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远暂时将考试、排名、奖励这些都抛到了脑后,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时刻。
他今日胃口很好,连吃了两大碗饭,又喝了一碗鲜美的莲藕汤,只觉得浑身舒泰,困意也渐渐上涌。
“大哥,狗娃,我有些乏了,先去歇会儿。”王明远打了个哈欠道。
“快去快去!考了五天试了,铁打的人也扛不住!”王大牛连忙摆手。
狗娃也猛点头:“三叔你放心睡!明日我再给你做好吃的补补!那猪脑我定了半个月的呢!”
王明远:“……”
这几日的考试,终究没逃过狗娃的猪脑进补。但又不好拂了他的心意,只能硬着头皮吃下。猪脑的味道即便做的再美味,但吃的时候瞅着还是有些瘆人。
看来明日必须得想个法子,让这小子停了做猪脑的计划,不然这猪脑怕是真会变成每日常规菜。
王明远简单应了句,回到自己屋里,头一沾枕头,几乎是瞬间就沉沉睡了过去。
次日,应天书院核心区域,一间门窗紧闭的宽敞厅堂内,气氛却依旧紧张。
这里临时被改成了阅卷之所,阅卷工作也已进行了一日。
为了示以公正,此次联考的五经经义、本经、论判诏表、策论、诗赋算学各科试卷,均由嵩阳、应天以及其他几个主要书院派来的山长或资深教谕共同批阅。
几位山长或正襟危坐,或微微俯身,面前堆着小山似的试卷,每个人神情都极为专注,时而提笔蘸墨,在试卷上写下评语、划定等级,时而凝眉思索,或与身旁之人低声交换一两句意见。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一种无声的较量意味。
起初的经义、本经等基础科目批阅下来,各家书院学子的水平大抵在伯仲之间,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应天书院作为东道主,其学子在经史功底上的扎实程度,甚至还略占些许上风,这让几位应天出身的山长脸上不禁露出些许欣慰之色。
然而,当批阅到第四场,也是最为关键的策论试卷时,阅卷室内的气氛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策论题目关于豫西灾患的应对之策,这既是当前朝廷关注的实务,也极能考校学子们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
批阅之初,几位山长还频频点头,可见今年参与联考的举子们,确实多有真知灼见,不乏切中时弊、条理清晰的上佳之作。
但随着批阅的深入,尤其是当批阅到来自嵩阳书院那几位知名举子的试卷时,其他书院的山长或教谕眉头渐渐蹙了起来。
一位来自应天书院的山长放下手中的朱笔,拿起旁边已经批阅过的几份嵩阳学子的策论试卷,又仔细对照着眼前正在看的这份。
越看,越不对劲。
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