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11章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窃鼎之始

第111章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窃鼎之始(1 / 2)

魏纪七

公元246年

春天,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柤中,杀害、掳掠数千人后离去。

幽州刺史毋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多次侵犯叛乱,便率领各军前去讨伐他。位宫战败逃走,毋丘俭于是屠戮了丸都,斩杀、俘获的敌人数以千计。高句骊的大臣得来多次劝谏位宫,但是位宫不听,得来叹息说:“很快就会看到这里长满蓬蒿了。”于是绝食而死。毋丘俭命令各军不得破坏他的坟墓,不得砍伐他坟旁的树木,并将他的妻子儿女全都释放遣送了回去。位宫单独带着妻子儿女逃窜,毋丘俭率军返回。不久,又再次进攻高句骊,位宫于是逃奔到买沟。随后,毋丘俭派遣玄菟太守王颀前去追击他,一直追过沃沮一千多里,到达肃慎氏的南界,刻石记功后才返回,此次诛杀、收纳的人口有八千多。论功行赏时,被封侯的有一百多人。

秋天,九月,吴王任命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并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任命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统领右部,管辖从武昌以西到蒲圻的地区;任命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统领左部,代替陆逊镇守武昌。

本年,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在众人中责备费祎说:“大赦这种办法,是偏私不公正的措施,不是清明时代所应有的。只有到了国家衰败困窘到极点,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暂且施行。如今主上仁慈贤明,百官称职,哪里有什么紧急情况,却多次施行这种非同寻常的恩典,来惠及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人呢!”费祎只是恭顺地道歉,显得局促不安而已。

当初,丞相诸葛亮在世时,有人说他吝惜大赦,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要靠大的德行,而不是小恩小惠,所以匡衡、吴汉都不希望实行大赦。先帝也说过:‘我在陈元方、郑康成之间交往,常常听到他们讲述治理乱世的道理,内容很详尽,却从来没说过要实行大赦。像刘景升、刘季玉父子,每年都实行大赦,这样做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因此蜀国人称赞诸葛亮的贤明,知道费祎比不上他。

对此,陈寿评论说:诸葛亮治理国政,多次发动军事行动却不随意实行大赦,不也是很高明吗?

这时,吴国人认为大钱不方便使用,于是停止铸造和流通。

汉后主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让他与大将军费祎一同兼任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汉后主多次外出游览观赏,增加歌舞乐工的人数。太子家令巴西人谯周上疏劝谏说:“从前王莽败亡后,天下豪杰纷纷起兵争夺帝位,有才智的人所期望归附的人,未必是看他势力的大小,而只看他德行的厚薄。当时更始帝、公孙述等人的势力大多已经很强大了,然而他们无不放纵情欲,懒于做善事。世祖(刘秀)刚进入河北时,冯异等人劝他说:‘应当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于是世祖致力于审理冤案,崇尚节俭,河北地区的百姓无不歌颂赞叹,他的名声传播到四面八方。于是邓禹从南阳前来追随,吴汉、寇恂向来不认识他,也起兵帮助他,其余的人闻风仰慕他的德行,邳肜、耿纯、刘植等人,甚至带着病、背着棺材,扶老携幼前来归附,数不胜数,所以世祖能由弱变强,成就帝王大业。等到了洛阳,他曾经想稍微外出一下,铫期便进谏,他立刻就带人返回。等到颍川发生了盗贼叛乱,寇恂请求世祖亲自前往面对盗贼,世祖听到后立刻动身。所以不是紧急的事务,想稍微外出都不敢;至于紧急事务,想苟且偷安都不肯。帝王想做善事就是这样!所以《左传》说:‘百姓不会白白归附。’确实是因为德行是首要的。如今汉朝遭遇厄运,天下分为三国,这是有雄才大略的人渴望归附贤主的时候。我希望陛下再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以符合人们的期望。况且侍奉宗庙,是用来率领百姓尊崇君主的,如今四季的祭祀有时不去参加,而池苑的游览却有时还在进行,以我的愚钝,私下里感到不安。肩负着忧虑和责任的人,没有闲暇尽情享乐,先帝的遗志还没有实现,实在不是尽情享乐的时候。希望陛下减少乐官、后宫的人数,凡是要增建的宫殿设施,只去修缮先帝所建造的,向下给子孙树立节俭的榜样。”很可惜,汉后主没有听从。

公元247年

春季,正月,吴国的全琮去世。

二月,发生了日食。

当时,魏国尚书何晏等人依附曹爽,喜欢变更国家法度。面对这种情况,太尉蒋济上疏说:“从前大舜辅佐治理天下,警戒结党营私;周公辅佐朝政,对结党之事十分谨慎。国家的法度,只有闻名于世的大才,才能确立纲纪并流传后世,哪里是中等以下的官吏所应该轻易改变的呢!随意改变国家法律最终对治理国家没有益处,只会伤害百姓。应当让文武大臣各自坚守职责,以清廉公正为表率,这样祥和之气、吉祥征兆就会感应而来!”

这时,吴王下诏,迁徙武昌宫的木材砖瓦来修缮建业宫。有关官员上奏说:“武昌宫已经有二十八年了,恐怕木材砖瓦已经不能再用,应该下令当地官府,重新砍伐运送。”吴王说:“大禹以宫室简陋为美。如今战事还没有停止,各地的赋税征敛已经很重,如果再重新砍伐木材,就会妨碍农桑生产,迁徙武昌的木材砖瓦,应该还能用。”于是吴王迁居南宫。三月,吴国改建太初宫,命令众将和州郡官府都义务参与修建。

魏国大将军曹爽采用何晏、邓飏、丁谧的计谋,把太后迁居到永宁宫;独揽朝政大权,大量提拔亲信党羽,多次变更国家法令制度。太傅司马懿无法阻止,与曹爽产生了矛盾。五月,司马懿开始称病,不再参与政事。

这时,吴国丞相步骘去世。

魏帝喜欢亲近一群小人,在后宫园林中游乐宴饮。秋季,七月,尚书何晏上言:“从现在起,陛下驾临式乾殿以及到后园游乐,都应该让大臣跟随,询问谋划政事,讲论儒家经义,为万世树立榜样。”冬季,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上言:“如今天下已经平定,陛下可以停止在后园练习骑马,外出必须乘坐辇车或乘车,这是天下的福分,也是臣子的愿望。”但是魏帝都没有听从。

这时,吴王大规模征发民众聚集到建业,扬言要入侵魏国。扬州刺史诸葛诞派安丰太守王基谋划此事,王基说:“如今陆逊等人已经去世,孙权年老,国内没有贤明的继承人,朝中没有主谋之人。孙权如果亲自出征,就会担心国内突然发生变乱,像痈疽溃烂一样不可收拾;若是派遣将领出征,旧将已经没有了,新将又不能让人信任。他这样做不过是想修补内部的漏洞,加强自己的保护罢了。”不久,吴国果然没有出兵。

这一年,雍州、凉州的羌胡族人反叛魏国,投降了蜀汉,蜀汉的姜维率领军队出兵陇右来接应他们,与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交战。胡人头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率领部落投降姜维,姜维把他们迁徙到蜀地。郭淮进军攻打羌胡剩余的势力,把他们全部平定。

公元248年

春季,二月,中书令孙资,癸巳日,中书监刘放,三月甲午日,司徒卫臻各自退位,以侯爵身份回到府第,加授特进之职。

夏季,四月,魏国任命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徐邈感叹道:“三公是讨论治国大道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就该空缺,怎能让老弱病残之人辱没这个职位呢!”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

五月,蜀汉的费祎出兵屯驻汉中。从蒋琬到费祎,虽然身在外地,但朝廷的奖赏惩罚,都要先远远地向他们咨询决断,然后才施行。费祎性情谦逊朴素,主持国政时的功绩名望,大致和蒋琬相当。

秋季,九月,魏国任命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

随后,陪陵的夷人反叛,蜀汉车骑将军邓芝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魏国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模仿皇帝的规格;宫廷制作的珍贵玩物,堆满了他的家;又私自取用先帝的才人作为歌舞乐伎。他建造地下室,四周装饰着镂空花纹的窗户,多次和他的党羽何晏等人在里面纵情饮酒。弟弟曹羲对此深感忧虑,多次哭着劝谏阻止他,可曹爽不听。曹爽兄弟多次一起出城游玩,司农沛国人桓范对他说:“你总管朝廷政务,掌管禁军,不宜一起出城。如果有人关闭城门,谁还能放你们进来呢?”曹爽说:“谁敢这么做!”

当初,清河国和平原国争夺边界,八年都无法决断。冀州刺史孙礼请求用天府收藏的烈祖(曹操)封平原国时的地图来决断。曹爽相信了清河国的申诉,说地图不能用,孙礼上疏辩解,言辞颇为强硬急切。惹得曹爽大怒,便弹劾孙礼心怀怨恨,判处他五年徒刑。过了很久,孙礼又担任并州刺史,去见太傅司马懿,面带怒色却不说话。司马懿说:“你是嫌并州太小吗?还是怨恨处理边界纠纷时失分了?”孙礼说:“明公怎么说这种不合情理的话!我虽然没有德行,难道会把官位和过去的事放在心上吗!我本来认为明公能够追寻伊尹、吕尚的足迹,辅佐魏室,在上回报明帝的托付,在下建立万世的功勋。如今国家面临危险,天下人心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司马懿说:“你先别这样,要忍耐那些不能忍耐的事!”

冬季,河南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去向太傅司马懿辞行。司马懿让两个婢女侍奉,他接过衣服,结果衣服掉在地上;指着嘴说渴,婢女就端来粥,司马懿不拿杯子就喝,粥都流出来沾在胸口。李胜说:“大家都说明公旧病复发,没想到您的身体竟到了这种地步!”司马懿使声音气息微弱断续地说:“我年老多病,活不了几天了。您屈就并州,并州靠近胡人,要好好防备!我们恐怕不能再见面了,就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托付给您。”李胜说:“我是回到本州(荆州)任职,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说错话:“哦……您刚到并州?”李胜又说:“是去荆州。”司马懿说:“我年老糊涂,听不懂您的话。如今回到本州,德高望重,要好好建立功勋!”李胜退下后,告诉曹爽说:“司马公只剩一口气了,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担心了。”后来,他又向曹爽等人哭着说:“太傅的病好不了了,真让人伤心!”因此曹爽等人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这时,何晏听说平原人管辂精通术数,便去请求与他相见。十二月丙戌日,管辂去拜访何晏,何晏和他谈论《易经》。当时邓飏也在座,就对管辂说:“您自称擅长《易经》,却从不说《易经》中的辞义,这是为什么呢?”管辂说:“擅长《易经》的人是不说《易经》的。”何晏含笑称赞道:“这可真是言简意赅啊!”接着对管辂说:“您不如试着为我算一卦,看看我的官位能到三公吗?”又问:“我接连梦见几十只青蝇,飞到我的鼻子上,赶也赶不走,这是为什么呢?”管辂说:“从前八元、八凯辅佐虞舜,周公辅佐周朝,都因为温和仁慈、谦虚恭敬,才享有很多福分,这不是占卜能说明的。如今您地位尊贵、权势重大,但心怀感激您恩德的人却非常少,畏惧您威势的人多,这恐怕不是小心求福的方式。另外,鼻子是脸部的高山,‘高而不倾危,才能长久保持尊贵。’如今青蝇这种污秽的东西聚集在上面,这是地位高的人将要倾覆,轻薄豪强的人将要灭亡的征兆,不能不深思啊!希望您减少多余的,补充不足的,不合礼的事不做,这样才能做到三公,青蝇也能赶走了。”邓飏说:“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话。”管辂说:“老生能见到不生,常谈能见到不谈。”管辂回到家乡,把这些话都告诉了他的舅舅。舅舅责备他说话太恳切尖锐,管辂说:“和死人说话,有什么好怕的!”舅舅大怒,认为管辂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