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44章 外戚弄权朝局暗,诸侯滋事国基摇

第44章 外戚弄权朝局暗,诸侯滋事国基摇(2 / 2)

酂侯萧何的后代承袭爵位的过程也颇为曲折,他曾因无子或犯罪五次断绝祭祀。高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感念萧何的功绩,就多次以他的旁支子孙继承封爵。这一年,萧何的七世孙酂侯萧获因为指使奴仆杀人,被判处减死罪,后改为城旦劳役。在此之前,皇帝虽然下诏寻访汉初功臣们的后代,但是一直没能落实。这时杜业就劝谏皇帝,以古代分封诸侯延续国祚为例,指出汉初功臣后代却流落街头的悲惨现状,强调应从功勋卓着者开始恢复他们的后代爵位。但是成帝并未采纳这个建议,只是封萧何六世孙南壄长萧喜为酂侯。这一事件体现了汉朝对功臣后代的态度转变,也反映出了统治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巩固统治根基的想法。

此外,朝廷还立城阳哀王的弟弟刘俚为王;八月丁丑日,太皇太后王氏去世;九月,东莱出现了黑龙;丁巳日又发生了日食。这一年,南阳太守陈咸升任为少府,侍中淳于长担任水衡都尉,朝廷中的人事变动频繁,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公元前15年,西汉王朝面临的危机进一步加剧。正月己丑日,安阳敬侯王音去世。在王氏家族中,王音为人正直,曾经多次劝谏成帝,具有忠诚正直的节操,他的离世使得王氏家族内部少了一股清流,也让朝廷失去了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

二月,流星如下雨一样坠落在地面,光芒闪烁;乙酉日,又发生了日食。短短数月之内,天象频繁发生异常情况,这在古代被视为上天的示警。

三月,成都侯王商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红阳侯王立获特进衔,掌管城门兵;京兆尹翟方进升任御史大夫,朝廷的高层权力再次被重新分配。

谷永担任凉州刺史,到京师奏事完毕准备返回凉州时,成帝就派尚书去询问他对政治得失的看法,希望他能够畅所欲言。谷永借此机会,就以犀利的言辞指出王朝目前面临的严重危机。他认为,君主最大的忧患就在于听不到危亡的言论,夏、商、秦的灭亡都是因为君主的骄奢淫逸、不听忠言。他的话语直指成帝,指出了他存在的两大致命问题:一是沉迷女色,后宫宠妃权势滔天,扰乱朝纲,掖庭狱成为了权贵打击异己的工具;二是不顾民生,放弃高敞的初陵改建昌陵,耗费巨大却无果而终,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死了数百万人,最终国家财政空虚。谷永又以《诗经》中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的警示,劝诫成帝要反思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重新改过自新,以此来挽救社稷。

谷永的此次进言,实际上是皇太后和成帝的诸位舅舅因为至亲的身份难以多次进言,所以才让他借天象异常的机会进行直言劝谏。谷永自知有内应,所以言辞上也是毫无顾忌。然而这次上奏却触怒了成帝,卫将军王商暗中示意谷永赶紧离开,随后成帝就派侍御史前去逮捕谷永,但是下令不要追过交道厩,最终侍御史也是没能追上谷永,他这才逃过一劫。事后,成帝的怒气渐消,心中也感到万分的后悔。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危机,以及皇帝在面对谏言时的复杂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西汉王朝在成帝的统治下,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最终难以摆脱走向衰落的命运。

在西汉的历史舞台上,汉成帝统治的末年犹如一场大戏,权力的角逐、宫廷的纷争、社会的动荡交织上演,预示着这个曾经强大的王朝命运即将走向转折。这些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段,实际上是大汉帝国衰落的缩影,每一个事件都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在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成帝与宠臣张放、赵李等侍中在宫中宴饮,等到酒酣耳热之际,成帝指着画有纣王与妲己醉生梦死场景的屏风,向久病初愈的班伯发问。而班伯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指出纣王之恶或有夸大,但是他沉溺于酒色的教训却是真实存在的。随后他引经据典,强调《诗经》《尚书》中对淫乱的警戒,根源都在于酒。他的这番言论犹如一剂清醒剂,让成帝感叹许久未闻如此正直之言。

然而,班伯的直言不讳却触动了张放等人的敏感神经。他们借口更衣离席,此次宴会就草草收场。这场看似平常的宴饮,实则是宫廷中忠奸势力的一次无声较量。太后得知此事后,就流着泪劝诫成帝要重用班伯,并遣返张放。在太后的施压下,成帝的舅舅们暗示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前去弹劾张放。最终,张放被贬为了北地都尉,他虽然有成帝的眷顾,但是迫于大臣们的压力,他也没法返回京城。这一事件深刻反映出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太后势力对朝政的影响力,也暗示着成帝在权力与情感之间的无奈与挣扎。

邛成太后去世时,丧事操办的十分仓促,官吏的横征暴敛引起了民怨沸腾。成帝大怒,就对丞相薛宣和御史大夫翟方进进行问责。结果薛宣被贬为庶人,翟方进贬为执金吾。二十多天后,在群臣的推荐和成帝的赏识下,翟方进升任丞相,被封为高陵侯,孔光则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翟方进以经学入仕,为官风格严苛,喜好树立自己的威势,对于那些得罪他的人,他就用严酷的手段进行打压,他的行为虽然遭人诟病挟私报复,但是他深得成帝的信任,所以一时间也没啥事。而孔光因为掌管尚书事务十余年,而且为人谨慎,遵守法度,遵循旧例。他每次进言后就销毁草稿,绝不泄露半点君主的过失,推荐人才也不留痕迹,甚至在私下闲谈中也绝不涉及朝政,他的这种谨慎保密的程度简直令人咋舌。这种截然不同的为官之道,展现了当时官场的众生相,也反映出了朝廷内部权力结构的微妙平衡。

卫将军王商厌恶陈汤,于是就上奏弹劾他妄言昌陵迁民和黑龙出现等事件。最终廷尉判定陈汤犯有大不敬之罪,因为他有旧功,就把他贬为了庶人,流放边疆。陈汤曾经因为出色的才能受到王凤、王音的赏识,也助力陈咸、逢信晋升九卿。王商驱逐陈汤之后,翟方进就趁机落井下石,以依附陈汤为由,将陈咸、逢信给免职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淳于长,他因为在赵皇后册立和昌陵工程中 “立功”了,受到成帝的感激。尽管光禄勋平当认为这并不符合封爵的标准而被贬,但成帝还是执意赐封淳于长、闳为关内侯。而将作大匠解万年因为谄媚不忠,与陈汤一同被流放到了敦煌。这一系列事件中,功臣蒙冤,小人得势,深刻暴露了朝廷内部的腐败与黑暗,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

永始三年,一系列地方叛乱事件如同惊雷一样,震响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根基。正月,发生日食,这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随后,尉氏县男子樊并等十三人谋反,杀死了陈留太守,劫掠官吏百姓,称自己是将军。李潭等人杀死樊并,随后上报朝廷,结果就被封为了侯。十二月,山阳铁官徒役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取武库的兵器,又称自己是将军,一路经过十九个郡国,杀死了东郡太守和汝南都尉。汝南太守因为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大司农。

这些叛乱事件看似孤立,实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百姓对朝廷的不满、地方治理的混乱,使得平民敢于与朝廷抗衡。正如梅福上书所说的那样,高祖、武帝时期广纳贤才,天下归心,而如今朝廷却堵塞言路,杀戮忠良,导致国家权威削弱,民心丧失。他尖锐地指出外戚势力膨胀的危害,呼吁成帝广开言路,招揽贤才,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然而,成帝却并未采纳这些忠言,这也预示着西汉王朝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汉成帝统治的末年,宫廷的奢靡、官场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如同一张张交织的大网,将西汉王朝紧紧笼罩。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权力的游戏、人性的善恶、王朝的兴衰,都在这段历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人了解西汉末年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