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疫情如野火般蔓延,江西中西医院的隔离病房已人满为患。更严峻的是,战事导致交通中断,西药补给迟迟未到。
“奎宁和磺胺库存仅够三日之用!”药房主任焦急汇报,“注射用盐水也已告急。”
麦克莱教授面色凝重:“立即向周边医院求援,同时缩减用药量,优先危重患者。”
然而求援消息令人绝望:周边医院同样面临药品短缺,上海运来的医药物资被战事阻隔在途中。
隔离病房内,痛苦呻吟此起彼伏。护士们忙着为患者补液,但盐水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这样下去,不出五日,我们将无药可用!”梁启远查完库存,额头沁出冷汗。
绝望之际,林闻溪想起祖父的医案笔记:“学生或有一策...” 众人目光齐集。周振邦嗤笑:“莫非又要用草根树皮?”
林闻溪不理会嘲讽,向麦克莱恩郑重道:“学生祖父曾参与光绪年间江南霍乱大疫救治,留下详细医案。其中多个验方经实践证明有效。”
麦克莱恩沉吟片刻:“非常时期,可用非常之法。但必须科学记录,密切观察。”
林闻溪立即行动。他首先解决最急迫的脱水问题:“霍乱吐泻,伤津脱液。西医补液固然快捷,然中医亦有‘增液汤’可替代。”
他拟方:玄参、麦冬、生地,简单三味,大量煎煮。 “此方滋阴增液,犹如干旱之地得甘霖润泽。”林闻溪解释,“虽不及盐水直接,但能缓解津液耗伤。”
梁启远质疑:“这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吗?” “或许不能完全替代,但可争取时间。”林闻溪道,“配合米汤加盐口服,应可维持基本需求。”
更大的挑战是控制感染。磺胺类药物已所剩无几,林闻溪提出用中药替代:“霍乱多属湿热秽浊之邪,当清热化湿,解毒辟秽。”
他综合多个古方,拟就“抗疫解毒汤”:黄芩、黄连、栀子清热,藿香、佩兰化湿,金银花、连翘解毒。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对重症患者的处理。一位老妇已陷入昏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阳气衰脱,危在顷刻!”林闻溪判断,“需用参附汤回阳救逆。”
但人参昂贵且稀缺,林闻溪大胆改用党参合附子,佐以龙骨、牡蛎固脱。煎成浓汁,缓缓灌服。
“附子有毒!”周振邦反对,“昏迷患者更易中毒!” 林闻溪坚定道:“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药。附子经炮制且久煎,毒性大减,回阳之功犹存。”
麦克莱恩权衡后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异常立即停药。”
奇迹发生了:服药两时辰后,老妇四肢渐温;半日后,脉象渐起;一日后,竟苏醒过来!
“不可思议!”麦克莱恩亲自检查后惊叹,“在没有强心剂的情况下,竟然能逆转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