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54章 农历癸亥日

第354章 农历癸亥日(1 / 2)

一周的时间,在网络世界的喧嚣与杏仁堂诊室的静谧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垒。

林远志选择了沉默。

他没有对那则精心剪辑、恶意满满的“打假”视频做出任何公开回应,也没有理会那些头部网红抛出的、充满戏剧张力的“直播挑战”。

要是理睬他们,那才是中了他们的奸计。

可是,这种沉默,在浮躁的网络环境中,被迅速解读为心虚和认怂。

“看吧!我就说是骗子!根本不敢应战!”

“什么国医弟子?吹出来的吧!真要有本事,早就出来打脸了!”

“估计是怕直播露馅,丢了国医大师的脸!”

“中医也就这点能耐,故弄玄虚可以,真刀真枪就缩了!”

“杏仁堂也是,为了赚钱,什么人都敢请!”

……

质疑和嘲讽的声音愈发猖獗,甚至开始波及到那位收林远志为记名弟子的国医大师邓金海,认为他老人家“晚节不保”、“看走了眼”。

林远志并非没有看到这些言论。

亲朋师友转来的链接、略带担忧的询问,让他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但他只是将这些纷扰压在心底,每日依旧按时出现在6号诊室,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开方施针。

他用行动坚守着医生的本分,却用沉默应对着外界的喧嚣。

忽然,林远志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小林,冒昧打扰了。我是李晓薇,上次一别,已经好久不见了。”

“薇姐,你好,有事吗?”林远志有些意外。

“小林,我现在正在筹备一档深度访谈节目,聚焦当下有争议的文化和科学话题。我想邀请您作为嘉宾,做一期专访。”李晓薇开门见山,语气专业而诚恳。

林远志愣了一下,随即苦笑:“薇姐,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现在这‘网红’体质,躲还来不及,哪还敢上电视接受专访?再说,我何德何能——”

“你太谦虚了。”李晓薇打断他,语气变得郑重,“你可能自己没有察觉,但你现在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人物了。i身上汇聚了太多值得探讨的标签:年轻的‘抗洪神医’、国医大师记名弟子、网络风暴的中心、传统中医与现代舆论碰撞的焦点……你代表的早已不仅仅是个人,在很多人眼中,你代表着中医年轻一代的形象和可能性。”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鼓励和期待:“我知道你最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非议。但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你更应该站出来,不是去争吵,而是去冷静、理性、专业地发出属于中医的声音。

用你的知识和临床实践,去回应那些质疑,去普及真正的中医思维。接力棒已经传到你这一代手里了,回避解决不了问题,正视和沟通才能赢得未来。我相信,这也是邓老收您为徒的期许之一。”

李晓薇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在林远志的心上。

“接力棒”、“代表年轻一代”、“邓老的期许”……这些词语让他无法再以简单的“低调”或“怕麻烦”为理由拒绝。

他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气,说道:“薇姐,谢谢你的看重。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好,我等你消息。”李晓薇没有催促,挂断了电话。

就在林远志陷入沉思,权衡是否应该接受访谈的第二天清晨,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网络,并瞬间压过了所有关于林远志的争议——

国家级中医泰斗、国医大师邓金海先生,于昨日晚间在羊城省中医院安然辞世,享年一百零四岁。

这则讣告原本只会在中医药界内部引起哀悼,但在当下“中医热”的舆论风口上,它像一颗投入沸水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短时间内直接冲上了热搜前十!。

讣告配图中,邓老生前最后时刻在病房里的照片——一位慈祥安详的老人,身边围绕着悲痛的学生和家人,病床旁挂着静脉输液瓶。

这一刻,网络舆论再次显现出其荒诞和撕裂的一面。

哀悼和致敬的声音尚未完全展开,大量刺耳的质疑和嘲讽便已甚嚣尘上:

“呵呵!国医大师!临终前还不是要靠西医输液维持生命?”

“说好的中医治本呢?神医们怎么不给自己扎几针长生不老?”

“讽刺!一辈子研究中医,最后还得靠西医设备续命!”

“这算不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医的无效?”

……

林远志比大多数网友更早得知这个噩耗。

在早上八点,刚刚起床,他就接到了来自羊城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他名义上的师姐徐静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徐静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鼻音和难以抑制的悲痛:“远志……师傅他老人家…昨天晚上零点十分走了……”她哽咽着,“走的很安详,没受什么罪。师母和我们都陪在身边。丧礼定在七天后……你如果有时间……就过来羊城送师傅最后一程吧…”

林远志握着手机,站在窗前,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窒息般的悲痛瞬间淹没了他。

虽然与邓老只有一面之缘,但老人的学识、气度、那份对后辈的提携与期许,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猛然想起拜师那天,邓老曾语气平淡地提起过一句:“下个癸亥日,我应该是挺不过去了。”

他颤抖着手翻看手机日历——今天,正是3月12日,农历癸亥日!

老人竟以如此精准的方式,为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其医道修为和对生命规律的洞察,已臻化境。这份震撼,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悲伤。

刚挂断徐静师姐的电话,不久,手机再次响起,又是李晓薇。

“小林!你知道邓老的事了吗?”

“刚知道。”

“小林,请节哀。”李晓薇沉默了几秒,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这个时刻,我更加觉得,你需要站出来。不是为了争论,而是为了传承,为了让大家看到,邓老他们的精神和学问,并没有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失,而是在你们这一代身上得到了延续。这或许是对邓老最好的告慰。”

这一次,林远志没有再犹豫。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李记者,你的专访,我接受。时间地点,您来定。”

“好!早等你这句话了。”李晓薇立刻回应,“时间就定在三天后,地点就定在您的6号诊室!那里是一线,最有说服力,我现在就联系萧掌柜协调!”

林远志上班后找到萧宣,说明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