说诸葛诞死了,便退回成都,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夏季五月,魏国诏令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个郡,加授九锡;司马昭先后九次推辞,这才作罢。
秋季七月,吴主封已故齐王孙奋为章安侯。
八月,魏国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
魏国又诏令任命关内侯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魏帝率领群臣亲临太学,举行养老乞言的礼仪。郑小同是郑玄的孙子。
这时,吴国的孙綝因为吴主亲自处理政事,多次对他提出责问,心里非常害怕;从镬里返回后,就称病不上朝了,只是派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仓龙门守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守各个军营,想要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吴主非常憎恶他,于是追究朱公主死亡的原因,全公主害怕地说:“我实在不知道,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告发的。”当时朱熊任虎林督、朱损任外部督,吴主把他们都杀了。朱损的妻子,就是孙峻的妹妹。孙綝劝谏,但吴主不听,因此孙綝更加害怕了。
吴主在暗地里和全公主以及将军刘丞谋划诛杀孙綝。全皇后的父亲全尚担任太常、卫将军,吴主对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綝专权跋扈,轻视我。我之前命令他迅速上岸,去援助唐咨等人,他却留在湖中一步也不上岸;又把罪责推给朱异,并擅自杀死功臣,还不先上表奏报;还在桥南修建府第,也不再上朝拜见。他行事如此放肆,对我没有半点敬畏之心,我不能再忍受了,现在计划除掉他。你父亲担任中军都督,让他秘密整顿兵马,我会亲自出宫到桥边,率领宫中侍卫的虎骑、左右无难营的士兵突然包围孙綝,制作版诏命令孙綝统领的部下都解散,不许动手。这样一来,自然能成功拿下他。你去传达命令,只需要让他保密就行!你向你父亲宣读诏令,不要让你母亲知道;女人既不懂大事,而且她是孙綝的堂姐,万一事情泄露出去,对我的危害可不小!”全纪接受诏令后告诉了全尚。全尚没有深谋远虑,就把这事告诉了全纪的母亲,他母亲派人秘密告诉了孙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