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风波并未平息。《江城新报》拒绝刊登更正声明,反而以“医院推卸责任给患者”为题继续炒作。
更棘手的是,卫生署调查组发现林闻溪当时开具的药方中用了少量附子,虽在安全范围内,但被炒作成“使用毒药”。
周振邦此时出人意料地站出来:“附子的使用是我监督下进行的,完全符合规范。若说有问题,我负全责!” 林闻溪愕然:“师兄...” 周振邦低声道:“这个时候不能再内讧了。”
麦克莱恩教授召集新闻发布会,公布全部病历资料和检测结果:“医学是科学,不容污蔑。我们尊重所有传统医学,但坚决反对不负责任的江湖骗术!”
真相终于大白。但林闻溪陷入了深深的自省:“我也有责任。若当时能更详细告知家属注意事项,或许不会发生这种事。”
他在病例讨论会上提出:“我们是否应建立更完善的随访制度?不仅治病,更要防病;不仅开方,更要育人。”
赵海桥慨叹:“《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我们只治了已病,未治未病。医者之责,不仅在医术,更在医教。”
由此,中西医结合科制定《患者教育规范》: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林闻溪还开设“病家课堂”,普及医学知识。
风波过后,钱老先生再次接受治疗。这次,林闻溪不仅治病,更耐心解释每味药的作用,教家属识别真假药物。
三个月后,钱老先生病情再次好转。钱家儿子送来锦旗:“仁心仁术,杏林典范”,并在《江城新报》刊登致谢声明。
最令人意外的是,周振邦主动要求参与中西医结合科的随访工作:“经过这件事,我看到了医学的局限性——再好的治疗也抵不过患者的错误选择。预防和教育同样重要。”
麦克莱恩教授在总结大会上说:“这次风波让我们认识到: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人;不仅要开药,更要开智。中西医结合,不仅是技术的结合,更是理念的融合。”
林闻溪在日记中深沉写道:“经此风波,方知医道之难,不仅在术,更在人;不仅在看病,更在看心。旧案反复,非药之过,乃人之误;风波骤起,非医之责,乃道之艰。然正因如此,更当砥砺前行,以仁心仁术,济世救人...”
月光下,他翻阅着钱老先生的病历,心中澄明:医学之路,从来不是坦途。而真正的医者,就是在这一次次风波中,坚守初心,不断前行。
窗外,银杏叶悄然飘落,孕育着新的生机。医学的道路也是如此——在挫折中成长,在风波中成熟。而这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正因为有了这些考验,才越发坚实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