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春季二月,朝廷下诏减免百姓口赋钱的十分之三。?
到了夏季四月,汉昭帝在未央宫悄然辞世,因为他年纪尚小,所以没有留下子嗣。霍光就和大臣们商议立谁为帝最合适,大臣们都推荐立广陵王,他们这么说估计是因为那时汉武帝的儿子只剩下广陵王一个了吧。但是广陵王这个人品行不端正,又加上汉武帝在的时候也不喜欢他,所以霍光心里就感到很不安。就在这时,有一位郎官说:想当年,周太王废掉长子太伯而立幼子王季,周文王舍弃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武王,他们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所以我觉得人只要合适,即使是废长立幼也是可以的,但是广陵王并不适合继承皇位。郎官的这番话可以说是说到了霍光的心里。霍光就把郎官的话告诉了丞相杨敞等人,并把这位郎官提拔为了九江太守。当天,霍光就以皇后的名义下诏,派了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等人前往迎接昌邑王刘贺,并安排了七辆驿车迎接他前往长安的官邸。除此之外,霍光还建议任命右将军张安世为车骑将军。?
刘贺是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他在自己封国中的行为比较放纵,做事也没有法度。汉武帝去世时,他也不服丧,而是和往常一样游玩打猎。他曾经在方与县游玩,不到半天的时间就骑马奔跑了二百里。中尉琅邪人王吉就上书劝谏说:大王不喜欢读书写字,却喜欢游玩赏花,骑着马奔跑的时候,嘴里还不停地吆喝,手中的马鞭也不停地挥动,身体劳累于车马之上,早晨冒着雾气和露水出行,白天出行被尘土覆盖,夏天出行被太阳暴晒,冬天出行被寒风侵袭,如果继续做这种伤害身体的事,恐怕不利于身体健康呀,更别说培养仁心得事了。若是待在大房子里,坐着柔软的席子,还有贤明的老师在上课,讨论讨论唐尧、虞舜的盛世以及殷商、周朝的兴盛,在考察考察仁圣的风气,学习治国之道,发愤忘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德行,这样的快乐是骑马比不了的呀!休息的时候就锻炼身体,多走动可以增强下肢的韧性,多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调养内脏,积累精气可以放松精神,这样的养生方法,怎么能不长寿呢!大王要是能把心思用在这上面,那么心中就会有尧、舜的志向,身体就会有乔、松的寿命,美名也会广为流传,皇上也会知道,到时福禄自然就会来了,国家社稷也会安定了。当今皇上仁孝圣明,到今天还在思念先帝,对于修建宫馆、园林以及狩猎之事更是一件没做过,大王应当日夜思念这些以继承圣意。而在所有诸侯之中,大王与皇帝是最亲近的,在亲属关系上,大王就如同皇帝的儿子,在地位上,大王是皇帝的臣子,一身兼有双重责任。如果施恩行义有一点不合适,要是被皇上知道了,那就不是国家的福气了。听完他说的话,刘贺就下令说:本王的行为难免有懈怠之处,索幸有中尉在,多次指点我改正过错,所以我决定赐给中尉五百斤牛肉、五石酒、五束干肉。然而刘贺还是死性不改。?
郎中令山阳人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对内直言劝谏刘贺,对外责备傅相,他时常引经据典,为刘贺陈述祸福,有时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言辞那是十分的恳切,一点也不掩饰,并且会当面指出刘贺的过错。把刘贺整的就捂住耳朵逃跑了,边跑边说:郎中令的话真是让人无地自容呀!有段时间刘贺一直与奴仆、厨子游戏饮食,给他们的赏赐也没限度。看到这情况,龚遂就去见刘贺,一边哭还一边跪着前行,把那些侍从都给整哭了。看到他这样子,刘贺就问:郎中令为什么哭啊?龚遂就哭着说:臣担心社稷的危亡啊!请大王给我点私人空间,让我详细的说一说吧!刘贺就让身边人都退下了。龚遂就哭着说:大王知道胶西王为什么会灭亡吗?不学无术的刘贺只能说不知道。龚遂接着说:那是因为胶西王有个擅长拍马屁的臣子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像桀、纣一样暴虐无道,侯得却说他像尧、舜一样圣名。胶西王很喜欢他的这种精神,就经常和他睡在一起,对他是言听计从,最终走向了灭亡。如今大王亲近小人,逐渐的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这关乎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大王不可不慎重啊!臣请求选拔那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郎官与大王一起起居,坐着就诵读《诗》、《书》,站起来就练习礼仪,这样做才对大王有好处呀。刘贺看他这么为自己着想,就同意了。龚遂呢,就选了张安等十人前去侍奉刘贺。结果就坚持了几天,刘贺就把张安等人全部赶走了。?
刘贺曾经看到一只大白狗,这大白狗的脖子以下像人,头上戴着方山冠却没有尾巴,他感到很奇怪,就问龚遂这是什么意思。龚遂趁机说到:这是上天对大王的警示呀,说明您身边有很多戴着帽子的狗,国家存亡的关键就在能否赶走他们了。后来刘贺又听到有人喊熊!他定睛一看,果然有一只大熊在张牙舞爪的看着他,但是他身边的人都没看见,他就问龚遂这又是什么意思。龚遂说:熊本该生活在山野中,如今却来到宫室,还只有大王看得见,这是上天在警示大王,宫室将要变空虚了,这是危亡的征兆啊。听完他说的话,刘贺就仰天叹息说:苍天呀!为什么总是出现这种不祥得征兆呀!龚遂赶忙叩头说:臣不敢有半点得隐瞒,曾经多次提到危亡的征兆,却惹得大王不高兴。国家的存亡,怎么会存在于臣的言辞当中呢!请大王好好反省反省吧。大王诵读《诗》三百零五篇,就应知道处世得方法都在其中。请问大王的行为,符合《诗》中的哪一篇呢?再说了,大王身为诸侯王,做的事比平民还低俗,在这样得时代中,生存是很艰难得,灭亡却很容易,大王应当好好反省一下了!后来刘贺的坐席上又沾满了污血,刘贺就问龚遂这又是什么意思。龚遂大声喊道:如今不祥的征兆屡次出现,看样子宫室很快就会变得空虚了。血是阴忧的象征,大王应当敬畏谨慎,时刻进行自我反省!但刘贺还是死性不改。?
等到朝廷征召刘贺的诏书到达时,由于是晚上,刘贺就点着火把读诏书。当天中午,刘贺就从自己得封国出发了;下午晡时,就已经到了定陶,总共走了一百三十五里,马都累死了好几匹,路上得尸体随处可见。王吉就劝诫刘贺说:臣听说商高宗在守丧期间,整整三年都没有说话。如今大王因丧事被朝廷征召,应当日夜哭泣显示自己的悲伤之情,在此期间,千万不要干其他事!大将军霍光仁爱、勇智、忠信,天下无人不知;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多年,从未有过过失。先帝去世后,让他辅佐年幼得皇上。大将军扶持年幼得皇上,发布政令,教化万民,国家才能平安无事,即使是周公、伊尹得成就也无法超越他。如今皇上去世又没有儿子,大将军思虑可以继承皇位的人,最后选择了大王,他的格局是真的大!臣希望大王能真诚的侍奉他,尊敬他,政事都听他的安排,大王只需坐在皇上的座位上就行了,请大王务必留意,常以此为念!?
刘贺到达济阳时,就派人去寻求长鸣鸡,在路上还买了积竹杖。在经过弘农时,他派大奴善用有幕帘遮蔽的车子运载随行的女子。等他到了湖县时,朝廷派来迎接他的使者就以此事责备相安乐。安乐就把这事告诉了龚遂,龚遂见到刘贺就问他怎么回事,刘贺心虚的说:没有这回事啊。龚遂冷哼一声说:既然没有这回事,那为什么要因为一个奴仆而毁坏自己的品行呢!请大王将善交给属吏去处理吧,以此来洗清大王的过失。刘贺无奈的就把善抓起来交给了卫士长处置。
刘贺到达霸上时,大鸿胪已经在郊外来迎接他了,还给刘贺换上了皇帝用的车驾。刘贺让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作为参乘。车驾快到广明、东都门时,龚遂说:按照礼制。诸侯在奔丧时望见国都要哭泣的,这是长安的东郭门。刘贺说:我喉咙痛,不能哭。等到了城门,龚遂再次进行提醒,刘贺还是说:城门和郭门是一样的。等快到未央宫东阙时,龚遂又说:昌邑王的帐幕在东阙外的驰道北边,还未到帐幕处,这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马再走几步就到了,此时大王应该下车,面向西阙伏地哭泣,尽哀后再停止,刘贺终于是同意了。等到了地方之后,刘贺就按照礼仪开始哭泣了。到了六月丙寅日,刘贺就接受了皇帝的玺绶,继承了尊号,还尊皇后为皇太后。?
壬申日,孝昭皇帝被安葬在平陵。?
刘贺做了皇上后,终于不装了,又开始了他荒淫无度的生活。此时昌邑的官员都被调到了长安,许多人都是被破格提拔。安乐被任命为长乐卫尉,龚遂见到安乐后,就哭着对他说:大王当了皇上后,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而且还不听劝。现在国家的丧期还没过去,他却每天饮酒作乐,玩虎豹游戏,还召来皮轩车九旒,驾着它到处跑,这些行为实在是太荒唐了。古代的国家制度宽松,大臣还可以退隐田间;现在却无法离开,要是假装神经病,被识破的话可能会落得一个身死名裂的下场,你说现在怎么办呢?您以前可是陛下的相国呀,应该好好的劝一劝。?
刘贺睡觉时梦见青蝇的粪便堆积在台阶下,大约有五六石的样子,还用屋瓦遮住了,刘贺就问龚遂。龚遂说:陛下,《诗经》中不是说:营营青蝇,止于藩篱。恺悌君子,勿信谗言。如今陛下身边尽是些小人,他们就像这些青蝇一样可恶。您应该提拔先帝大臣的子孙,多亲近他们。如果您不放弃这些人,继续和这些小人在一起玩耍,恐怕会有灾祸呀,希望陛下好好考虑,将这些人放逐吧!臣愿意做第一个被放逐的人。但是刘贺没听。太仆丞河东张敞来劝了,他说:孝昭皇帝早逝无子,大臣们考虑到祖宗江山无人继承,就挑选一位贤能的人继承宗庙,派去迎接的人,还一直担心车驾走的慢了。如今您已经即位,天下都在拭目以待的再观察,国家的辅政大臣没有一个受到褒奖,而昌邑的小辈却先被提拔,这是极大的过错呀。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我就是不听。?
此时的霍光忧心忡忡,就一个人去询问大司农田延年这事该怎么办。田延年说:大将军是国家的柱石,既然认为此人不行,为何不向太后建议,另选贤能之人?霍光无奈说:如今就算我想这样做,可是古代有过这样的先例吗?田延年说:伊尹在殷商时,废黜太甲以安定宗庙,后世人都在称颂他。大将军若是能这样做,那就是汉朝的伊尹啊。霍光就把田延年提拔为了给事中,并且暗中和车骑将军张安世谋划废立的事。?
刘贺出游时,光禄大夫夏侯胜就在车驾前劝他说:天气一直阴着却不下雨,这怕是有人想谋反呀。听他这么说,刘贺就觉得他在妖言惑众,于是就将他绑起来交给了随行的官吏。这些官吏就把事情报告给了霍光,但是霍光却没有依法处置夏侯胜。随后霍光就责备张安世,觉得是他泄露了消息。张安世实际上并没有说。于是就把夏侯胜叫来询问。夏侯胜说:《鸿范传》中说: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者。我不想把话说的太直白,就说‘臣下有谋。听到这,霍光和张安世那是大吃一惊,从此开始就更加的重视经术之士了。侍中傅嘉也多次劝谏,刘贺也将傅嘉绑起来关进了监狱。?
霍光和张安世把事情商量好后,就派田延年前去报告丞相杨敞。杨敞是又惊又怕,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时间汗流浃背,只能唯唯诺诺的回应着。此时田延年起身去更衣,杨敞的夫人急忙从东厢房出来对杨敞说:这是国家大事,如今大将军已经决定了,特意派了九卿来报告您,您若是不迅速响应大将军的号召,还是犹豫不决的话,恐怕会先被诛杀呀!等田延年从更衣室回来,杨敞的夫人在与田延年商议后就说:谨遵大将军的命令!?
癸巳日这天,霍光就召见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霍光说:如今昌邑王的行为昏乱不堪,恐怕会危害社稷的安稳,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大臣们都很震惊,谁也不敢发言,只是唯唯诺诺的回应。这时田延年起身说:先帝将幼主托付给大将军,将天下的希望也寄予大将军,就是因为大将军为人忠诚贤能,能够安定刘氏的江山。如今群臣鼎沸,社稷将倾;且汉朝的谥号为‘孝’,就是为了能够长久的拥有天下,使宗庙能够得到祭祀。如果汉家的祭祀断绝,那么即使大将军死了,又有何面目在地下见先帝呢?今天这个会商量的事,已经不能在拖延了,你们要是有最后回应或者不回应的,就只有死路一条!这时霍光谢罪说:九卿责备得对!如今天下动荡不安,霍光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于是来参加会议的都叩头说:一切听大将军令!?
霍光随即就与大臣们一起去见太后,向太后说了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情况。太后就乘车来到了未央宫的承明殿,就下诏说各门不能让昌邑的臣子进入。刘贺看到太后,就想乘坐辇车回温室。中黄门的宦官们各持门扇,等刘贺进门后,就关了门,而他的臣子们不得入内。刘贺问:这是怎么回事?霍光就跪下说:这是皇太后的诏命,不得让昌邑的臣子入内!刘贺说:慢点慢点,事情何必搞得如此惊人!随后霍光就下令将昌邑王的臣子全部驱出,把他们安置在金马门外。随后车骑将军张安世就率领羽林骑兵,逮捕了二百余人,把他们全部送交到了廷尉的诏狱。霍光就给身边人下了个命令:你们要小心守卫!若有人自尽,让我背负上杀害君主的名声,你们知道后果。此时的刘贺还不知道自己将被废黜,还对身边人说:我的那些臣子有什么罪,大将军为何要将他们全部关押起来?
过了会,太后就下诏召见刘贺。刘贺听到太后的召见,心里很害怕,就忐忑的说:我犯了什么罪,为何要召见我?此时的太后身穿珠襦,盛装坐在武帐中,身边的御史都拿着兵器,期门的武士们也是手里拿着戟站在殿下,大臣们依次上殿,随后召来刘贺让他伏地听诏。霍光与大臣们联名上奏,尚书令开始宣读奏章:臣杨敞等冒死上奏皇太后:如今孝昭皇帝早逝,朝中大臣商议后就派使者征召昌邑王前来主持丧事,可是他却没有半点悲哀的样子,还废弃礼仪,路上也不吃素的,让从官抢掠女子并把她们放进车里,最后安置在传舍。他刚到谒见时,就把他立为皇太子,可他私自买鸡豚食用。他在先帝灵前接受了皇帝的玺印,等到即位之后,打开了玺印却不再封存。他还让侍从拿着符节,前去引领昌邑国的从官、驺宰、官奴二百多人进入禁宫,时常与他们玩乐。还写信说:皇帝问候侍中君卿:派中御府令高昌奉上黄金千斤,让你们用来娶十个妻子。先帝灵柩还停在前殿,他就取出了乐府的乐器,还招来昌邑国的乐人击鼓、唱歌吹奏,表演杂戏;又召集祭祀泰壹神和宗庙的乐人,演奏各种乐曲。他乘坐天子的法驾,在北宫、桂宫之间驱马奔驰,还斗老虎、耍野猪。他召来皇太后乘坐的小马车,让官奴骑乘,在掖庭中嬉戏玩耍。他还与孝昭皇帝的宫人蒙氏等人发生淫乱行为,又下诏给掖庭令说:有敢泄露此事的,处以腰斩之刑!…… 太后听到这,赶忙说:停下停下!身为臣子,怎么做出如此荒唐的事!刘贺离开座位趴在地,那是头也不敢抬。尚书令接着宣读:他拿来诸侯王、列侯、二千石官员的绶带以及墨绶、黄绶,并把它们赐给昌邑国做郎官的免奴。他还取出御府中的金钱、刀剑、玉器、彩色丝绸,赏赐给一起嬉戏玩乐的人。他还与从官、官奴在夜里饮酒。昌邑王即位后,私下在温室设九宾之礼会见姐夫昌邑关内侯;祖宗的祭祀尚未举行,他就派人以三太牢祭祀昌邑哀王的园庙,还自称 是“嗣子皇帝”。从受玺到被废的二十七天里,派使者持节向各官署征发的事务多达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他行为荒淫,无视帝王礼仪,扰乱汉朝制度,大臣杨敞等人多次劝谏无果。为了不让他危害社稷,杨敞与博士商议后,以昌邑王不孝、不合帝王规范为由,提议将其废除,并奏请用一太牢祭告高庙。皇太后听完就同意了他们的建议,霍光让昌邑王起身接诏,昌邑王还想要辩解,霍光直接以太后诏令为由,解下了他的玺绶,扶他下殿,大臣们也都出来相送。昌邑王自认愚笨,不配掌管汉朝的事务,随后就乘副车回到了昌邑府邸。霍光表示是昌邑王自己有负于天,自己为了社稷只能如此,含泪与昌邑王告别。
这时大臣们上奏说:古代被废黜放逐的人,都把他们安排到远方,不参与政事。请将刘贺迁至汉中房陵县吧。太后却让刘贺回昌邑去,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都归刘贺;还有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昌邑国被降为山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