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八
公元254年
春季,二月,魏国诛杀中书令李丰。起初,李丰十七八岁时,就已经有清高的名声,天下人一致称赞他。他的父亲太仆李恢却不希望他过早的出名,便命令他闭门谢客。曹爽专权时,司马懿称病不出,李丰担任尚书仆射,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态度模棱两可,所以没有和曹爽一起被诛杀。李丰的儿子李韬,因被选中娶了齐长公主。等到司马师执掌朝政后,便任命李丰为中书令。当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闻名的重望,因为他是曹爽的亲戚故旧,不能担任有权势的职位,平时常常心怀不满;张缉因为是皇后的父亲,只是被免去郡守之职闲居在家,也很不得志。而李丰和他们两人的关系都非常亲密友好。司马师虽然提拔任用了李丰,但李丰内心其实是向着夏侯玄的。李丰在中书省两年,魏帝多次单独召见李丰谈话,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司马师知道他们在议论自己,就请李丰来见面,当面责问他,李丰没有如实相告;司马师发怒,就用刀环将他砸死,并把尸体交给廷尉,接着又逮捕了李丰的儿子李韬以及夏侯玄、张缉等人,并把他们都关进了廷尉狱。钟毓负责审理此案,他说:“李丰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谋划说:‘册封贵人的那天,各营的士兵都驻守在宫门,陛下亲临前殿,我们趁机一同侍奉陛下,率领群臣和士兵,去诛杀大将军;陛下如果不听从,就强行把他劫持走。’”又说:“他们谋划让夏侯玄担任大将军,张缉担任骠骑将军;夏侯玄、张缉都知道这个谋划。”庚戌日,魏国诛杀李韬、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都灭了他们的三族。
夏侯霸投奔蜀国时,邀请夏侯玄和他一起去,夏侯玄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等到司马懿去世,中领军高阳人许允对夏侯玄说:“不用再担忧了!”夏侯玄叹息说:“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事态呢!司马懿尚且还能以世代有交情的长辈身份对待我,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上)是不会容下我的。”等到夏侯玄被关进监狱,他不肯认罪招供,钟毓就亲自去审理。夏侯玄神色严肃地责备钟毓说:“我有什么罪!你作为执法的官员要来责问我,你就自己去写供词吧!”钟毓因为夏侯玄是名士,气节高尚,心里也明白不可能使他屈服,而案件又必须有个了结,所以就连夜为他写了供词,使供词与案情相符,流着泪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后,只是点头而已。等到被押到刑场,夏侯玄脸色不变,举动从容。
李丰的弟弟李翼,担任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使者去逮捕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对李翼说:“中书令的事情已经败露,你可以趁着诏书还没到,逃往吴国,为什么要坐等死亡呢!你身边有谁是可以和你共同赴汤蹈火的人?”李翼思考着没有回答,他的妻子说:“你在大州担任刺史,却不知道谁可以和你同生共死,即使逃出去也免不了一死!”李翼说:“两个孩子还小,我不逃走,如今只是受牵连而死,两个孩子必定能免于一死。”于是没有逃走,最终被处死。
当初,李恢和尚书仆射杜畿以及东安太守郭智关系很好。郭智的儿子郭冲,内心有才实但外表不显眼,因此州里的人不称赞他。郭冲曾经和李丰一起去见杜畿,两人离开后,杜畿就叹息说:“李恢没有能继承家业的儿子;不仅没有儿子,恐怕家族都要覆灭了。郭智为家族谋划,可以不死,他的儿子足以继承家业。”当时的人都认为杜畿说得不对。等到李丰被杀,郭冲担任了代郡太守,最终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正始年间,夏侯玄、何晏、邓飏都有很大的名声,他们想和尚书郎傅嘏交往,但是傅嘏没有接受。傅嘏的朋友荀粲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傅嘏说:“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志向超过了他的能力,能迎合虚名却没有实际才能。何平叔(何晏字)言谈高远却情感浅近,喜欢辩论却不真诚,这就是所谓的用能言善辩颠覆国家的人。邓玄茂(邓飏字)有作为却不能善终,对外贪图名利,对内没有约束,看重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厌恶意见不同的人,多嘴多舌又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多嘴多舌会招来祸患,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就会没有亲近的人。在我看来,这三个人都会败掉家族;疏远他们还怕灾祸牵连到自己,何况亲近他们呢!”傅嘏又和李丰关系不好,他对志同道合的人说:“李丰掩饰虚伪又多疑,自夸小聪明却在权势利益上昏昧,如果让他掌管重要事务,他一定会死!”
辛亥日,魏国实行大赦。
三月,魏国废黜皇后张氏。夏季,四月,立王氏为皇后,她是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
狄道县长李简秘密写信向蜀汉请求投降。六月,姜维入侵陇西。
中领军许允一向和李丰、夏侯玄关系很好。秋季,许允担任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魏帝因为许允即将出京,便下诏召集群臣,特意拉许允到自己身边;许允即将和魏帝告别时,泪流满面、抽噎不止。许允还没出发,有关部门就上奏弹劾他之前放纵散用官物,将他逮捕交给廷尉,流放乐浪郡,还没到地方,就在路上死了。
吴国孙峻骄横自大、荒淫残暴,国人对他是敢怒不敢言。司马桓虑谋划杀死孙峻,拥立太子孙登的儿子吴侯孙英;事情没有成功,参与者都被处死。
魏帝因为李丰之死,心里很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守许昌,魏帝便下诏召他进京去攻打姜维。九月,司马昭领兵入京朝见,魏帝亲临平乐观检阅军队经过。身边的人劝说魏帝趁司马昭辞行时杀死他,然后领兵击退大将军司马师;诏书都已经写好了,魏帝却害怕,不敢发出。
司马昭领兵入城后,大将军司马师就谋划废黜魏帝。甲戌日,司马师以皇太后的名义召集群臣开会,声称魏帝荒淫无度,亲近歌舞艺人,不能继承天命;群臣都不敢违抗。于是上奏请求收回魏帝的印玺绶带,让他回到齐国封地。另派郭芝入宫禀告太后,太后正和魏帝相对而坐,郭芝对魏帝说:“大将军想废黜陛下,改立彭城王曹据!”魏帝于是起身离开。太后对此很不高兴。郭芝说:“太后有儿子却不能教导,如今大将军的主意已经定了,又在外面领兵防备意外情况,您只能顺从旨意,现在还能说什么!”太后说:“我想见大将军,有话要说。”郭芝说:“现在怎么能见到大将军呢!您只要快点拿出印玺绶带就行!”太后意志受挫,就派身边的侍御取来印玺绶带放在座位旁边。郭芝出去报告司马师,司马师非常高兴。又派使者授予魏帝齐王印玺绶带,让他出宫前往西宫。魏帝和太后流泪告别,于是乘坐亲王的车子,从太极殿南面出宫,送行的群臣有几十人,司马孚悲痛得不能自已,其他人也大多流泪。
司马师又派使者向太后索要印玺绶带。太后说:“彭城王是我的小叔,如今立他为帝,我该去哪里!况且明皇帝难道要断绝后嗣吗?高贵乡公是文皇帝的长孙,明皇帝弟弟的儿子。按照礼制,小宗有后代可以继承大宗,你们详细商议一下这件事。”丁丑日,司马师再次召集群臣,把太后的命令给他们看,于是决定到元城迎接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当时十四岁,派太常王肃持符节去迎接他。司马师又派人去索要印玺绶带,太后说:“我见过高贵乡公,小时候就认识他,我要亲手把印玺绶带交给她。”冬季,十月,己丑日,高贵乡公到达玄武馆,群臣上奏请求让他住在前殿,曹髦因为那是先帝的旧处,就回避到西厢;群臣又请求用天子的仪仗迎接他,但他没有听从。庚寅日,曹髦进入洛阳,群臣在西掖门南迎接拜见,他下车答拜,司仪官说:“按礼仪不必答拜。”曹髦说:“我也是臣子。”于是答拜。到止车门下车,身边的人说:“按旧例可以乘车入宫。”曹髦说:“我是被皇太后征召来的,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步行到太极东堂,拜见太后。当天,就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陪同的百官都很高兴。随后实行大赦,改换年号。又在河内为齐王修筑宫殿。
这时,蜀汉的姜维从狄道进军,攻取了河间、临洮。魏国将军徐质与他交战,杀死了蜀汉的荡寇将军张嶷,蜀汉军队于是撤退。
当初,扬州刺史文钦,勇猛果敢超过常人,曹爽因为同乡的缘故非常喜爱他。文钦依仗曹爽的势力,常常对人傲慢无礼。等到曹爽被诛杀,文钦内心已经感到恐惧万分,加上他喜欢虚报斩杀敌人的数量来求取功劳赏赐,司马师又常常压制他,因此文钦心怀怨恨。镇东将军毋丘俭一向和夏侯玄、李丰关系友好,夏侯玄等人死后,毋丘俭自己也感到不安,于是用计谋厚待文钦。毋丘俭的儿子、治书侍御史毋丘甸对毋丘俭说:“父亲肩负一方重任,国家将要倾覆却安然自得地防守,将会受到天下人的责备啊!”毋丘俭认为他说得对。
公元255年
春季,正月,毋丘俭、文钦假传太后诏书,在寿春起兵,并向各州郡发布檄文,讨伐司马师。又上表说:“相国司马懿忠诚正直,对国家有大功,应当宽恕他的后代,请废黜司马师,让他以侯爵身份回家,由他的弟弟司马昭接替他的职位。太尉司马孚忠诚孝顺、谨慎小心,护军司马望忠诚公正、尽心国事,都应当受到亲近和宠信,授予重要职位。”司马望是司马孚的儿子。毋丘俭又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诸葛诞斩杀了他的使者。毋丘俭、文钦率领五六万军队渡过淮河,向西推进到项县;毋丘俭坚守城池,让文钦在外担任游击部队。
对此,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询问计策,王肃说:“从前关羽在汉水边俘虏于禁,有向北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袭取了他将士的家属,关羽的军队一下子就瓦解了。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中原地区,只要急速前往抵御保卫,使他们不能前进,他们必定会出现像关羽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形势。”当时司马师刚割掉眼上的肿瘤,伤口很严重,有人认为大将军不应亲自出征,不如派太尉司马孚去抵抗。只有王肃和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司马师亲自去,司马师犹豫不决。傅嘏说:“淮、楚地区的士兵强劲,而毋丘俭等人依仗力量远道来战,他们的锋芒不容易抵挡。如果众将领作战有胜有负,大势一旦失去,那么您的事情就失败了。”司马师猛然起身说:“我请求抱病乘车东征。”戊午日,司马师率领朝廷内外的各路军队讨伐毋丘俭、文钦,并任命弟弟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召集各地军队在陈县、许县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