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报复(2 / 2)

他试探着迈出家门,立刻习惯性地抱住脑袋蹲下,等了许久,预想中的拳脚并未落下,他这才长长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这关算是过了。

其他几个学子见这法子有效,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愿意,满腹的屈辱和愤懑,但在现实的压力和疼痛的教训下,也只能有样学样。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学堂门口变得异常“热闹”,时不时就有人来上演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哭喊求饶之声不绝于耳。

最初,还有不少好事者前来围观,议论纷纷。

但见得多了,民众们也渐渐习以为常,甚至有些鄙夷这些学子的软骨头和活该,到后来,几乎无人再驻足观看,只当是耳边风。

此事自然在官学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学子们分成了几派。

一派认为陆知府判得公正,认为胖学子等人身为读书人,却行径卑劣。

出口侮辱女子,实乃斯文扫地,自取其辱,活该受此惩处,连带官学名声都受了损。

另一派则固执地认为秦熙一介女流开学堂本就不合礼法,又觉得她背后指使佤山人行凶,手段过于狠辣,咄咄逼人,非良善之辈。

这些争论,自然也传到了陆云舟的耳中。

官学的教谕前来请示,询问知府大人是否需要下令禁止学子们议论此事,以免影响官学声誉和风气。

陆云舟坐在书房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脑海中浮现出那日公堂上,秦熙挺直脊梁、目光清澈、不卑不亢陈述事实的样子。

那样清亮坚定的眼神,与他以往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同。

他沉吟片刻,对教谕摆了摆手,淡淡道: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干涉,且看她如何应对。”

他相信,那个名叫秦熙的女子,自有她的能力和风骨,去面对这些风言风语,甚至,去赢得属于她的尊重。

他莫名地,有些期待。

那些学子在学堂门口的负荆请罪,除了平添热闹与谈资,却并没有为秦熙的学堂带来更多学生。

偶尔有些长辈带着家中女孩前来询问,一听学堂只教授诗文经义、算数策论,并不传授绣花女红、持家之道。

便立刻皱起眉头,毫不犹豫地拉着孩子转身离去,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懒得给。

面对这般冷清的局面,秦熙心中却并无太多慌乱与沮丧。

她深知,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非一日之功,亦非口舌所能轻易说服。

她早已思忖良久,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这日,她找到刘昌,开口向他借一百两银子。

刘昌听闻她的全盘计划,眼中先是掠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浓浓的欣赏与敬佩。

他二话不说,当即取来银票,郑重交到秦熙手中,沉声道:

“熙姐姐有此胆识气魄,我刘昌定然全力支持!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

秦熙感激地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势在必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