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在封校的氛围中缓慢爬行。
这天上午八点,第一食堂。
忽然,厨房的方向冒出了白色的浓烟,火警的铃声大作,食堂内的众人全都一窝蜂跑向大门。
没想到发生了事故。
一时间,出现多名伤者,被送去体育馆治疗。
本来体育馆,床位就紧张,现在治疗根本跟不上了。很多伤害者只能在门口排队等候。
林远志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痛苦的脸,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我们不能干看着,我们可以用中医治疗外甥闺女的方法!”
“中医?”倪飞鸣一愣,“这里连中药都没有啊!”
“有!”林远志斩钉截铁地说,“中药标本室!那里锁着,但里面有很多常用的饮片和成药,还有配好的外伤药酒!”
“标本室?”宋金喜眼睛一亮,“对!现在是紧急情况,不管那么多了!”
“可钥匙呢?”祖千云问。
“钥匙当然是在邓校长手上,他肯定不会给的!”倪飞鸣热血上涌,“不过,我知道标本室后面有个窗户,防护网锈蚀了,应该能弄开!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金喜说得对,不用管那么多了。”
“别说这么快了,走吧!”林远志当机立断。
几人立刻行动。蒋沁芸毫不犹豫地跟上:“志哥,我也去帮忙!”
避开人群,他们绕到位于校园僻静一角的中药标本室。
果然如倪飞鸣所说,后窗的防盗网锈迹斑斑。
倪飞鸣和祖千云合力,用找到的粗树枝和石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撬开了一个勉强能容人钻过的口子。
林远志第一个钻了进去。
室内弥漫着浓郁的中药香气。借着手机电筒的光,他看到一排排高大的药柜,上面贴满了标签。
他目标明确,直奔存放成药和外用药的区域。
“找到了!”林远志低呼一声,从柜子里抱出几个大玻璃罐,里面是深褐色或红棕色的药酒,“正骨水、跌打万花油、还有我们自己配的活血化瘀酊!”
他又拉开几个抽屉,里面是分门别类包好的饮片:“三七粉!云南白药!还有大黄、栀子、黄柏……外用清热消肿的都有。”
“太好了!”倪飞鸣也钻了进来,看到这些“宝藏”,兴奋不已,“快!能拿多少拿多少!”
几人如同蚂蚁搬家,将能找到的、适用于外伤的药酒、药粉、饮片,以及一些干净的纱布、棉球(标本室用于包裹药材的)尽可能多地搬了出来。
“我们需要一个地方!”林远志看着堆在地上的“战利品”,迅速思考,“体育馆门口太乱了,而且校方可能不会同意我们在那里‘摆摊’。”
“去篮球场旁边的空地!”宋金喜提议,“那里宽敞,离体育馆也不远,伤员能找过来。”
“好!”林远志点头,“飞鸣,千云,你们俩负责把东西搬过去。金喜,你去找几张桌子,再找几块大点的布,写上‘中医外伤救治点’!沁芸,你和墨轩帮我们维持一下秩序,顺便……记录一下。”他看了一眼墨轩。
“没问题,志哥!”蒋沁芸立刻应下。墨轩点点头,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高清摄像机。
很快,在篮球场旁边相对空旷的硬化路面上,几张从附近活动室“借”来的课桌拼在一起,铺上干净的桌布(也是临时找的)。
宋金喜用红笔在几张A4纸上写下醒目的“中医外伤临时救治点”,贴在桌子前。
林远志将药酒、药粉、饮片分门别类摆好。
倪飞鸣则用找到的几个大盆,从附近的消防栓(幸好有水)接了清水。
很快就有路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
“中医也能治外伤?”
“靠谱吗?别是瞎搞吧?”
“现在西医那边都排不上队,死马当活马医呗……”
“试试看吧,总比干等着强……”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一些在体育馆外伤势相对较轻的伤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向篮球场这边聚集。
第一个过来的,是一个手腕严重扭伤的男生,疼得龇牙咧嘴,手腕肿得像馒头。
“同学,坐下。”林远志示意他坐下,仔细检查了他的手腕,轻轻活动了几下,“急性扭伤,筋络受损,气血瘀滞。”
他拿起一瓶活血化瘀酊,倒了一些在掌心,搓热后,开始均匀地涂抹在男生肿胀的手腕上,然后手法娴熟地进行推拿按摩。
他的手指力道适中,顺着筋络的方向推、按、揉、捏。
“嘶……疼!”男生忍不住叫出声。
“忍一下,通则不痛。”林远志手下不停,解释道,“推拿可以舒筋活络,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药酒能渗透进去,活血散瘀。”
推拿了约十分钟,林远志又取来干净的纱布,倒上一些药酒浸湿,敷在肿胀处,再用绷带进行“8”字形包扎固定。
“每隔四小时,自己轻轻按摩一下周围,或者用温水沾湿纱布重新敷药。暂时不要用力。”
男生活动了一下包扎好的手腕,虽然还有些疼,但那种胀痛欲裂的感觉明显减轻了,肿胀似乎也消下去一点。
“咦?好像……真的没那么疼了!谢谢林同学!”
第二个伤员,是一个额角被石块擦破,血流不止的女生。伤口不算深,但一直在渗血,看着吓人。
林远志先用清水小心地清洗掉伤口周围的污垢和血迹。然后,他打开一瓶云南白药粉,将白色的药粉均匀地撒在创面上。
“云南白药,止血化瘀,消肿生肌。稍微有点刺激,忍着点。”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对开放性伤口效果很好。”
药粉撒上去,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原本还在缓慢渗血的伤口,出血量迅速减少,很快便止住了!女生原本吓得苍白的脸,此刻写满了惊讶和感激。
“暂时不要沾水,明天如果伤口干燥,可以再撒一点药粉。”林远志叮嘱道,又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包扎好。
“谢谢!谢谢你林同学!血真的止住了!”女生激动地说。
第三个伤员,是一个小腿被硬物击中,大片淤青、皮下血肿的男生,疼得不敢走路。
林远志检查后,判断为软组织挫伤,皮下出血。
“这种情况,外用药酒活血散瘀效果最好。”
他取来跌打万花油,倒出一些,在掌心搓热,然后覆盖在男生小腿的淤青处,开始用力而均匀地揉搓。
“啊!疼疼疼!”男生痛呼。
“忍一忍,把淤血揉散开,好得快。”
林远志手下加力,药油渗透进皮肤,带来火辣辣的感觉,但很快,这种火辣感又转化为一种舒适的温热。
揉搓了十几分钟,那片骇人的淤青似乎真的扩散开了一些,颜色也变浅了。
“回去后自己每天揉两次,每次十五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好。”林远志交代。
一个接一个的伤员过来。
扭伤的脚踝被敷上活血化瘀的药膏并用绷带固定;擦伤的皮肤清洗后撒上云南白药粉;肌肉拉伤的部位被涂上药酒进行推拿;关节挫伤处用栀子粉(栀子研末)加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清热凉血消肿……
林远志成了绝对的主力,他神情专注,动作沉稳而迅速,对各种外伤的处理方法信手拈来,辨证施治。
倪飞鸣、宋金喜、祖千云则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负责清洗伤口、递送药品、协助包扎固定、安抚伤员情绪。
蒋沁芸也没闲着,她细心地帮伤员登记信息(姓名、伤情、处理方式),用自己带来的湿巾帮一些伤员擦拭脸上的污迹和血迹,轻声安慰着惊恐不安的同学。
墨轩则忠实地履行职责,高清摄像机记录着每一个救治的瞬间,从伤员痛苦而来,到处理后的舒缓与感激。
尹天赢也闻讯赶来。
他没有靠近,只是远远地站在篮球场边,抱着擦伤的胳膊,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
他看着林远志熟练地处理着各种外伤,看着那些原本痛苦呻吟的伤员在接受简单处理后露出的舒缓表情,心中的震惊和疑惑越来越深。
这些他平时不太看得上的“土办法”,在这种极端缺乏现代医疗资源的条件下,竟然展现出了如此显著的即时效果。
“这……真的只是心理作用吗?”尹天赢第一次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动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伤救治点”的名声迅速传开。
越来越多在体育馆排不上队,或者伤势相对简单(如扭伤、挫伤、浅表擦伤)的伤员涌向篮球场。小小的救治点前排起了长队。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伤势严重的、有骨折脱臼可能的,还是优先去体育馆!我们这边没有会正骨的。”倪飞鸣大声维持着秩序。
“请看看我的胳膊!”
“我的膝盖摔破了!”
“我的腰好像扭到了!”
林远志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额头上全是汗珠,白色的T恤后背也湿了一片。
他眼神依旧专注,动作没有丝毫慌乱。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眼中只有伤员的伤情和手中能用的药材。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也在排队的人群中,他的眼镜在冲突中被挤掉了,手肘和膝盖都有擦伤。
“后生可畏啊……”老教授低声自语,“我年轻的时候去西北旅游,那次出了车祸,伤了好多人,车上有一位带了外用药的中医,当时真是派上了大用场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篮球场边亮起了路灯。
林远志等人依旧在忙碌。
蒋沁芸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几瓶矿泉水和面包,分给大家。
“志哥,你歇会儿吧,喝口水。”蒋沁芸心疼地看着林远志疲惫的脸。
林远志接过水,猛灌了几口,抹了抹嘴,看着眼前依旧排着的队伍,摇摇头:“没事,还能坚持。把这些处理完。”
最后外用药都用完了,还有几个关节扭伤的学生没来得及医治。
林远志拿出针灸盒:“不介意扎几针吧?”
那几个人都摇头表示不介意,大家都是医学生,怎么会害怕扎针呢,互相插尿管都不算什么。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生在同学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挤到了桌前。他脸色煞白,额头上布满冷汗,左脚踝肿得像个发面馒头,几乎不敢沾地。
“快看看他!他刚才被人推倒,脚踝扭了,疼得厉害,走不了路了!”搀扶他的同学焦急地说。
林远志放下手中的纱布,示意受伤的男生坐下,小心地抬起他的左脚。
脚踝处皮肤紧绷,呈现不正常的青紫色,局部温度明显升高,轻轻一碰,男生就疼得倒吸冷气。
“急性踝关节扭伤,外侧韧带损伤,局部气血瘀滞严重。”
林远志迅速做出判断。
他轻轻放下伤脚,目光落在了男生完好无损的右脚上。
这个举动让周围的人都有些诧异。
倪飞鸣正忙着给另一个伤员包扎,也忍不住探头看过来:“远志?他伤的是左脚啊,你看右脚干嘛?”
林远志没有立刻回答,他蹲下身,伸出右手,用拇指在男生右脚踝外侧一个特定的位置(外踝尖下方凹陷处)仔细按压、探寻。他的动作很轻,但很专注,仿佛在感受着什么。
“找到了。”林远志低语一声,眼神一亮。他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针灸盒,取出一根一寸半的毫针。
“你……你这是要扎我的右脚?”受伤的男生也懵了,声音带着疼痛的颤抖和不解,“我伤的是左脚啊!”
“对,就是右脚。”林远志语气平静而笃定,“这叫‘缪刺法’,《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简单说,就是身体左右经络气血是相通的,有时一侧有病,可以通过刺激另一侧对应的点来治疗。”
他一边解释,一边用酒精棉球快速消毒了男生右脚踝外侧他刚才按压的那个点(相当于健侧的解溪穴附近,缪刺常取对应点或反应点)。
然后,他手持毫针,手法稳准快,瞬间刺入皮肤,进针约一寸。接着,他手指捻转毫针,运用泻法,手法迅捷而有力。
“嘶……”男生感觉到右脚踝传来一阵明显的酸胀感,甚至有点轻微的刺痛,他下意识地缩了一下,但随即,他脸上露出了极其惊讶的表情:“咦?……哎?我的左脚……左脚好像……没那么疼了?!”
周围等待的伤员和帮忙的同学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连正在给伤员包扎的宋金喜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不转睛地看着。
林远志没有停手,继续运针,同时问道:“你现在感觉左脚踝怎么样?”
“热……热乎乎的!”男生惊喜地叫道,“刚才那种钻心的疼,一下子减轻了好多!感觉……感觉像是堵住的地方被冲开了一样!”
他尝试着轻轻活动了一下受伤的左脚踝,虽然还有些不适,但已经可以小幅度转动了,不像刚才那样完全不敢动。
“天哪!真的假的?”
“扎右脚治左脚?这也太神奇了吧?”
“不是心理作用吧?”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片惊叹和难以置信的议论声。
倪飞鸣更是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绷带都忘了缠:“我靠!远志!这……这就是缪刺法?课本上是有这么一段,可……可我一直以为就是理论,从来没见人用过!更没想到效果这么……这么立竿见影!”他看向林远志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不可思议。
宋金喜也走了过来:“远志,你这手法……太精妙了。缪刺法我也学过,知道‘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原则,但具体取穴和手法运用,一直把握不好火候。你刚才按压寻找的那个点,是阿是穴?还是特定对应点?这捻转泻法的力度和频率……有什么讲究吗?”
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显然是被这神奇的效果深深震撼,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林远志一边继续运针,一边简要回答:“取穴关键在于找到健侧与患侧经络气血对应的敏感点或反应点,不一定是固定穴位。刚才按压时,他健侧这个点有明显的压痛和结节感,说明气血在此有郁滞,对应患侧的瘀堵。泻法捻转是为了疏通健侧经络,引导气血去平衡患侧。”
他解释着,手下不停。大约又过了两三分钟,林远志停止运针,将毫针留在穴位内(留针),然后对男生说:“你现在再活动一下左脚踝,小心点,慢慢来。”
男生小心翼翼地转动脚踝,又尝试着轻轻踩了踩地,脸上的惊喜越来越浓:“真的!真的不怎么疼了!虽然还有点胀,但那种撕裂般的剧痛没了!太神了!”他激动得差点站起来。
林远志按住他:“别急,这只是暂时缓解了疼痛,疏通了部分气血。韧带损伤还在,还需要注意休息。”
倪飞鸣啧啧称奇:“服了!我真是服了!远志,你这手缪刺,简直就是上实践课啊!我一直觉得这玩意儿玄乎,今天算是开眼了!这效果,比打封闭还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