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祥祯、石镇吉看来,他们失败的太冤枉了,都是不明不白。
都没有发挥出实力。
其实何止是他们两人,还有一个更加憋屈的人,只是那个人没有机会了。当然,他除了憋屈,更要怒骂石镇吉。
因为他太相信石镇吉的能力了,前后出场不到一章就挂了。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石翼王这边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却从始至终,没有下达与李世安交战的命令。
还驳斥了所有人的请战。
并且约束部下,让所有人在没有他的命令之前,不得与李世安交战。
双方就这样平静下来。
清军这一边,虽然官文着急报仇,但是他的亲信损失殆尽,传令的人太远没有及时抵达,也只能干瞪眼不动。
经过这次,怕死的他一直躲在新军营地之中,也不敢让新军进攻。
又过数日,接到消息的襄阳、荆州数千人马(包含团练)先后抵达。
得知消息的西陵阿,也不知道怎么办到的,再次集结了千余人过来。
大战一触即发。
……
正当李世安大失所望之时,正当官文以钦差身份下令开战之时。
太平军却出人预料的撤军了。
七万大军全部撤往九江。
官文等人半信半疑的追击,一路收复咸宁、通山、黄州,甚至武穴。
如同官文上次组织的人一样,他们赶到城下时,太平军人去楼空。
三万多清军追击七万太平军,一路追击到了武穴府,鄂赣边界。
眼看这七万太平军,与九江的罗大纲等人汇合了,才不得不停下。
不过,这个时候官文与李世安也没有撤退,他们并不担心被包围。
因为这个时候,
曾某人已经派人过来联系了,他这边加上绿营也有两三万人。同时,豫章巡抚文俊也组织了不少人在附近。
到了现在,石翼王不可能再组织人马,集中进攻李世安报仇了。
官文等人不知道的是,太平军之所以撤退,其实是收到了东王的指令。
黄玉昆把李世安的意思上报之后,东王府好一顿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李世安也有谋反之心!”
只是李世安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杨东王下令,暂避李世安的锋芒,进一步试探李世安。
必要时候,可以与李世安合作。
只是这个时候,李世安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与太平军高层密谈。
双方只能靠默契行事。
太平军全部撤离荆楚省,战场转移到了豫章省,转移到了九江。
这个时候,李世安与官文都为难了,因为九江战场,主帅是曾某人。
他们两人的职责都只在湖广两省,越界之后,应该听谁指挥?
他们现在,既不敢然进入豫章省地界,也不敢贸然收兵返回。
没有圣旨进入豫章省,打赢了没有奖赏,打输了必定被责罚。
而且豫章巡抚文俊,匆忙从南昌赶过来,可不是真心欢迎他们。
两个从一品以上高官带兵进入他的地盘,他可没有想象中的高兴。
反而更多的是忌惮。
在大清帝国,
各省督抚可以主动邀请您带兵过来帮忙,但是你不能主动进来。
曾经湘军追击太平军进入百越省,就蹭被百越巡抚弹劾“越境邀功”。
同时,
他也害怕李世安的人赖着不走。
虽然豫章省绿营、八旗被太平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多次向湖广寻求支援,但他与支援的人关系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