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是我!”徐先生激动地回应,“快!我们有重伤员!”
被称为“老刀”的汉子二话不说,和小伙伴一起迅速将船靠稳。看到林闻溪等人狼狈不堪的样子和昏迷的“山猫”,他们眼中闪过震惊,但动作没有丝毫迟疑。
“快上船!水里冷!”老刀和同伴跳下水,协助林闻溪和徐先生将“山猫”小心翼翼地抬上船平放。顾静昭和小石头也迅速登船。小船吃水顿时深了不少。
“巡逻艇刚过去不久,可能会折返,我们得快点离开这儿!”老刀低声说着,奋力摇动船橹。另一名队员则始终持着鱼叉,警惕地注视着江面和两岸。
小船悄无声息地离开滩涂,再次滑入主航道边缘的芦苇阴影中,逆着微弱的水流,向上游方向快速驶去。他们不敢走主航道,只能紧贴着江岸,利用每一个河湾、每一处芦苇荡作为掩护。
在船上,顾静昭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急救包。林闻溪则用船上准备的清水(显然是特意带来的)和高度白酒,快速清洗双手和“山猫”的伤口。没有麻药,只能用布条塞住“山猫”的嘴防止他因剧痛咬伤舌头。清创、剜去腐肉、撒上宝贵的磺胺粉(来自之前地下运输的物资)、重新包扎……整个过程在摇晃的小船上进行,极其艰难,但两人配合默契,动作尽可能又快又稳。
老刀和他的伙伴显然对这段水道极为熟悉,他们巧妙地利用水流的每一个变化、岸边的每一处地形,避开探照灯的扫射区域。有时甚至果断停船,屏息静气地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巡逻艇从不远处轰鸣而过。
有几次,探照灯的光柱几乎擦着船边扫过,众人趴在船底,心跳如鼓,连大气都不敢喘。但老刀他们始终沉着冷静,显示出丰富的对敌周旋经验。
“妈的,今晚狗鼻子怎么这么灵?”摇橹的队员低声骂了一句。
“铜锣峡那边炸翻了天,能不来劲吗?”老刀沉声道,“放心,这条水道他们不熟,只要过了前面那个‘老鹞子窝’,就好办了。”
果然,在经过一处水流特别湍急、暗礁丛生的险滩后(老刀称之为“老鹞子窝”),江面上的巡逻似乎稀疏了一些。小船驶入了一条更加偏僻的支流,两岸山势陡峭,树木葱茏,几乎看不到人烟。
又行驶了约莫半个时辰,小船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河湾处靠岸。那里早已有另外两名游击队员在接应。
“快!担架!”老刀低声招呼。
众人合力将依旧昏迷但情况暂时稳定的“山猫”抬上岸,放上简易担架。两名接应队员抬起担架,迅速消失在岸边的密林小道上。
“老徐,林先生,你们跟我来。”老刀指引着林闻溪等人走上另一条更加隐蔽的小路,“先去我们山里的临时营地歇脚、处理一下伤势,绝对安全。”
走在寂静的山路上,听着远处依稀的江流声和偶尔的鸟鸣,林闻溪等人终于感到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绝处逢生!如果没有游击队这支神兵天降般的接应力量,他们今晚恐怕真的在劫难逃。
游击接应,于无声处化解了滔天险情。这不仅是一次救援,更象征着另一条战线、另一种力量的存在。林闻溪看着老刀等人坚实可靠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必然与这些在山野江河间坚持战斗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