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区内,空气凝固,落针可闻。
所有的目光都死死聚焦在林远志和他手中那几枚细如发丝的毫针上。
孕妇的每一次微弱抽搐,都像重锤敲在众人的心口。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排除所有杂念,瞬间进入了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眼前浮现病人的经络穴位。
第一针,刺入“太冲穴”,此乃肝经原穴,犹如打开肝气郁结的闸门。
林远志采用重泻手法,大幅度捻转提插,意在平肝潜阳,熄风解痉,直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机核心。
第二针,刺入“涌泉穴”,此为肾经井穴,如大地涌出泉水。
林远志行补法,轻柔捻转,旨在滋水涵木,引火下行,将上亢的肝火虚阳引导回归本位。
紧接着,他取出一根三棱针,在孕妇双侧“耳尖穴”快速点刺,挤出数滴暗红色的血液。
此为刺血疗法,能急泄热毒,清脑醒神,降压止痛,针对急性发作、热毒上攻之症有立竿见影之效。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中缓慢流淌。
一秒、两秒、十秒……三十秒……
孕妇剧烈抽搐的四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松弛下来;
紧咬的牙关缓缓松开;
急促而紊乱的呼吸逐渐变得平稳悠长;
翻白的眼珠慢慢回正,虽然仍紧闭双眼,但眼中的出血点似乎没有进一步扩大;
薛玉兰一直紧盯着电子血压计,读数开始发生惊人变化:“220/132……215/122……213/124……202/115……194/112…”
血压正在持续而稳定地下降。
“抽、抽搐停了!”
“血压降了,真的降了!”
“呼吸也平稳了……”
压抑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戴医生目瞪口呆地看着血压计,又看看满头细汗却眼神依旧专注的林远志,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几根针怎么可能这么快降压止痉,这违背生理学……”
乔军医看到这一幕,重重地捶了一下自己的手掌,脸上绽放出巨大的笑容,压低声音吼道:“好小子!真他娘的给老子长脸!”
薛玉兰长长舒了一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婆婆的哭声戛然而止,呆呆地看着似乎平静下来的儿媳妇,脸上老泪纵横,却是喜悦的泪水。
林远志没有松懈,他维持着运针,一边观察孕妇的反应,一边沉声吩咐:“抽搐暂控,血压趋稳,但病根未除。”
待孕妇情况进一步稳定,血压降至相对安全的150/100Hg左右,意识逐渐恢复模糊朦胧状态后,他才起针,退到一边。
“让病人先休息吧。先观察一会儿再说。”
戴医生神情复杂地看了林远志一眼,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吧。”
片刻后,戴医生终于忍不住,走到正在收拾针具的林远志面前,语气不再是质疑,而是带着真诚的困惑和求索:“林医生,我必须向你道歉,并请教你。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针刺体表的几个点,能够如此迅速地降低颅内压、控制全身性的痉挛?这背后的生理机制是什么?我实在无法用我所学的理论来理解。”
林远志擦了下汗,笑了笑,语气平和:“戴医生,你这个问题很深刻,很难用现代医学的语言完全解释清楚。这涉及到中医经络理论和气化理论的核心。
简单来说,中医认为这些特定穴位与内在脏腑以及全身的气血运行有着特定的、强烈的联系通道。
通过特定的针刺手法,可以强力调节脏腑功能,引导逆乱的气血重新恢复平衡,从而迅速纠正身体的失衡状态。
这种整体调节的效应,有时确实会快于和优于针对单一病理环节的干预。”
“那你又是如何准确判断该选取哪些穴位的呢?”戴医生追问,像个好奇的学生。
“这依赖于辨证论治和经络辨证。”林远志耐心解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头痛、抽搐、呕逆、脉弦数等),辨明其病机关键在于‘肝阳化风上扰’,继而选取肝经原穴太冲平肝,肾经井穴涌泉滋水涵木、引火下行,耳尖放血急泄热毒。这些选穴原则和配伍经验,在《针灸大成》等中医经典中早有详细记载,是千百年来无数先贤临床经验的总结,并非我个人的发明。”
他补充道:“现在孕妇情况暂时稳定,但根源未除。后续仍需服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这类方剂,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才能防止再次发作,巩固疗效。”
事情很快在整个营地传开,引起了巨大轰动。
灾民们更是将林远志视为“神医”,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然而,林远志心中却存有一个疑惑:
这位孕妇之前吃午饭的时候看起来并无严重不适,怎么会突然在几个小时内急剧发作如此凶险的子痫?
必定有诱因。
他带着薛玉兰,再次找到那位惊魂未定的婆婆和几位当时在场的目击者,耐心细致地询问孕妇发病前几个小时内的所有细节,包括饮食、情绪、活动等。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询问,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在吃螃蟹之前约两小时,婆婆见儿媳连续打了几个喷嚏,担心她受凉感冒,便自作主张,偷偷用自己从老家带来的调料,煮了一碗浓浓的、辛辣滚烫的“胡辣汤”给儿媳喝,说是发发汗,预防感冒。
儿媳本不想喝,但拗不过婆婆的坚持,勉强喝下了大半碗。
听到“胡辣汤”三个字,林远志和薛玉兰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症结所在。
一直在关注此事进展的记者李晓薇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立刻上前采访:
“林医生,你的意思是,这碗胡辣汤才是导致子痫急性发作的真正诱因?可这这是为什么?胡辣汤只是很多地方的寻常小吃啊?”
林远志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解释道:“这位孕妇的体质,根据其症状和脉象,属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的潜在一族。这种体质,本应避免辛温燥烈、助火伤阴的食物,适宜清淡、滋润之品。而胡辣汤,尤其是某些做法,其中常含有大量的胡椒、辣椒、花椒等大辛大热的调料。
这碗热辣的胡辣汤喝下去,对于常人或许只是体温短暂升高,稍微发汗,但对于这位阴虚阳亢的孕妇,等于火上浇油。辛散之力助肝阳升发太过,温燥之性剧烈耗伤本已不足的阴液,导致阴阳平衡在瞬间被彻底打破,肝阳亢逆无制,化风上扰,从而急剧引发了肝风内动的子痫重症。”
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婆婆是湖北人,当地确有饮用胡辣汤驱寒保暖的习俗。
这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婆婆的好心办坏事,最终导致了这场意外的发生。
李晓薇听完,恍然大悟,感慨道:“原来如此!中医对食物性质的讲究竟然如此精细。这真是一次活生生的教训,也让我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