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 > 第127章 观测天时待风潮,离别在即心难安

第127章 观测天时待风潮,离别在即心难安(1 / 2)

木筏的完工,如同在三人心中点燃了一簇熊熊燃烧的火焰,归家的渴望从未如此炽烈。然而,张西龙强行将这火焰压了下去。他深知,在大海面前,冲动和鲁莽是最大的敌人。他们需要一个完美的出海时机,这需要耐心,更需要精准的判断。

观测天时,成了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张西龙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观察天空、海洋和风的变化。他站在岛屿的制高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观察云层: 他仔细分辨着各种云彩。像羽毛般纤细卷曲的“卷云”,通常预示好天气;但如果卷云变得厚密,并逐渐降低,形成如同砧板般的“卷层云”,则可能是风雨前兆。他最警惕的是那些塔状隆起、底部乌黑的“积雨云”,那是雷暴和强对流的标志。

“看那边,”他指着天际线上一排缓慢移动的、如同巨大棉花堡的“高积云”,对身边的大壮和赵小山讲解,“这种云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它们变得厚实,边缘开始模糊,就可能带来降雨。我们要等的,是那种天高云淡,能见度极好的日子。”

感受风向和风力: 海风是航行的动力,也可能是灾难的推手。张西龙需要的是稳定、和缓的顺风或侧顺风。他通过观察树梢的摆动、海浪的形态以及脸颊对气流的感知来判断。狂暴的、变幻不定的阵风是绝对要避免的。

“现在这风,是从东南来,力道还算平稳,”他感受着拂过面颊的海风,“如果能持续这个方向,对我们的航行有利。”

分析海况: 海浪是海洋情绪的直观体现。张西龙需要的是那种有节奏的、绵长的“涌浪”,而不是混乱无序、陡峭破碎的“风浪”或“三角浪”。他长时间观察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形态和间隔。

“浪头太高太碎,说明远处可能有风区,或者水下有复杂的暗流,不适合出发。”他指着远处一片白沫翻涌的海域说道。

利用自然迹象: 他甚至观察海鸟的飞行。海鸟通常能感知天气的细微变化。如果海鸟高飞、活动频繁,通常是好天气;如果它们紧贴海面飞行,或者成群躲回岸边,则可能预示坏天气将至。

“看那些信天翁,飞得多自在,这是个好兆头。”张西龙看着几只在高空优雅滑翔的大型海鸟,心中稍安。

除了观测天气,物资的最终清点和加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淡水是生命线。 他们用所有能找到的容器——陶罐、竹筒(在岛上发现了一种粗壮的竹子)、甚至处理过的野兽膀胱,装满了煮沸后冷却的淡水,并用木塞和树胶密封,牢牢固定在木筏中央位置。

食物储备力求多样和耐储存。 熏鱼干、肉干、烤熟的块茎、晒干的野果……分门别类,用棕榈叶和树皮包裹,防水防潮。张西龙还特意带上了一些易于发芽的块茎和种子,“万一……我是说万一,咱们漂到别的岛上,这些东西或许能用上。”

工具和武器再次检查打磨。 燧石矛、石斧、弓箭、匕首,每一件都检查了捆绑是否牢固,锋刃是否锐利。这些不仅是获取食物的工具,更是应对海上未知危险(比如鲨鱼)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