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至九月下旬,这一天正是己酉日。代王终于抵达了长安城,他的到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期待。代王进入长安城后,径直前往代王府邸,这里将成为他暂时的居所。当代王踏入府邸时,众多大臣早已恭候多时。他们纷纷跟随代王进入府邸,一时间府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丞相陈平等人见到代王后,再次进行拜见,并齐声说道:少帝刘弘等人并非孝惠帝的亲生儿子,他们没有资格继承宗庙社稷,而大王您乃是高帝的儿子,按照祖宗之法,理应继承皇位。因此,我们恳请大王即刻登基称帝。面对群臣的恳切请求,代王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连连推辞,表示自己德薄才疏,恐怕难以胜任皇位。然而,大臣们态度坚决,他们坚信代王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纷纷跪地恳请代王顺应天命,登上帝位。在众大臣的一再坚持下,代王最终被打动,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决定即皇帝位。大臣们见代王终于答应了,都非常的高兴,于是他们按照礼仪依次侍立,恭迎代王登上皇位。就在这时,东牟侯刘兴居站出来说道:诛杀吕氏一族,我并未立下功劳,如今新帝即位,皇宫中尚有许多吕氏余孽需要清理,恳请陛下允许我前去清理皇宫,以绝后患。代王点头应允,刘兴居随即与太仆汝阴侯滕公一同进入皇宫。刘兴居和滕公来到少帝面前,毫不留情地对他说:你并非刘氏的后代,根本没有资格被立为皇帝!说罢,刘兴居下令左右侍卫放下兵器,速速离开。然而,有少数的侍卫对刘兴居的命令置若罔闻,仍然手持兵器不肯放下。张释看到这种情形,赶忙上前劝说这些侍卫,对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在张释的耐心劝导下,这些侍卫最终也放下了兵器。滕公于是召来车驾,载着少帝离开了皇宫。少帝不解地问道:你们这是要带我去哪里?滕公头也没抬得说道:就是出宫到别处去住。少帝最终被安置在了少府。
在处理完少帝的事情之后,大臣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以尊崇天子的礼仪,将天子法驾护送到代王府邸,准备迎接代王入宫。抵达代王府邸后,大臣们向代王禀报:如今皇宫已经清理完毕,一切都已就绪,请代王移驾入宫。代王听闻这个消息,心情有些激动,但他还是保持着镇定,当晚便启程前往未央宫。当代王的车驾行至端门时,突然有十个谒者手持长戟拦住去路,他们高声喊道:天子在此,你们是何人?竟敢擅自闯入皇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阻拦,代王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告诉身边的太尉周勃。周勃立刻上前与谒者交涉,向他们解释代王的身份和来意。经过一番解释,十个谒者终于明白了情况,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兵器,让开道路,允许代王进入皇宫。进入皇宫后,代王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迅速开始部署各项事务。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他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守卫和门禁管理。在代王的命令下,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分头前往梁王、淮阳王、恒山王和少帝的府邸,执行诛杀任务。一切安排妥当后,文帝正式即位。就在当晚,文帝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以此显示新君的仁德和宽容。也许就连文帝自己都没有想到,不争不抢然而得到了皇位。
公元前179年,丞相陈平因病向汉文帝请求辞职,汉文帝询问其原因,陈平说道:昔日高祖带领众人打天下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大;而在诛除吕氏的事件中,我的功劳却不如周勃得大,我请求将右丞相的职务让给周勃担任,汉文帝思考了一番还是答应了。十一月,文帝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并任命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一职,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一职。此外文帝还下令,把吕后当政时割夺齐、楚两国封立诸吕的封地,全部归还给齐国和楚国,这让齐王和楚王大为高兴,对文帝那是感激涕零。?
朝廷对诛灭吕氏的人进行论功行赏,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了封户和赐金,赏赐得数量都不一样。绛侯周勃散朝时迈着小步子快速得退出朝堂,那表情是十分得意,文帝对绛侯那是以礼相待,对他很是恭敬,经常目送他退朝。就在周勃春风得意得时候,担任郎中的安陵人袁盎在文帝跟前打起了小报告说,他说道:吕氏骄横无礼,想干谋反得事,幸亏大臣们发现的早,同里合作才将吕氏诛灭。那时,丞相身为太尉,手中掌握兵权,才凑巧地建立了这番功劳。看丞相现在得样子,似乎已有对人主骄矜的神色,而陛下却对他一再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啊!文帝听完后表示沉默,只是以后朝会时,文帝就变得越来越庄重威严,丞相周勃看到这,对文帝也就越来越敬畏。?
十二月得时候,文帝就颁布了一份诏令:法律,原本是治理天下的依据,但现在的法律在对违法者本人做了处罚之后,还要株连到他本来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兄弟,甚至将他们贬为奴婢,朕认为这样的法律有伤百姓得心,觉得十分不可取!所以自今以后废除各种收罪犯家属为奴婢及各种相连坐的律令!?
时间来到了春季,有关部门得官员就请求文帝早日确立太子,以确保汉室得稳定。文帝思考了一番说道:朕自觉德行有亏,未能广泛访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并将帝位禅让于他,如今却又提及“早确立太子”之事,这无疑是在加重朕的不德之举啊!此事还是暂且搁置,从长计议吧!然而,有关部门官员却进言道:陛下,预先确立太子,是为了尊崇宗庙、稳固国家,同时也是为了不忘记天下苍生啊!文帝闻此,慨叹道:楚王,乃是朕的叔父;吴王,乃是朕的兄长;淮南王,乃是朕的弟弟。他们难道不都是早已存在的皇位继承人吗?倘若朕此刻不选择贤能之士作为帝位继承人,反倒执意传位给儿子,世人岂不是会认为朕已经忘却了贤能有德之人,而只偏爱自己的儿子吗?如此一来,这绝非是以天下为重的做法啊!有关部门官员坚持请求说:古代殷、周建国之后,都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长治久安,因为它们都采用了早立太子的制度,天子从儿子之中确立继承人,这是由来已久的了。高帝平定天下而为汉室太祖,子孙应当世代相传,如果现在舍弃了理应继承的皇子,不立太子,而从诸侯王和宗室中选择继承人,这是违背高帝愿望的。陛下得儿子中,以刘启年龄最大,而且为人纯厚仁慈,请陛下立刘启为太子。听到这文帝才同意大臣们的奏请。?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汉文帝把太子生母窦氏册立为了皇后。窦皇后是清河郡观津县人。她有位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幼年时被人拐卖,先后换了十多户人家,在听说窦氏被立为皇后以后,便向皇后上书说明自己得身世。窦皇后看完上书内容后就召见他,并进行核验询问,确保没问题后,就赐给了他大量的田宅和金钱,与他的兄长在长安安家居住。这时绛侯、灌将军等人就议论说:我们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两人。他们两人出身低微,一定要为他们慎重得选择师傅和宾客;否则,他们又有可能效仿吕氏以外戚专权,这是关乎国家命运得大事呀!于是,大臣们就从士人中精挑细选德行高尚的人与他们住在一起,时刻得影响他们。在经过德行高尚得士人得长期影响后,窦长君、窦少君成为了品行高尚得君子,不敢以皇后至亲的尊贵地位对他人骄横无礼。?
文帝不仅下诏救济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还下令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人,每月都赐给他们米、肉、酒若干份,年龄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另外再赐给他们帛和絮,让他们生活无忧,并规定凡是赐给米的,各县的县令要亲自检查,不能有一丝一毫得欺瞒,然后由县丞或县尉亲自送米上门。赐给不满九十岁的老人的东西,就由啬夫、令史给他们送去。郡国二千石长官要派出负责监察的都吏,循环监察所属各县得情况,有发现不按诏书办理得,就进行严厉得责罚。?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可上天对齐国和楚国却不太友善,这两国爆发了地震,引起二十九座山发生了崩裂,大水溃涌而出,死伤的百姓不计其数。?
这时,有人就向皇帝进献了一匹能够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看到宝马后说:每当天子出行得时候,车驾前面有鸾旗作为先导,后面又有属车做为护卫,因为吉祥得事情而出行,每日行程不超过五十里,率领大军出行,每日只走三十里,朕乘坐千里马,又能先独自走到什么地方呢?于是文帝就把马还给了进献者,并给了他旅途得费用。接着文帝就下诏说:朕不接受进贡之物,然后命令全国不必在进行进贡。?文帝即位后,先对天下普施恩惠,远近的诸侯和四夷部族与朝廷的关系都十分地融洽。然后,文帝才表彰和赏赐跟随他从代国来长安的旧部功臣,其中宋昌由于给文帝进言来长安,所以被封为了壮武侯。?
随着时间得推移,文帝就更加明白学习国家政事。有次朝会时,文帝询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周勃叩头谢罪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一年内全国钱谷得收入有多少?周勃又叩头谢罪说不知道,由于紧张和惭愧呀,周勃就汗流浃背。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赶忙说道:启禀陛下,国家有专门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员。文帝问道:这些事务具体是由谁主管呢?陈平平淡地回答道: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责问廷尉,如果要了解钱谷收支,应该责问治粟内史。文帝又说:假若所有事情都有主管得官吏,那么您是负责什么事情的呢?陈平赶忙叩头谢罪说:陛下由于不知道我的才能,就任命我担任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要辅佐天子,理通阴阳,顺应四季变化;对下要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要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要使百姓归附,使卿大夫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听到这文帝才满意得点了点头。这时右丞相周勃就感到十分得惭愧,退朝之后拦住陈平并责备他:今天我能这么尴尬,就是您平素不教我如何回答,现在怎么办吧!陈平笑着说:老兄啊!您身为宰相,却不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能回答上来吗?听到这周勃就更加得惭愧了。在这个时候起,周勃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陈平比起来,还差得很远呐。就这么相安无事得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就劝周勃说:您诛灭吕氏,扶立代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现在您接受朝廷厚厚得赏赐,而且担任职位尊崇的右相,时间一长,将要大祸临头了。周勃也为自己得前途担忧,就自称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文帝假意客套了几句,然后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到了八月,文帝就罢免了右丞相周勃得职位,由左丞相陈平一人担任丞相职务。?
想当年,隆虑侯周灶领兵进攻南越国,那时正值暑热时分,南越天气又十分潮湿,士卒中就流行瘟疫,军队也无法越过阳山岭。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吕后因病去世,周灶便撤兵了。赵佗趁此机会,就用武力威胁并以财物引诱闽越、西瓯、骆,使它们归属南越统治。南越国东西长达一万多里,赵佗乘坐供天子专用的黄屋左纛车出行,自称皇帝,地位与汉朝皇帝相同。?
见此情形,汉文帝就下令,为赵佗父母的坟墓设置专司守墓的人,按每年四季进行祭祀;又召来赵佗的兄弟,用尊贵的官位和丰厚的赏赐来拉拢他。随后文帝又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国,陆贾给赵佗带去了文帝写给他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朕是高皇帝侧室生得孩子,一直被安置在外地,长期在北方代地做藩王。因为路途遥远,加上我见识浅薄,朴实愚鲁,所以那时没有与您通信问候。直到高皇帝不幸去世,孝惠帝也因病离世,高后就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她晚年不幸患病,吕氏就趁机谋反,幸亏有开国功臣得鼎力相助,这才诛灭了吕氏,保全了汉室宗庙。朕因为无法推辞各诸侯和百官的拥戴,不得已登基称帝,登基以来日夜惶恐不安,生怕在国家大事得处理上有所懈怠。前不久,得知大王给将军隆虑侯周灶写过信,请求寻找您的亲兄弟,并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朕因为您的这封书信,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亲兄弟,朕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您父母的坟墓。前几日听说大王在边境一带发兵,不断侵害劫掠周边得百姓。当时长沙国受到了伤害,而南郡最为严重。即便是大王治理下的南越王国,难道就能在战争中只获利益而不受损害吗?战事一起,必定会使许多士卒丧生、将吏伤身,造成许多寡妇、孤儿和无人赡养的老人,朕不忍心做这种得一亡十的事情。朕本来准备对犬牙交错的地界做出调整,因此多次征求官员得意见,他们都回答说这是高皇帝为了隔离长沙国而划定的地方,所以朕不得擅自变更地界。现在,汉朝若是夺取大王的领地,并不足以增加多少疆域;夺得大王的财富,也不足以增加多少得财源。因此我决定五岭以南的土地,大王尽可自行治理,我绝不干涉。即便大王已有皇帝的称号,也没啥大问题,但两位皇帝同时并立,互相之间没有一位使者相互联系,这是以力相争啊,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义得人所不屑去做的。我愿与大王共弃前嫌,自今以后,互通使者往来,恢复原有的良好关系,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陆贾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是再次踏上了这片国土。南越王赵佗见了文帝得书信后,显得十分惶恐不安,立马叩头谢罪,表示愿意遵奉皇帝得诏令,永为汉朝得藩国臣属,遵奉贡纳得职责。赵佗随即在国中下令说:我听说,两雄不能同时共立,两贤不能一时并存。汉朝的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将废去帝制、黄屋、左纛。于是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蛮夷大长、老夫臣赵佗,怀着敬畏之心,冒昧地再次向皇帝陛下上书。老夫本是旧越地的一名官员,承蒙高皇帝的眷顾与信任,赐予我玺印,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后,秉持着道义,不忍心断绝与南越的往来,因此对老夫给予了十分丰厚的赏赐。然而,高后当政时,却对蛮夷之地持有歧视和隔绝的态度。她下令道:不得给蛮夷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即便给予牲畜,也只能是雄性的,绝不能给雌性的。老夫所处之地偏远,马、牛、羊都已年老体弱,难以满足祭祀之需。我深知这是对祖宗的不敬,是死罪啊!为此,老夫特意派遣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三批人上书朝廷谢罪,期望能得到陛下的宽恕。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三批人至今都未能返回。又有谣传说老夫的父母坟墓已被摧毁,兄弟宗族人等已被判罪处死。官员一同议论说:我们现在对内不能得到汉朝的尊重,对外也没有自我显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才改王号,称皇帝,但是我只在南越国境内称帝,并无危害天下的胆量。高皇后得知后,勃然大怒,立马下令就削去了南越国的封号,并断绝了与南越的使臣往来。老夫私下怀疑是长沙王陷害我,所以才发兵攻打长沙国边界。老夫在越地已经生活了四十九年,现在已抱孙子了。但我还是夙兴夜寐,睡觉也难安枕席,吃饭也品尝不出味道,眼里没有女色,耳朵也不听音乐,就是因为不能侍奉汉廷的天子。现在,老夫有幸得到陛下的哀怜,恢复我原来的封号,允许我像过去一样派人出使汉廷,老夫即使死去,尸骨也不会朽灭。此时改号为王,不敢再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