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57章 光武抚定关东郡,隗嚣坐观陇蜀争

第57章 光武抚定关东郡,隗嚣坐观陇蜀争(2 / 2)

想当初,马援听说隗嚣对汉朝怀有二心,准备背叛,就多次写信责备劝说他。隗嚣看到马援的信后就更加愤怒了。等到隗嚣起兵反叛后,马援就给刘秀上书说:“臣与隗嚣本来是朋友,最初他派臣来洛阳时,还对臣说:‘我本打算为汉朝效力,现在请您前往观察一下,如果您认为可以,我就专心归附汉朝。’等臣返回天水后,就向他汇报了实情,我也确实想引导他向善,所以不敢用不义的行为欺骗他。然而隗嚣这人心怀奸诈,就像盗贼憎恨主人一样,他怨恨的情绪,最终都归到了臣的身上。臣如果不说,就无法向皇上报告,希望陛下允许臣到您的行宫,详细的陈述消灭隗嚣的策略。”刘秀于是就召见了他,等马援详细的说明了作战计划后,刘秀就派马援率领五千骑兵,让他往来于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之间,以及羌族首领中,向他们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以此来分化瓦解隗嚣的党羽。马援又写信给隗嚣的将领杨广,让他劝告隗嚣说:“我私下看到天下已经安定了,百姓都心向汉朝,而隗嚣却闭门抗拒,做出背叛朝廷的事情,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我常常担心天下人对此切齿痛恨,做出互相残杀的事,所以就写信来表达我的眷恋之情,以表示我的恻隐之心。然而我却听说隗嚣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我的身上,并采纳了王游翁的谄媚邪说,他自以为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抬脚就可以平定。可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究竟如何呢!我最近到河内去溜达,还探望了伯春,见到他的奴仆吉从西方回来,说伯春的小弟仲舒见到吉之后,就想问伯春有没有其他情况发生,他竟然说不出话,只是早晚哭泣,辗转于尘土之中。又说了他家悲愁的状况,这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要是有怨仇的话,可以派人去刺杀他,但是不可以毁谤,我听了之后,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我一向知道隗嚣孝顺慈爱,就连曾参、闵子骞也不过如此。要是孝顺自己的父母,怎能不慈爱自己的孩子呢!哪有儿子抱着三木(刑具)胡作非为,自己却参与分羹(指刘邦与项羽分食其父的肉)的事情呢!隗嚣平时说自己之所以拥有军队,就是为了保全父母之国和祖先的坟墓,又说只是为了厚待士大夫而已。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他想要保全的将要破亡,想保全的将要毁伤,想厚待的将要被薄待。隗嚣曾经因为愧对公孙述而拒绝接受他的爵位,现在却要与他一起狼狈为奸,还想要依附他,难道不觉得难为情吗!如果公孙述也要用一个长子作为人质,他又该从哪里找一个人呢?过去公孙述想要封他为王,可他却拒绝了,现在年老退休,却要低头与小儿辈一起吃饭,并肩侧身于怨家的朝廷吗!现在朝廷对你寄予厚望,你应该让牛孺卿与各位耆老大人共同去劝说隗嚣,如果他不听从计划,那你就真的可以带领大家离开了。之前我翻阅地图,看到天下郡国有一百零六个,为什么要用区区两个邦国来对抗华夏的一百零四个郡国呢!你侍奉隗嚣,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说到君臣之义,你本应该尽力死谏;说到朋友之道,应有切磋协商。哪有明明知道他不会成功,却只是萎靡不振,闭口不言,拱手跟随家族的道理呢!趁着事情现在还能谋划,那情况就还算不错,要是过了这个时候,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况且来歙是天下的忠信之士,朝廷又十分看重他,他又对西州情有独钟,所以就常为西州说话。现在我与朝廷商议后,就特别想在此建立信义,朝廷一定不会背约的。我不能长久的待在这儿,希望你能尽快给我回复。”可是杨广最终没有答复他。汉朝的将领们每当有疑虑和争议时,都会请马援来商议,大家也都十分敬重他。

隗嚣则是上书谢罪说:“现在官吏和百姓听说大军突然到来,都非常的惊慌恐惧,他们只想着自救,臣根本无法禁止。我的军队虽然有过几次胜利,但是臣却不敢废弃作为臣子的节操,就决定亲自追回他们。过去虞舜侍奉父亲,要是大杖打来就逃走,小杖打来就忍受,臣虽然不聪明,又怎敢忘记这个道理!如今臣的事情,全在于朝廷,要是赐死臣就死,要是加刑臣就加刑;如果还能洗心革面,那臣就死而无憾了。”有关部门则认为隗嚣言语傲慢,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请求处死他的儿子。但是刘秀不忍心这么做,就又派来歙来到汧县,赐给隗嚣书信说:“过去柴将军说:‘陛下宽厚仁爱,诸侯即使有逃亡叛乱的,只要后来归顺,那就恢复他们的爵位,并不会诛杀他们。’如今如果你束手归顺,再派隗恂的弟弟到朝廷来,那么你的爵位和俸禄都可以保全,有浩大的福气!现在我已年近四十,在军中已经待了十年,早就厌倦了浮华的言辞。如果你不愿意,就不要回复了。”隗嚣知道刘秀看穿了他的诈术,于是就派使者向公孙述称臣。

这时的匈奴与卢芳还不断的侵扰边境,刘秀就命令归德侯刘飒前去出使匈奴,以修复以前的友好关系。但是单于态度傲慢,虽然有派使者回访,但侵扰的暴行依旧不改。

到了公元31年的春季三月,刘秀就下令撤销了郡国的轻车、骑士、材官等兵种,让他们回去务农。

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后就被立为了朔宁王,公孙述还派兵来到隗嚣这儿,为他提供军事上的援助。

本月又发生了日食。

随后,刘秀就下诏让百官各自上书言事,上书的人不得称颂圣明,太中大夫郑兴上疏说:“要是国家没有好的政策,那就会受到上天的谴责,具体表现就是日食月食。而应对这种灾祸的关键就在于能够顺应人心,选拔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位。如今的公卿大夫大多推举渔阳太守郭汲可以担任大司空,但是朝廷却迟迟不做决定;这时民间就有了谣言,都说‘陛下想用功臣’,如果任用功臣的话,那么官员的位置就会错乱。希望陛下委屈自己,顺从众人的心意,以促成群臣推举贤能人才的功劳。近年来日食大多发生在晦日,现在提前出现,都是因为月亮运行过快。太阳象征着君主,月亮象征着臣子;要是君主行事过于急躁,臣子就会感到压力,所以月亮才会运行过快。如今陛下英明而群臣惶恐不安,所以陛下应当留心于柔和的政治,多关注《洪范》中的法则。”因为刘秀勤于政事,但过于严厉急躁,所以郑兴的上书中提到了这一点。

夏季四月,朝廷下诏大赦天下。

五月,朝廷就任命前将军李通为大司空。

这时大司农江冯上书说:“臣觉得应当命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司空掾陈元则是上疏说:“臣听说以臣子为老师的是帝王,以臣子为宾客的是霸主。所以周武王以太公为老师,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近世则有汉高祖优待相国的礼仪,汉文帝赋予宰相重权的事情。到了新朝王莽时期,汉朝遭遇了中衰,他独揽国家大权,最终窃取了汉朝的天下,甚至还自我吹嘘,不信任群臣,又剥夺了三公的职责,降低了宰相的权威,以检举揭发为明察,以攻击他人为正直,以至于发生了奴仆告发主人,子弟背叛父兄的事情;法网严密,法令严酷,导致大臣们无所适从;然而即便如此,王莽仍然未能禁止董忠的谋反,最终自己也被世人所诛杀。如今四方尚未安定,天下还未统一,百姓都在观望,耳朵和眼睛都非常的敏锐。陛下应当修习文王、武王的圣典,继承祖宗遗留的美德,用心结交来督察三公的名声。”刘秀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时的酒泉太守竺曾因为弟弟报仇杀人的事,就主动辞去了太守职务;窦融秉承朝廷的旨意,任命竺曾为武锋将军,又改任辛肜为酒泉太守。

到了秋季,隗嚣就率领三万步骑兵侵犯安定,他的大军到达阴盘时,冯异就率领众将抵抗;隗嚣又命令别将下陇山,在汧县攻打祭遵。结果隗嚣的军队没能取得胜利,就只好先撤退了。这时的刘秀准备亲自征讨隗嚣,就先通知了窦融出兵的日期,恰好遇到了大雨天,导致道路断绝,而且隗嚣的军队已经撤退了,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随后,刘秀就命令来歙写信招降王遵,结果王遵前来投降,最后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封为了向义侯。

本年冬季,卢芳因为一些事就诛杀了他的五原太守李兴兄弟。看到卢芳行事如此不讲规矩,朔方太守田飒、云中太守乔扈就都率郡投降了汉朝,刘秀又命令他们继续担任原职。

刘秀非常喜好图谶,他在与郑兴讨论郊祀之事时说:“我想用图谶来决断国家大事,你觉得怎么样?”郑兴回答说:“臣不研究图谶。”结果惹得刘秀大怒道:“你不研究图谶,是反对它吗?”郑兴惶恐地说:“臣虽然对图谶没有研究,但是也不敢反对。”刘秀这才消了气。

在这个时期,南阳太守杜诗以清正廉洁的政治风范和卓越的治理能力,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和爱戴。他始终秉持着为政公正、公平的原则,致力于消除社会中的各种弊端和危害,为民众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切实的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不仅如此,杜诗还特别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他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对当地的池塘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整治,使其具备了更好的灌溉功能,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他大力开拓荒地,扩大耕种面积,鼓励农民勤劳耕作,使得郡内的农业产量大幅提升,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裕充足的生活。

杜诗的这些举措,让南阳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也变得井然有序。人们对他的功绩铭记于心,将他与之前的召信臣相提并论,称赞他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句歌谣不仅是对杜诗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他为南阳百姓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