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45章 联合采访团

第345章 联合采访团(2 / 2)

首先望诊:你看大叔面色憔悴,眼圈黝黑,眉头紧锁,这是肝郁气滞、心神失养的表现。

闻诊:听他语声低微,常叹息,这是气虚肝郁之象。

问诊:刚才通过询问得知,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大便干结,这些是肝郁化火、灼伤津液的典型症状。

舌质暗红,舌苔薄黄。

最后脉诊:脉象沉弦有力,提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他转向李晓薇和镜头,总结道:“综合四诊信息,这位大叔的辨证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耗伤心阴。灾害导致情志不舒,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郁久化火,火热扰心则失眠心烦;火灼津液则口干便干。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滋阴安神。”

“用药可以选择丹栀逍遥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如果用药不便,针灸同样有效。可取劳宫穴、行间穴、关冲穴、神门穴、三阴交等穴位,采用泻法,以达到疏肝清热、宁心安神的疗效。”

大叔在一旁听着,连连点头:“对对对!林医生说得太对了!就是心里好像有一把火,烧得慌,睡不着,现在感觉好一点!”

“刚才这位大叔已经接受过针灸治疗,至于效果,还要等今晚才知道。”林远志补充说明。

接着,林远志又请来一位因喝了不干净水而腹泻不止的小女孩。

小女孩精神萎靡,被母亲抱着。

林远志再次演示四诊:“看孩子面色黄垢,精神差;她妈妈刚才说孩子腹痛,排泄物味臭,还提到孩子肛门红肿灼痛。脉滑数有力;舌苔黄厚腻。

这是典型的肠道湿热蕴结证。湿热之邪下迫大肠,传导失常,故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秽臭;湿热下注,故肛门灼热。治疗当清热燥湿,利湿止痢。”

方药首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清热,甘草调和诸药。如果孩子不肯吃药,针灸也可以。

可取合谷穴、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等穴,用泻法,以清利肠道湿热,调和脾胃升降。

小女孩在接受针灸后,原本因腹痛而紧皱的小眉头渐渐舒展了。

李晓薇全程紧盯着林远志的操作和讲解。

她深吸一口气,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林医生,非常感谢你的演示,非常直观。这让我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么,在你看来,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害救援,中医与现代西医最主要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劣是什么?”

林远志思考了片刻,坦诚地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最大的区别,核心在于治疗理论的差异,这也直接决定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西医的优势在于标准化、可重复性强、起效直接快速。针对明确的病原体感染、电解质紊乱、需要紧急手术的情况,西医的方案是清晰、高效、无可替代的。但它有时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局部和微观,相对忽略整体联系和个体的差异性。”

“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强调‘治病求本’,调整的是人体失衡的内在环境。对于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慢性调理以及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显的病症,中医往往有独到之处。

但劣势也同样明显:高度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和辨证水平,难以标准化和大规模复制,治疗效率相对较低。

就像你看到的,我需要花不少时间逐个问诊、看舌、摸脉,无法像分发标准药品那样快速处理大量病人。

这在争分夺秒的极端灾害初期,可能是个短板。但在灾后恢复期,处理大量功能性不适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时,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我认为两者应该是协同互补,而非互相排斥。”

李晓薇认真地记录着,林远志这番客观而坦诚的分析,让她对中医的偏见减少了许多。她最后问了一个更个人的问题:“林医生,看你年纪并不大,医术却如此精湛,更难得的是有这份仁心,主动来到这么危险艰苦的一线做志愿者。是什么支撑您做出这个选择的?是医生的天职,还是另有故事?”

林远志沉默了片刻,目光越过忙碌的医疗点,望向老城区的方向,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沉:

“其实,西虹市是我爷爷出生长大的地方。我们林家在西城区的老宅,这次也没能幸免。虽然我父母很早就搬去了广南市,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正好我学了医,就觉得应该回来为老家尽一份力。这是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吧。”

采访结束后,李晓薇对摄像师说:“这个素材非常宝贵,等一下就剪辑出来。”

林远志刚送走李晓薇记者一行,正准备继续接诊排队等候的病人,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洪亮又带着几分戏谑的熟悉声音:

“哟嗬!小林上电视啦?架势不小嘛!刚才跟那漂亮女记者聊得挺热乎啊?”

林远志一回头,果然看见乔军医正叉着腰,咧着嘴站在那儿,迷彩服上沾着新溅的泥点,脸上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里却满是促狭的笑意。

“老乔,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林远志无奈地笑了笑,递过一瓶水,“刚就是例行采访,了解下中医在救灾中的应用。”

乔军医接过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口,抹了把嘴,用力拍了拍林远志的肩膀:“行啊小子!你小子算是打出名堂了!”

这时,还没走远的李晓薇记者注意到了这位风风火火、气质独特的军医,职业敏感让她立刻带着摄像师又折了回来。

“您好!请问您是这里的负责人吗?我是国家电视台的李晓薇。刚才采访了林医生,受益匪浅。请问您怎么看待林医生这样的中医专家在本次救援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军队医疗系统在救灾中的整体部署和面临的挑战?”

李晓薇迅速将话筒转向乔军医。

乔军医先是一愣,随即挺直了腰板,脸上戏谑的表情瞬间被一种职业的严肃和自豪取代。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我是负责这个前沿医疗点的军医,姓乔。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他指了指周围忙碌的景象和排队等候的群众、战士:“我们军队医疗队的原则就是,人民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的战场就在哪里!这次洪灾范围大,伤病员情况复杂,单纯靠我们现有的西医力量和标准流程,确实压力巨大!特别是很多功能性失调、慢性病急性发作、还有大量因潮湿、疲劳、精神压力导致的疑难杂症,缺乏特效药。”

他话锋一转,重重地拍了拍林远志的后背,力道大得让林远志晃了一下:

“这时候,小林医生这样的特殊人才就体现出价值了!你别看他年轻,手上真有活儿!针灸、中药,往往能出奇制胜!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让战士们能更快恢复战斗力,也让受灾群众得到了更全面的救助,这叫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他指了指不远处正在休息的一队满身泥泞的战士:“你看那些小伙子,累得坐着都能睡着!但很多皮肤痒得睡不着,或者关节疼得难受!我们正在全力保障!”

“乔军医,非常感谢您的介绍!”李晓薇果断做出决定,“我们打算调整报道计划,深入跟拍报道一线救援人员,特别是像您的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