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92章 风引汤

第392章 风引汤(1 / 2)

两分钟后,林远志快步赶到一楼的紧急休息室。室内,陈先生仍在床上抽搐,但幅度似乎略有减弱,口中塞着毛巾,嘴角的血迹已被简单擦拭。

萧宣和两名工作人员紧张地守在床边。

“怎么回事?”林远志一边询问萧宣事发经过,一边迅速上前,仔细观察陈先生的状态。

只见其面色潮红,呼吸粗重。

萧宣简要说了一下情况,特别强调了是龙兴医馆推荐过来,且对方未说明病人有癫痫病史。

林远志点点头,示意工作人员帮忙固定住病人还在无意识挥动的手臂,他凝神为其诊脉。

指下感觉脉象弦滑,如按琴弦,流利而有力。又小心地撬开他的嘴(拔出毛巾),观察舌象:舌苔白厚而腻,舌质偏红。

再用手背触及其额头,有低热。

“脉弦滑,舌白腻,身热……这是风痰闭窍之证。”林远志迅速做出判断,“内有痰热,引动肝风,上扰清窍,蒙蔽心神,故发为癫痫。治疗大法,自古治痫,多以祛痰、熄风、开窍为主。此证脉象弦滑有力,属于实证,当以泻法祛邪。”

他边说边从白大褂内侧口袋里取出一个扁平的、古色古香的木制针灸盒。“我先给他针灸,醒脑开窍,控制发作。”

萧宣看着林远志熟练地打开针盒,露出里面长短不一、寒光闪闪的毫针和三棱针,恍然道:“好久没见你亲自施针了,我差点都忘了你针灸也是一把好手。”

林远志取出一枚尖锐的三棱针,用酒精棉片消毒,语气平静:“有空我常在诊室用模具练习,只是门诊病人多用汤药,施针机会相对少些。”

他先是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人中穴,挤出几滴暗红色的血;接着又依次快速点刺十宣穴,同样放血。

这是传统的急救开窍法,常用于治疗昏厥、惊厥。

随后,他换上细长的毫针。

先刺大椎穴、陶道穴,深刺得气后行泻法,用以清热泻火,通调督脉阳气;再刺双腿的丰隆穴,这是祛痰要穴,强刺激以化痰通络。

林远志手法娴熟,运针沉稳,或捻或转,或提或插,不断行针以加强刺激。

休息室里鸦雀无声,只有陈先生偶尔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和毫针微弱的破风声。

萧宣和工作人员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大约五分钟后,奇迹发生了。

陈先生剧烈的抽搐逐渐平息下来,紧绷的肌肉开始放松,喉咙里的怪响也消失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虽然还有些迷茫,但已恢复了神采。

“陈先生!你醒了?!”萧宣喜出望外,俯身轻声问道,“你还认得我是谁吗?”

陈先生眨了眨眼,视线聚焦在萧宣脸上,又看了看旁边的林远志,虚弱地说:“你是刚才前台的掌柜,啊!你就是林医生吧?我在网上看过你的照片!”

林远志点点头:“是,我是林远志。”

他示意工作人员帮忙,轻轻扶着陈先生坐起来。

周围的几个年轻工作人员见到这一幕,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表情。

几根银针,短短几分钟,竟然能让一个刚刚还抽搐不止、口吐白沫的人恢复清醒,这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林远志问:“感觉好一点了吗?”

陈先生活动了一下手脚,又看到自己手指上放血的小针眼和血迹,再看看林远志手中的针灸盒,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感激之色:“原来是林医生你救了我啊!太感谢了!”

萧宣在一旁补充道:“是啊,林医生下来给你针灸了大概五分钟,你就缓过来了。”

林远志小心翼翼地将陈先生身上的毫针逐一取出。一名工作人员机灵地搬来一张椅子让林远志坐下。

林远志坐下后,开始详细问诊:“陈先生,你这癫痫病,有多少年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来得的?”

陈先生叹了口气:“不是先天的。是五年前,一次重感冒发烧之后,突然就开始发作了。后来断断续续,看了好多地方,中药西药都试过,总是时好时坏,没法根治。有时候一天发作一两次,有时候几天发作一次,完全没有规律。就因为这个病,我以前经营的一家小公司也开不下去了……”

他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下意识地抓住林远志的手,随即发现自己手上的血沾到了林远志的白大褂上,又连忙缩回,连声道歉。

这时有工作人员递上湿毛巾,林远志简单擦了擦手,语气平和地说:“没关系。陈先生,你这病确实不好治,病程长,病机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陈先生一听,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再次抓住林远志的胳膊:“林医生!请你一定救救我!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老实说,我也没多少治疗癫痫的成功经验。”林远志坦诚相告,“不过,根据你刚才发作的情况和舌脉表现,属于热痰壅盛引动肝风。我倒是知道一个古代经方,或许对你的证型有效,不妨一试。”

“好的好的!什么方子都行!”陈先生连连点头。

萧宣早已准备好纸笔递过来。

林远志接过,在纸上工整地写下:风引汤《金匮要略》。

他边写边解释:“这个方子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上记载很简单,就一句话:‘风引汤,除热瘫痫。’意思是专门用于清除热邪,治疗因热引起的瘫痪和癫痫。你的证候符合‘热瘫痫’的特点,所以我想到了它。如果是虚寒性质的癫痫,是绝对不能用的。”

写完后,他将处方递给陈先生:“你先按这个方子抓药,每天服用两剂,早晚分服。连续吃一周看看效果。一周后无论有无变化,都最好来复诊一次,或者电话联系说明情况。”

陈先生如获至宝地接过药方,却又有些茫然:“林医生,这药方,我去哪里抓药?”

林远志说:“你随便找一家正规的、有中药房的药店,把方子给坐堂药师或者抓药师傅看,他们都懂得怎么配。如果药房没有其中某味药,他们会告诉你用什么药替代或者去哪里能配齐。”

陈先生这才放心,又连声道谢。他试着下床走了几步,感觉除了有些乏力外,并无其他不适,便再次向林远志和萧宣道谢,然后拿着药方匆匆离开了,想必是急着去抓药。

看着陈先生离去,萧宣这才真正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地说:“远志,今天真是多亏你了!刚才他那样子,真是吓死我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林远志一边收拾针灸盒,一边问:“宣姐你以前没见过癫痫发作的病人?”

“真没见过这么厉害的。”萧宣摇头,“一般这种病人,首选都是去神经内科,很少会直接来看中医。龙兴医馆把这个棘手的病人推过来,没安好心。”

“嗯,确实需要警惕。”

“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个风引汤,名字挺少见的。是治什么的?”

林远志解释道:“那个风引汤,名字很直白,‘风’指肝风内动,‘引’有平息、引导之意。方中寒热药物并用,重在清热泻火、重镇潜阳、熄风止痉。对于陈先生这种热痰风动实证,是对证的。”

萧宣好奇地问:“那癫痫的发病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听说现在小孩子得这个病的特别多。”

林远志收拾好东西,站起身来说:“众说纷纭。有传统说法认为,孕妇在怀胎期间受到严重惊吓,会影响胎儿,导致出生后易发癫痫;也有说成年人遭受巨大精神刺激也可能诱发。但核心病机,多归于‘痰’作祟——或是顽痰阻窍,或是痰火扰心,或是风痰上涌。但具体到每个病人,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必须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才能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他看了看时间,“我得回楼上继续看病了。”

这时,一直躲在门口紧张观望的文静如才仿佛刚反应过来,慌慌张张地说:“啊!那我赶紧回去叫号了!”说完转身就往楼上跑。

林远志和萧宣一前一后走出休息室,回到大厅。

萧宣看着林远志稳步走上楼梯的背影,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竟有片刻的失神。

忽然间,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眨了眨眼,迅速收敛了所有外露的情绪,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发现并无人注意自己,这才暗自松了口气,重新挺直脊背,恢复了干练从容的姿态。

-----------------

六月十号。

林远志按计划开始休假,没有出现在医馆。

医馆早已提前两天在门口贴出通知,并在官网和预约平台发布了公告。

那些预约了林远志看诊的病人,大多选择保留预约,等待林医生回来,因此今天前来候诊的人数明显减少,医馆里显得冷清了不少。

而此时,林远志已经乘坐早上七点的航班,飞抵了千里之外的大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