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大步走过来,问道:“确定只是胃痛吗?要不要送去急诊科检查一下?这老人病很复杂的,很多病一开始都会出现胃痛的症状,别小看胃痛!”
这时,董大爷左手捂着胃,右手又抬起来按着头。
“董先生,你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头痛?”
徐荣慌了,这董大爷要是突发急病,死在自己的诊室怎么办?
是他孙子来挂号,可不是他来挂号!
董大爷微微点头,他咬紧牙关,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不行不行!”徐荣赶紧抓住董大爷的胳膊,“这必须得送急诊科,说不定是脑出血……我们这里处理不了的!不……急诊科太远了,小林,赶紧打电话给汪主任,让他马上派人过来!”
林远志拿出手机,应道:“好,我马上打!”
董大爷这时痛疼缓解了一点,开口说道“不、不用打了。我……我不是什么脑出血。”
徐荣问道:“董先生你自己怎么确定是不是脑出血?你以前有过脑出血?”
“不是……”董大爷摇摇头,“我这头疼的毛病,已经有半年了。之前……去人民医院做了头部检查,什么都……查不出来。”
“头疼,你刚才不是捂着胃吗?”林远志问道。
“对!”董大爷拍了拍胃,“我每次头疼发作之前,都会胃先痛,而且……有个很奇怪的地方。”
“胃疼之后头疼发作,确实很奇怪,我也没见过这种情况。”徐荣一脸茫然。
“不,我不是说这个……”董大爷看了看墙上的挂钟,道:“我这个毛病奇怪的地方,就是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会发作。其他时间,又没什么问题。现在是三点十分,才会……发作的。”
“定时发作的胃痛和头疼?这更少见了。”
徐荣用力思索,也想不出有关的病理。
“三点到五点?”林远志脱口而出,“申时!这不是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旺盛的时辰吗?”
徐荣赞叹道:“还是年轻脑子好啊,还能记住十二时辰的经气旺盛顺序,我都记不起来了。不过,临床上这个规律也用不上。膀胱经又怎么会引起胃痛呢?”
林远志说道:“董大爷,我给你看看吧。要是能找出病因,你们爷孙两就一起治吧。”
“不……你不是已经给行行,开好了药方嘛,那快让人煎好药,马上送过来啊!”
董大爷用手按着头,心里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孙子。
林远志看向徐荣。
“哦,好,我现在签字,然后把药方发给对面的中药馆,让他们煎好药送过来。”
徐荣快步走到办公桌后边,连药方都没看就签字了。
接着,他拿出手机联络御信堂。
这边,林远志很快就给董大爷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脉细缓无力,舌质淡舌苔少,一副阳虚的迹象。
可是,看舌象,没有瘀斑,没有腻苔……说明他这个怪病,不是体内瘀血或者痰湿阻碍经络造成的。
“董大爷,你头疼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哪里?”
董大爷指着头顶说道:“主要是这里疼,就是头顶的位置。”
“现在还疼吗?”
“还疼,好像有东西在里边打孔一样,只是……没一开始那么厉害了。”
“你是不是每次头疼之后,就会浑身无力?”
“对……你怎么知道的?”
林远志不说话了。
他凝聚精神,眼前出现一个3D经络运行图,覆盖董大爷的身体。
胃痛、头顶百会穴疼,体内有虚寒,而且刚好是在足太阳膀胱经旺盛的时间点发作……
这几个条件之间一定有联系!
仔细观察。
百会穴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膀胱经和肝经在这个位置交汇。
而胃经和太阳膀胱经在鼻子附近连接。
谜底解开了!
看似复杂,实际上,只不过是肝寒胃寒引起的头顶疼痛罢了。
之前,林远志参加《欢乐大相亲》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例。
那个女生叫什么来着,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她的呕吐物……
肝寒胃寒会干呕、吐唾沫,头顶痛。
这个董大爷的症状,和典型的症状相比,并不完全一致,但胃痛、头疼,都是肝经虚寒连累胃经也虚寒造成的。
至于为什么每天下午,在膀胱经旺盛的时间才会发作,原因也很简单。
膀胱经是阴经,经气是凉的。
当膀胱经的经气快速流动……
和它连接的胃经和肝经本来就寒,又被膀胱经的凉气传导,导致寒气加重,所以胃痛和头疼才会突然发作……
从经络的运行路径上,就能很直观地看懂这个连锁反应。
林远志再次感受到了经络的玄妙。
看来学针灸要抓紧了。
“小杨她说半个小时后就会把药煮好送过来。”
徐荣这话是讲给林远志听的,顺便让董大爷也听一下。
林远志说道:“董大爷得的是吴茱萸汤症,徐主任,你开个吴茱萸的药方,让小杨也一起煮好送过来吧。”
“吴茱萸汤证?”徐荣又走过来,“这怎么会是吴茱萸汤证呢?董先生,你平时吃东西会呕吐吗?”
“不会。”董大爷摇头。
“那你平时口水多吗?”
“也没有。”
徐荣看着林远志,问道:“都没有啊,只是头痛而已,不能光靠这个就认定是吴茱萸汤证啊。”
“确实不是那么典型,不过病因都是肝寒胃寒导致的。因为董大爷发病的时间是下午三到五点,不是在午饭和晚饭时间,所以他不呕吐也是正常的。”
徐荣问道:“你确定?”
林远志没有回答,而是问董大爷:“大爷,你平时胃口怎么样?”
“一般般,吃不下太多东西。”
“果然是这样,胃寒所以纳呆。”
“小林,这吴茱萸汤大热大燥,要是用错了……”徐荣迟迟不敢下笔。
“徐主任,你以前没开过吴茱萸汤?”
“没有,从来没有。”
“为什么?这么多年,你都没碰到过吴茱萸汤证的病人?”
“有是有,不过我不敢开吴茱萸汤,我都用其他温阳的药方代替。”
“可是,只有吴茱萸可以上到头顶清肝寒引起的头疼啊。其他药没这种效果。”
“呃,这个,还是换个药方,安全起见吧。万一吃了吴茱萸汤,病人燥渴发热……年轻人还好说,老人可扛不住。”
林远志暗叫不妙,这一幕怎么似曾相识。
之前让徐主任开“大乌头汤”,他也是死活不答应,因为他认为这个药方有风险。
哎,林远志终于明白,为什么徐主任坐诊这么多年却疗效一般了……
因为他开药缩手缩脚,很多本该能治好的病,不敢用对症的药方,最后肯定都治不好。
当然,这或许不是他故意为之,而是犯错的代价太大了,他承受不起。
这可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