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76章 医学绝非独木桥

第76章 医学绝非独木桥(2 / 2)

周振邦坚持再查:“建议ct增强扫描。” 林闻溪却注意到患者咳血每于晨起,血色暗红夹泡沫,脉左寸涩右关弦。 “此非肺病,乃倒经也!”林闻溪语惊四座,“患者可有鼻疾?”

果然,患者有多年鼻炎史。林闻溪解释:“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环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从肺系横出腋下。若经气上逆,血可从肺络而出,表现为咳血。”

果用降逆止血之法,咳血渐止。 周振邦仍然存疑:“这缺乏解剖学依据...” 恰在此时,ct结果回报:未见异常。

麦克莱恩却道:“有时疗效就是最好的证据。医学不应被现有理论束缚。”

通过这些病例,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人体如宇宙般复杂,医学绝非独木桥。西医精于微观剖析,如显微镜见细胞之变;中医长于宏观把握,如望远镜观气象之机。二者各有所长,互补所短。

医院由此成立“中西医结合疑难病会诊中心”,每周举行联合讨论。有趣的是,不仅中医学习西医知识,西医也开始研究中医理论。

周振邦主动向林闻溪请教脉诊:“你这左右寸关尺分配脏腑,有何科学依据?” 林闻溪笑道:“师兄可将其视为一种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寸关尺不同部位搏动特性,反映不同系统功能状态。”

梁启远则迷上了经络研究:“针刺得气时的酸麻胀重感,或是深部感受器被激活的表现...”

更令人欣喜的是,患者成为最大受益者。很多辗转求医无门的患者,在这里得到了新的希望。

一位被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被中医诊断为“百合病”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后,赠送匾额:“中西合璧,仁心仁术”。

麦克莱恩在总结会上深情说:“通过这些病例,我们看到了医学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就像这棵银杏树——根系深扎传统土壤,枝叶迎接现代阳光,故而千年常青。”

林闻溪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愈知医学之海浩瀚无涯。中西医学,如双镜互照:西医之镜明察秋毫,可见细胞分子之变;中医之镜纵观全局,能观气血阴阳之机。双镜合观,方见全人。医者当时刻自省:知我所知,知我所不知;用我所能,用众所能。如此,方能不负‘医’之名...”

月光如水,洒在联合讨论会的记录本上。那里记录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记录着中西医从碰撞到融合的历程。在这条医学道路上,没有独木桥,只有交汇融通的广阔天地。

而年轻的医者们,正在这片天地中,书写着医学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