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平日略显安静的街道,显得格外不同。
一座崭新的三层仿古小楼门前,张灯结彩,花篮簇拥,人头攒动。
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林医馆”——被红色的绸布覆盖着,等待着揭幕的时刻。
楼前空地上,一支专业的舞狮队正随着喧天的锣鼓声腾挪跳跃,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喝彩。电子鞭炮模拟出噼里啪啦的喜庆声响,既热闹又环保。
林远志站在医馆门口,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色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朵精致的红花。
他望着眼前这热闹非凡的景象,望着那即将属于他自己的医馆招牌,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切,有些不真实。
萧宣今天也特意穿了一身喜庆的玫红色旗袍,站在他身边,笑容满面,眼中充满了欣慰与成就感。
她低声对林远志说:“别紧张,今天你是绝对的主角。一切流程我都安排好了,你只管亮相、剪彩、接受祝福就好。”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这时,他看到人群前方,自己的父母——经营着小餐馆的林父林母,今天特意歇业,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正激动地朝他挥手,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笑容。
林远志心头一暖,冲他们用力点了点头。
更让他惊喜的是,人群中还挤进来几个熟悉的身影——大学室友祖千云带着他的女友,还有宋金喜、倪飞鸣等几位同学也特地赶来了。
还有许多面熟却叫不出名字的病人和家属,也自发地送来花篮和贺礼。
吉时已到,司仪高声宣布剪彩仪式开始。
萧宣作为引荐人和合作伙伴,首先发表了简短热情的致辞,盛赞林远志的医术医德,并对林医馆的未来寄予厚望。
接着,在热烈的掌声和闪光灯中,林远志、萧宣、林父以及一位特意请来的卫健部门领导,共同为“林医馆”揭牌剪彩!
当红绸落下,“林医馆”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远志的心,也随着这掌声,彻底踏实了下来。
这,是新起点。
医馆大门正式敞开迎客。
内部装修古朴与现代结合,宽敞明亮,药香怡人。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口两位身着旗袍、面容精致、动作优雅的智能仿真人迎宾小姐。
她们由曾受惠于林远志的一位高新企业老板捐赠,已通过安全注册,能进行智能导诊、基础问答和迎宾送客,成为了医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
与林医馆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斜对面的杏仁堂总店,今天显得冷清了许多。
大部分老病号和慕名而来的新患者,显然都被新开张的林医馆吸引过去了。
萧宣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她亲自带领着礼仪团队,热情地招呼着前来道贺的宾客,安排引导,忙而不乱。
林医馆的团队也初具规模:前台挂号和收费人员、负责抓药和煎药的药师、协助进行针灸、推拿、艾灸等外治法的技师、以及负责卫生和后勤的服务人员。
许多非核心的诊断和外治工作可以交由团队完成,极大地分担了林远志的压力,让他能更专注于辨证处方这一核心环节。
开业典礼的热闹逐渐平息后,林远志迅速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换上白大褂,回到了熟悉的诊桌后。
封总依旧作为他的专属助理,负责维持秩序和初诊记录。
遇到一些病情相对简单,或者自己一时没有十足把握的病例,林远志会主动建议患者:
“您这个情况,我们医馆刚开业,经验还在积累。杏仁堂总店那边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比如擅长妇科的X老师、擅长儿科的X老师,我帮您转个号过去,您看可以吗?这样更稳妥些。”
这一举措,既保证了医疗质量,也体现了对总店前辈的尊重,更维护了杏仁堂整体的声誉和病源流转。
前来观摩的萧宣看到这一幕,眼中流露出赞许和满意。
她身边跟着的、从总店调来帮忙的老助手小琴低声笑道:“宣姐,好久没见你笑得这么开心,这么放松了。看来林医生这边,你是彻底放心了。”
萧宣笑了笑,没有否认。
临近中午,门诊高峰期稍缓。
这时,一位戴着厚重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约莫四十岁上下、自称姓黄的先生,拿着挂号单,有些拘谨地坐到了林远志对面。
“林医生,您好,恭喜开业。”黄先生语气客气,“我在市农业研究院工作。今天是来看个怪病的。”
“请问哪里不舒服?”林远志温和地问。
黄先生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酒瓶底般厚厚的眼镜,眉头紧锁,开始叙述他的困扰:
“大概是三个月前吧,近视眼镜左边那个鼻托不小心磕断了。当时工作忙,没太在意,就那么将就着戴了半个多月,才去配了副新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困惑和苦恼:
“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右眼眶就开始胀痛!而且,右眼只要一看电脑屏幕或者看书,超过半个小时,就酸疼得受不了,必须闭上眼休息才能缓解。左眼一点事都没有!
我去过羊城最好的眼科医院,做了全套检查,眼底、眼压、视力、屈光度全都正常!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给开了些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点了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