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的臣子因为不能匡君辅国,被诛杀了二百多人。只有中尉吉、龚遂因忠直多次劝谏,免去一死,但被剃去了头发贬为城旦。刘贺的老师也应该被治死罪,治事使者就责问他:“你为何没有谏书呢?老师就回答说:臣以《诗》三百五十篇朝夕教授大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也是为大王反复诵读。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泪为大王讲述。臣以三百五十篇为谏,所以无谏书。使者就把这事向上报告,他也因为这被免去一死。??
霍光因为大臣们在东宫奏事,政务也由太后处理,认为她应该了解经学的内容,于是就建议让夏侯胜用《尚书》来教导太后。夏侯胜因此被任命为长信少府,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想当初,卫太子娶了鲁国的史良娣,生了一个儿子叫进,号称史皇孙。史皇孙娶了涿郡的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叫病已,号称皇曾孙。皇曾孙出生几个月后,就遭遇了巫蛊之祸,太子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所有的妻妾都被害死了,只有皇曾孙幸存了下来,但是被关押在郡邸狱中。前廷尉监鲁国的丙吉奉命处理巫蛊案件,丙吉心里知道太子是无辜的,他也非常的同情皇曾孙的遭遇,于是就挑选了谨慎厚道的女囚城胡组和淮阳的郭征卿来抚养皇曾孙,并将他们安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丙吉每天都会去看望他们。?
巫蛊案件引起的祸事好多年都没能解决,这时汉武帝生病了,经常来往于长杨宫和五柞宫之间,有占卜者就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汉武帝就派使者去中都官,命令将所有在押的犯人,无论是罪行轻重,全部处死。听到这个命令,郭穰连夜就来到了郡邸狱,但是丙吉却关上门拒绝使者进入,他说:皇曾孙在这里,那些无辜的人死了都不行,更何况是亲曾孙呢!双方一直僵持到天亮,使者一直未能进入。郭穰回去就把情况报告给了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此时的汉武帝也醒悟过来了,他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就下令大赦天下。郡邸狱中的犯人,只有丙吉得以生还。?
后来,丙吉对守丞谁如说道:皇孙不应该留在官府之中。于是,他就让谁如给京兆尹写了一封信,派人将皇曾孙和胡组一同送进宫去。然而,京兆尹却拒绝接受,又将他们送了回来。当胡组的服役期满,即将离开时,皇曾孙对她十分想念。丙吉见状,便自掏腰包,雇佣胡组继续留下来,与郭征卿一同抚养皇曾孙。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丙吉才让胡组离开。不久之后,少内啬夫告诉丙吉:你并没有得到抚养皇曾孙的诏令。尽管如此,丙吉还是每个月都会给皇曾孙送去一些米和肉。有一次,皇曾孙生病了,病情严重到好几次都差点丧命。丙吉心急如焚,多次命令乳母要加强护理,并及时给皇曾孙用药治疗。他对待皇曾孙可谓是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后来,丙吉听说史良娣有一位母亲名叫贞君,还有一个哥哥叫恭。于是,他决定将皇曾孙送到他们那里去。此时的贞君年事已高,当她看到自己的孙子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怜悯之情,她决定亲自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后来朝廷有诏令让掖庭来抚养皇曾孙。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经侍奉过戾太子,他非常感念戾太子的旧恩,也非常同情皇曾孙的遭遇,就非常谨慎地奉养他,还用私人的钱供给他读书。等到皇曾孙长大后,张贺就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当时的昭帝刚刚成年,身高八尺二寸,张贺的弟弟张安世是右将军,辅佐昭帝处理朝政,他听说张贺称赞皇曾孙年轻有为,又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顿时就生气地说:皇曾孙是卫太子的后代,能够以庶人的身份衣食无忧就足够了,不要再提嫁孙女的事了!于是张贺就不再提这事了。当时的暴室啬夫许广汉有个女儿,张贺于是就设宴邀请许广汉,等到酒酣之际,张贺就对他说:皇曾孙身体健壮,将来可能会成为关内侯,你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许广汉一听很开心,就答应了。到了第二天,许广汉的妻子听说后,就非常的生气。许广汉就重新派人去做媒,终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皇曾孙。张贺用自己家的钱财为皇曾孙做聘礼。皇曾孙依靠许广汉兄弟和祖母家史氏才得以平安长大,又跟随东海澓中翁学习《诗经》,才华出众,好学不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狗,因此对民间的奸邪和官吏的得失非常了解。他多次游历诸陵,遍访三辅,曾经在莲勺卤中受困,他特别喜欢杜、鄠之间,经常在下杜居住。当时他参加朝请,住在长安的尚冠里。?
待到昌邑王被废,霍光和张安世等大臣就开始琢磨该立谁当皇帝,这事儿一直定不下来。这时候丙吉给霍光上书说:将军啊,您侍奉孝武皇帝,接受托孤的重任,那可是身负天下的重担呀!孝昭皇帝走得早,也没个继承人,天下人都急得不行,就盼着能有个新皇帝呢。发丧那天,您以大义立了个皇帝,结果不合适,又以大义给废了;这一下,天下人可都心服口服了!现在呢,国家社稷、宗庙和百姓的命运都在将军您的手上,我私底下也打听了百姓们的想法,还观察了诸侯、宗室这些人,没听说谁在民间是有威望的。倒是那遗诏里提到的武帝曾孙刘病已,在掖庭和外家那边。我以前让他住郡邸的时候,看他还小;现在都十八九岁了,那经术学得可好了,才华也非常的出众,行为举止也很得体,节操也和谐得很呢。希望将军您仔细考虑考虑大义,再参考参考占卜的结果,先让他进宫侍奉,让天下人都知道,然后再决定大策,那可真是天下的大幸啊!杜延年也晓得皇曾孙德才兼备,就劝霍光、张安世立他为帝。
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七月的阳光依然炽热,霍光静静地坐在庭院中,他的思绪却早已飘远。今天,他召集了丞相以下的官员们,共同商议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立帝之事。在众人的期待中,霍光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孝武皇帝的曾孙刘病已,如今已经十八岁了。他自幼学习《诗经》、《论语》、《孝经》等经典,不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为人躬行节俭,仁慈爱人。这样的品德和才能,足以继承皇位,奉承祖宗庙,成为万民之主。说完,霍光再次与丞相杨敞等官员一同上奏,言辞恳切地请求皇太后批准这一决定。皇太后在深思熟虑后,下诏表示同意。在得到皇太后的首肯后,霍光就立刻派宗正刘德前往皇曾孙家所在的尚冠里。刘德见到刘病已后,就传达了霍光的旨意,让他沐浴更衣,并赐予他御衣。随后,太仆就驾着軨猎车前来迎接刘病已,将他带到宗正府进行斋戒。庚申日这天,阳光明媚,刘病已身着华丽的服饰,踏入了未央宫。他在宫殿中拜见了皇太后,皇太后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当场封他为阳武侯。紧接着,群臣纷纷上奏,献上玺绶,正式拥立刘病已为皇上。刘病已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汉的新君。他随即前往高庙,向祖先们禀告这一重要时刻。然而,就在这喜庆的氛围中,侍御史严延年却突然上奏弹劾霍光,他指责霍光擅自废立君主,违背了人臣之礼,实属大逆不道。尽管这道奏章被搁置,但它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朝廷上下的官员们都对霍光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敬畏,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八月,安平敬侯杨敞去世。?
想当年,许广汉将他的女儿嫁给了皇曾孙,一年后,生了一个儿子叫奭。几个月后,皇曾孙被立为帝,许氏被封为婕妤。当时霍将军有个小女儿与皇太后的关系亲密,公卿们就商议更立皇后,大家心里都想着霍将军的女儿,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皇上就下诏寻找他在微贱时的旧剑,看到这个命令,大臣们都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建议立许婕妤为皇后。十一月,壬子日,立许氏为皇后。霍光因为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刑人,不宜封国;一直到一年多后,才封他为昌成君。?
公元前 73 年,春天。皇上下诏命令有关部门评定决策安定宗庙的功劳,经过一番讨论和商议,最终确定了功劳的归属。大将军霍光因为在这方面表现卓越,被增加封邑一万七千户,加上他之前所拥有的食邑,总计达到了二万户之多。这无疑是对他巨大贡献的一种高度认可和奖励。与此同时,车骑将军富平侯张安世以下还有十人也获得了增加封邑的赏赐,另外有五人被封侯,八人则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这些人都是在安定宗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功臣。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将军霍光在接受了如此丰厚的赏赐之后,竟然叩头请求归还政权,皇上对他的这一举动感到十分惊讶,但还是谦逊地表示不接受。尽管如此,所有的政事仍然需要先经过霍光的处理,然后再上奏给皇皇上。
自从昭帝时期开始,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他哥哥的孙子霍云都担任中郎将一职。霍云的弟弟霍山则担任奉车都尉、侍中,并统领胡、越两地的军队。此外,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西宫的卫尉。他的兄弟、诸婿以及外孙们也都在朝廷中担任各种官职,如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可以说,霍光的家族势力已经深深扎根于朝廷之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权力网络。尤其是在昌邑王被废黜之后,霍光的权力更是如日中天。每次朝见时,皇上都会虚心收敛自己的仪容,对他以礼相待,态度显得异常恭敬。?
五月,凤凰聚集在胶东和千乘两地,皇上就下令大赦天下,免除田租和赋税。?
六月,皇上下诏说:已故的皇太子在湖地,连谥号和祭祀都没有,现在应该为他议定谥号,并设置园邑。有关部门就上奏说:按照礼制的规定,作为皇位继承人的人,应当是先帝的儿子。因此,对于其亲生父母的祭祀规格应当降低,甚至不能进行祭祀,这是尊崇祖宗的大义所在。如今陛下您作为孝昭帝的继承人,承继了祖宗的祭祀,微臣愚蠢的认为,陛下亲生父亲的谥号应当为‘悼’,母亲的谥号应当为‘悼后’;已故的皇太子谥号应为‘戾’,史良娣的谥号应为‘戾夫人’。于是,相关人员就全部按照这个建议对他们进行了改葬。
到了秋天,七月的时候,皇上就下诏立燕刺王的太子建为广阳王;同时,立广陵王胥的少子弘为高密王。
想当初,霍光在诛杀上官桀之后,就开始遵循汉武帝时期的法度,用严厉的刑罚来约束群臣。因此,当时的俗吏们都以执法严酷为能事。然而,河南太守丞淮阳人黄霸却以宽厚温和而闻名。皇上在民间时,深知百姓们受到官吏严苛执法的迫害,当他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公正后,便将黄霸征召入朝,并任命他为廷尉正。黄霸到任后,处理了很多的疑难案件,他的判决都非常的公正合理,使得朝臣们对他是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