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23章 太一方术迷君意,飞将奇功震塞尘

第23章 太一方术迷君意,飞将奇功震塞尘(1 / 2)

公元前133 年的冬月,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花飞快地掠过了关中大地,随后将整个雍地浸染在了一片肃穆苍茫之中。十月的清晨,雾还没有散去,汉武帝就已经披着玄色的绣龙大氅,乘坐着辂车缓缓地驶出了长安城。车队浩浩荡荡,旌旗遮蔽了天空,沿途的百姓纷纷伏地屏息,目送这位国家的大老板前往五畤,为国家和百姓进行祭祀。

而在长安城中,一场豪华的宴席正在武安侯府悄然展开,参加宴会的宾客中有个人叫李少君,他全身上下都萦绕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息,参加宴会的宾客没人知道他的年龄与出身,只知道他孤身一人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他无妻无子,却凭借 着“驱使鬼神、长生不老” 的本事声名远扬。而那些富贵人家,怀揣着对长生的渴望,纷纷赠予他金银珠宝,而他也在众人的追捧中,逐渐的过上了奢华富足的生活,这也令他愈发显得神秘莫测。就在宴会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李少君的目光突然落在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者身上,对着他开口:我曾与您的祖父一同在云梦泽打猎,那时他手里拿着一把雕花长弓,射起来那是箭无虚发,我们还在北岸的老槐树下歇息饮酒。李少君此言一出,那是满座皆惊呐。那老者颤抖着佝偻的身躯,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连着说了两个,我幼时跟随祖父玩耍,确实听过那个地方!至此宾客们都面面相觑,看向李少君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敬畏与好奇,不知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说出几十年前的事。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这时的汉武帝,正苦苦追寻着那扑朔迷离的长生之道,他渴望大汉江山永固。听闻李少君的神奇之处,就立即召见了他。得到了武帝的召见后,李少君就淡定的踏入了未央宫,面对这位掌控天下的帝王,他表现的不卑不亢,言辞间满是蛊惑人心的力量:陛下,祭祀灶神,可招来鬼神的相助,鬼神的力量,能将丹砂化为黄金,服用此金之后,可延年益寿,有可能还能见到蓬莱仙岛的仙人。昔日黄帝便是通过这种途径,在封禅之后便羽化登仙了。我曾在苍茫的大海上,有幸见到了仙人安期生,他赐给了我一枚枣子,这枣子大的像西瓜一样,吃了之后感觉身轻体健,仿若能踏云而行一样。安期生居住在蓬莱,那座仙岛神秘莫测,与人世间若即若离,如果机缘到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在人世间。汉武帝听得十分入神,眼中露出了渴望的神色。在权力的巅峰,他对长生的渴求也变得更加强烈了。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求仙之旅拉开了帷幕。之后汉武帝亲自祭祀灶神,此时的祭坛之上,香烟袅袅、礼乐齐鸣;同时,汉武帝还派遣大批的方士,乘船出海寻找那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岛与安期生;而宫廷之中,丹炉日夜不熄,方士们齐心协力的炼制丹砂,企图点石成金。?然而,好景不长,李少君突然一病不起,不久便离世了。但在汉武帝的心中,早已被长生的执念蒙蔽了大脑,所以他坚信李少君并非真的死了,而是羽化登仙了,继续在仙境中逍遥快活。汉武帝这个念头一出,燕、齐之地的方士们便闻风而动,纷纷涌入了长安城,怀揣着各自的 “仙术”,妄图效仿李少君,想在帝王面前谋取富贵。

亳地人谬忌给武帝上奏建议祭祀太一神,他说:在所有天神中最尊贵的就是太一神,而太一神由五帝辅佐,这足以说明他的尊贵了。于是汉武帝就在长安东南郊建立了太一神的祠庙,命百姓前来供奉。?

雁门郡马邑县有个豪强叫聂壹,他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建议说:现在匈奴刚刚与汉朝和亲,对边境肯定没有防备,我们可以趁机去引诱他们,然后对他们进行偷袭,这是目前击败匈奴的好办法呀。汉武帝接到这个建议后,就召集群臣进行商议。王恢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听说在战国时期,代国北面有强大的匈奴窥伺,内部还有中原各国的威胁,但代国仍然能够养老育幼、按时耕种、粮仓充实,匈奴也不敢轻易的侵犯。如今陛下威震天下、四海统一,但匈奴仍然不断的侵扰我国边境,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恐惧。我认为应该出兵攻打匈奴,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大哥。接着韩安国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听说高祖皇帝曾经被匈奴围困在平城,七天没有食物,解围之后,高祖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愤怒。所以圣人会以天下为重,不会因为个人的愤怒而损害天下人的利益,所以就派遣刘敬带着公主前去与匈奴和亲,至今已经有五代人受益了。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攻打匈奴,继续采取和亲的方式来维护和平。王恢反驳说:不对,那个时候高祖皇帝亲自披甲执锐,征战几十年,之所以没有报复平城之围的仇恨,并不是因为力量不足,而是为了让天下休养生息。如今边境屡次告急,士兵伤亡严重,中原的运棺车络绎不绝,这是仁人志士所痛心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出兵攻打匈奴。韩安国又说:不对,我听说用兵的人应该以饱待饥、以治待乱、以逸待劳,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攻破敌国,采用的方法常常是等待敌国自己变得疲惫。如今若是轻率出兵,大军深入敌境,恐怕难以成功啊;行军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比如粮草供应困难等,行动迟缓就会失去战机,大军行进不到1000里,我军就会缺乏粮草。《兵法》上说:遗弃敌人,就是在送给敌人胜利的机会啊,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出兵。王恢又说不对,我所说的出兵,并不是要深入敌境,而是利用匈奴单于的贪欲,引诱他到我国边境,我们则埋伏精锐的骑兵和壮士,然后占据险要的地形,做好完全的准备。我们的形势一经确定,就可以实行左右夹击、前后包抄的战术,这样匈奴单于必定会被我军擒获。汉武帝最终采纳了王恢的建议。?

夏天六月,汉武帝任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领三十多万车骑、步兵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计划等单于进入马邑后就发动突袭。同时暗中派聂壹作为间谍,逃入匈奴对单于说:我可以斩杀马邑的县令和县丞,献城投降,城中的财物都可以归您所有。单于相信了聂壹的话,便同意了他的计划。聂壹于是斩杀了几个城里的死囚,将他们的头颅悬挂在马邑城下,接着向单于的使者展示,说:马邑的官员已经被杀,您可以带领大军来了!于是单于率领十万骑兵浩浩荡荡的穿过了边塞,进入了武州塞。距离马邑还有一百多里时,单于看到田野上到处都是牲畜,却没有人放牧,就感到很奇怪。于是派人去攻打亭障,抓住了雁门尉史,说着就准备杀了他,尉史害怕被杀就告诉了单于汉军的埋伏地点。这下把单于吓得魂都没了,顿了顿才说了句:我本来就怀疑有诈。于是就率军撤退了,出塞后说:我能得到尉史,真是天意啊!于是就封尉史为天王。随后边塞有传言说单于已经撤退了,汉军就立即出动,一直追到了边塞,却发现已经追不上了,于是很无奈的撤军了。王恢原本计划从代郡出击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听说单于已经撤退了,匈奴的兵力强大,他一个人也不敢出击,只能撤军了。?

汉武帝对王恢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愤怒。王恢辩解说道:当初的计划是等单于进入马邑城后,汉军与单于开始交战,我就率军袭击匈奴的辎重部队,到时就可以获得胜利。如今单于没有进入马邑就撤退了,我率领的三万人也无法与匈奴的大军对抗,强行进攻只会自取其辱。我知道撤退回来会被斩首,但是却保全了陛下的三万士兵。于是汉武帝就将王恢交给了廷尉审判。廷尉经过审理判处了王恢“逗留不前,应当斩首”的罪行。王恢就用重金贿赂丞相田蚡,田蚡也不敢直接向汉武帝求情,怕给自己惹来麻烦,他想了想就去找太后说:王恢提出了马邑之谋,如今计划失败却要杀他,这是为匈奴报仇啊,还请太后明鉴。正好遇到汉武帝来朝见太后,太后就将田蚡的话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说:王恢提出了马邑之谋,所以我调动了数十万大军,按照他的计划行事。即使没有抓到单于,王恢的部队若是袭击匈奴的辎重部队,也还可以有所收获,以慰劳将士们的心,如今不杀王恢,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啊。王恢听说后就知道自己没了活路,于是自杀而死。从此以后,匈奴就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并开始频繁的进攻汉朝的边塞,不断的劫掠汉朝的边境百姓,次数多得都无法计算。但匈奴仍然贪图汉朝的关市贸易,喜欢汉朝的财物,汉朝也继续保持关市贸易,以此来满足匈奴的欲望。?

公元前132年,春寒料峭,大地刚刚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过来,黄河却突然一改往日的河道,那样子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从顿丘奔腾而下,然后向着东南方向呼啸而去。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夏天。五月丙子日这天,天空骄阳似火,人间酷热难耐。就在这一天,黄河再次在濮阳瓠子一带决口,汹涌的洪水如同猛兽出笼一样,咆哮着注入了巨野泽,然后一路奔腾冲向了淮河和泗水。这场洪水来势汹汹,波及了整整十六个郡,导致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汉武帝心急如焚,立刻派遣汲黯和郑当时率领十万士兵前往黄河决口处,试图堵住那咆哮的洪水。然而,尽管士兵们日夜奋战,全力以赴,却也无济于事。刚刚堵住的决口又在瞬间被洪水冲垮,导致前功尽弃。就在此时,田蚡的封地鄃县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鄃县位于黄河北岸,由于黄河决口后向南流去,使得鄃县幸运地避开了这场水灾,不仅没有受到洪水的侵袭,反而因为充沛的水源,庄稼长势喜人,收成相当的丰厚。田蚡眼见自己的封地安然无恙,心中暗自窃喜。他趁机对汉武帝进言道:陛下,此次黄河决口实乃天意啊!人力强行堵塞恐怕难以成功,而且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啊。田蚡的这番话,让汉武帝心中不禁一动。与此同时,一些占卜的人也纷纷附和田蚡的说法,认为黄河决口是上天的旨意,不可违背。汉武帝听了这些话,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开始犹豫不决起来。就这样,汉武帝在田蚡和占卜者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派人去堵塞黄河决口,任由那洪水肆虐,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

想当年,汉景帝执政时期,魏其侯窦婴担任大将军,武安侯田蚡还只是个郎官,他侍奉窦婴时就像子侄一样的恭敬。后来田蚡逐渐显贵,成为了丞相。窦婴失势后,门客越来越少,只有原来的燕相颍阴人灌夫仍然追随他。窦婴就对灌夫特别好,两人互相扶持,关系好的就如同父子一样。灌夫为人刚直,喜欢饮酒,对那些地位比他高的人动不动的就凌辱一番,有次他因为饮酒的事得罪了田蚡。田蚡就上奏弹劾说:陛下,灌夫的家族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朝廷就下令逮捕了灌夫及其家族成员,全部判处了死刑。窦婴赶忙上书为灌夫辩护,汉武帝就命令他与田蚡在朝廷上辩论,窦婴和田蚡就互相攻击。看到他俩这样互怼,汉武帝就问朝臣:这两人谁对谁错?只有汲黯支持窦婴、韩安国认为两人都有道理、郑当时最初支持窦婴,后来就不敢支持了。汉武帝对郑当时发怒说:我要把你们一起斩了!于是就结束了辩论。退朝之后,汉武帝就去拜见太后,太后听后就生气不吃饭,然后说:我现在还活着,别人就敢欺负我弟弟;等我死了,他们岂不是要把他当成鱼肉宰割!汉武帝不得已就下令诛杀了灌夫全家,然后派官员前去调查窦婴,最后判处了他死刑。?

公元前131年,冬天十二月晦日这天,窦婴在渭城被处死。春天三月,乙卯日这天,武安侯田蚡也去世了。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汉武帝听说田蚡曾接受刘安的贿赂,并有不臣之言,就愤怒的说:如果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要灭他全族!?

御史大夫韩安国代理丞相事务,因坠车受伤,导致行动不便。五月丁巳日这天,汉武帝就任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被免职。?九月,朝廷任命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韩安国病愈后,重新担任中尉。?

河间王刘德爱好学习、崇尚古风、喜欢实事求是,经常用金钱和布帛招揽四方的善书之人,得到的书籍数量与国家的藏书相当。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喜欢书籍,但他招揽的大多是浮华的辩士。河间王得到的书籍都是先秦古文,内容涉及到了礼乐古事,逐渐增加到了五百多篇,他的言行举止都遵循儒家的礼仪,因此山东地区的儒生大多前去追随他。?

公元前130年,冬天十月,河间王刘德来长安朝见汉武帝,给武帝献上了雅乐,并回答了汉武帝在三雍宫提出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合乎道术,言辞简洁明了。汉武帝下令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以备节日使用,但并不经常演奏。春天正月,河间王去世了,中尉常丽向汉武帝报告说:河间王品行端正、温和仁爱、恭敬节俭、深明大义、惠及鳏寡孤独。大行令也上奏说:根据谥法:聪明睿智曰献,应谥为献王。?

班固曾感慨,鲁哀公那句 “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知忧愁恐惧”,道出了养尊处优者的真实状态。这种人陷入危局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古人早有警示,把安逸当毒酒,把无德富贵看作不幸。汉朝从建立开始一直到孝平帝时,共有上百位诸侯王,他们大多都骄奢无度,追跟到底,都是放纵的生活和尊贵的地位害了他们。毕竟普通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更何况是鲁哀公这类人呢?不过,河间献王刘德却能独善其身,实在是堪称卓越啊。

在这之后,汉朝将领王恢率军攻打东越时,他先派了番阳令唐蒙去劝降南越。唐蒙在南越做客时,有一次就尝到了蜀地的特产枸酱,就好奇这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南越人告诉他,这是从西北的牂柯江运来的,牂柯江江面宽阔,直通番禺。唐蒙回到长安后,就向蜀地的商人打听这件事,这才得知枸酱是蜀地的特产,常常被偷偷卖到夜郎,而夜郎就在牂柯江边上,牂柯江江面能行船。而南越虽然用财物去拉拢夜郎,但也未能完全的掌控他们。?唐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情报,于是向汉武帝献计说:南越表面臣服于我国,实则是称霸一方的小国,他们控制着辽阔的土地却没什么用。如果我们从长沙、豫章出兵攻打南越,那边水路不通,进攻会十分的困难。但夜郎有十万精兵,如果能从牂柯江乘船突袭,定能打南越一个措手不及。凭着汉朝的强大国力和巴蜀的富饶资源,打通通往夜郎的道路、然后在哪里设置官府,这并非难事啊。汉武帝觉得此计可行,就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令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然后率领一千人,并携带大量的粮食和辎重,从巴、蜀的筰关进入夜朗地区,见到了夜郎侯多同。在经过一番交谈后,唐蒙给多同赐给了很丰厚的礼物,然后向他宣扬汉朝的威德,约定好在夜郎设置官吏,并让多同的儿子担任县令。此时夜郎附近的小城邑都贪图汉朝的丝绸,他们认为汉朝道路险阻,无法长期地控制他们,于是就暂时听从了唐蒙的约定。唐蒙回来报告给武帝后,武帝就下令将夜郎设为犍为郡,然后征发巴、蜀的士兵修筑道路,从僰道通往牂柯江,参与修筑道路的士兵有数万人,在修路的时候许多人因为劳累和疾病客死他乡,期间还有逃亡的人。朝廷发现了这种情况,就用军法处死了逃亡的士兵首领,巴、蜀的百姓看到朝廷这操作,都十分的惊恐。皇帝听说后,就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安抚巴、蜀的百姓,告诉他们这不是皇帝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