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140章 新天地里希望生

第140章 新天地里希望生(2 / 2)

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快被推广到各根据地。

更大的突破来自药剂改革。传统汤药不便携带和保存,团队开始研究中成药的制备方法。通过提取有效成分、改进制剂工艺,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便于使用的新剂型。

“这个‘清热解毒片’就是根据银翘散改良的,”小张展示着新研发的药片,“剂量准确,便于携带,效果不输汤剂。”

最令人骄傲的成果是一套完整的战地医疗体系。针对前线需求,团队开发了便携式针灸包、中药急救粉、简易诊断工具...这些装备大大提升了战地救护能力。

“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是银针加中药,”一位前线军医开玩笑说,“咱们的土办法不比洋人的差!”

随着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院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连一些最初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改变看法。

一位曾经质疑中医的老西医在参观后坦言:“我仍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但疗效说明一切。科学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然而,林闻溪清楚,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研究院始终保持着一个传统:每周派出医疗队下乡巡诊,既服务群众,也收集民间智慧。

在一个偏远村庄,团队意外发现了一位百岁老中医。老人目不识丁,却掌握着许多濒临失传的秘方和技法。

“这些本事是祖上传下来的,”老人握着林闻溪的手说,“本想带进棺材的,现在传给你们,希望能救更多人。”

团队专门为老人设立了工作室,请他传授技艺。年轻人跟着学习,用现代方法记录和研究。传统与现代在这片黄土地上完美融合。

深秋时节,研究院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不仅是在科研成果上,更在人才培养上:首批学员毕业了,即将奔赴各个根据地。

毕业典礼上,林闻溪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感慨万千:“你们将要面对的困难不会少,但请记住:医学的真谛在于守护生命,无论用什么方法,能造福百姓就是好方法。”

学员们用铿锵的誓言回应:“融汇中西,造福苍生!扎根大地,服务人民!”

典礼结束后,一个意外的喜讯传来:基于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边区成功遏制了一场可能的疫情爆发!日军投放的生物制剂被及时发现和处置,没有造成大规模感染。

“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顾静昭激动地说,“无数个不眠之夜都值得了。”

隆冬来临之际,研究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中西医结合,造福人民”。这八个字被刻成牌匾,挂在研究院最显眼的位置。

站在牌匾下,林闻溪想起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从上海的学医时光,到重庆的政治漩涡,再到延安的艰难创业...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也充满希望。

“看,下雪了。”顾静昭轻声说。 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了黄土高原。但在研究院里,温暖如春,希望正在这片新天地里生根发芽。

实验室的灯光依旧彻夜长明,研究人员们在为下一个突破而努力。图书馆里,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中西医学知识。制药车间里,新的药剂正在生产中...

在这片经历过战火和苦难的土地上,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正在孕育成长。它既不盲目崇拜西方,也不固守传统;既扎根中国大地,又面向整个世界。

新天地里希望生。这条融汇中西的医学道路虽然漫长,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已经迈开。在这条道路上,林闻溪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前行,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健康,为了中国医学的光明未来。

远山沉默,延河冰封,但希望之火已经燎原。在这片新天地里,中西医结合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福荫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