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34章 贫富药两重

第34章 贫富药两重(1 / 2)

向西北转移的路线终于确定,支队上下绷紧了最后的弦。也就在此时,章泓部长承诺的物资补给,历经艰险,终于送达了驻地。几匹驮马驮着沉重的木箱,在战士们期盼的目光中卸下。

打开箱子,人群发出了低低的惊呼。药品!真的是药品!洁白的纱布、绷带,整盒的磺胺粉、奎宁片,甚至还有几支珍贵的盘尼西林注射液,在简陋的山坳里闪烁着近乎神圣的光芒。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崭新(相对而言)的手术器械、听诊器、血压计等物。

“总部首长想着咱们呢!” “这下伤员有救了!” 战士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如同久旱逢甘霖。

李正雄也松了口气,指挥着卫生员小心清点、登记、入库。这些物资,对于即将开始的长途转移,无疑是雪中送炭。

林闻溪仔细查看着这些药品,心情却有些复杂。东西是好东西,能救很多人的命。但看着那寥寥几支盘尼西林,他清楚地知道,这依然是杯水车薪。一旦发生大规模战斗或严重感染,这点储备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更重要的是,这些“洋药”的供给完全依赖外部输入,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

补给队负责人,一位姓王的科长,私下向李正雄和林闻溪传达了章部长的另一层意思:这批物资,特别是西药,要“精打细算,重点使用”,尤其要保证“主要战斗骨干和重要技术人员的健康”,为即将到来的整编和更大规模的作战任务保存核心力量。

话很委婉,但意思明确:资源有限,必须优先保障最有战斗力的人。

这个原则,林闻溪在理论上理解。战争是残酷的,资源必须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倾斜。但在实践中,这却是一个无比艰难和痛苦的决定。

转移途中,支队不可避免地与日伪军发生了多次小规模交火和遭遇战。伤员被不断抬下来。药品的使用,立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个年轻的班长,冲锋时腹部中弹,肠穿孔,严重腹膜炎,高烧不退,生命垂危。用不用盘尼西林?用!他是战斗骨干,必须救!

一个同样重伤的老兵,参加过多次反扫荡,但年纪偏大,伤势更重,救活的希望渺茫。盘尼西林只剩最后两支。用不用?卫生员看着林闻溪,眼神挣扎。

林闻溪看着老兵因痛苦而扭曲却依旧咬牙硬撑的面孔,想起他平日里沉默寡言却总是抢着扛最重物资的样子,手微微颤抖。最终,他艰难地摇了摇头,示意使用加倍剂量的磺胺粉和中药解毒汤,尽人事,听天命。

老兵在天亮前停止了呼吸。

还有一种情况更令人揪心。部队途经一个刚刚被日军“扫荡”过的村庄,满目疮痍,哭声震天。村民们不仅失去了家园亲人,更面临着伤病的折磨。一个村民被流弹击中,伤口恶化感染;一个孩子得了急性肺炎,小脸烧得通红……

村民们抬着病人,跪在支队临时医疗点外,磕头求救:“老总,行行好,救救孩子吧!”“求求你们,给点药吧!”

战士们不忍目睹,纷纷别过头去。卫生员小吴红着眼圈,拿着那盒所剩无几的磺胺粉,看向林闻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