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 > 第61章 意外的邀约与更广阔的世界

第61章 意外的邀约与更广阔的世界(2 / 2)

这些人来自全市各个沿海村镇,大多皮肤黝黑,带着渔民特有的朴实气息,但眼神里都透着对知识的渴望。

今日气运虽然在异地他乡没有明确显示,但林凡感觉今天思路格外清晰,理解力似乎也不错,或许培训本身就算是一种“正向行为”带来的隐性加成?

第一天的课程内容扎实而新颖。

上午是一位老工程师讲解现代渔船的安全规范和维护保养,很多知识正好与林凡最近自学的内燃机原理相互印证,甚至解答了他好几个之前的疑惑,让他听得津津有味,笔记做得飞快。

下午的课程是关于初级水产加工与保鲜技术。

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海产的预处理、冰鲜、冷冻、甚至初步加工(如宰杀分割、腌制晾晒)的技术要点和卫生标准。

林凡对自己的冷库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小规模添加值加工的可能性,这为他未来处理“林氏一号”可能产出的更多渔获提供了新思路。

课间休息时,周围的年轻渔民们互相递烟,闲聊起来。大家很快熟悉,话题自然离不开海和鱼。

“兄弟哪里的?东源村?听说你们那边近海货不错啊?”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问林凡。

“还行,主要是运气,加上肯跑远点。”林凡依旧保持低调,将功劳归于运气和勤奋,这是他的保护色。

“哎,现在近海越来越不好搞了,船多,鱼少。”另一个瘦高个感叹道,“真想搞条大船,跟他们一样去远洋啊!”

“远洋投入太大,风险也高。我觉得搞搞养殖说不定是条路。”有人提出不同看法。

“养殖?谈何容易,技术、场地、资金,哪样不缺?而且看天吃饭的劲儿一点没少…”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林凡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却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比如关于改善局部环境、尝试生态混养等,比一些同龄人似乎要想得更远一些。

这得益于他不断的看书学习和系统的“暗中”引导。

他注意到,并非所有人都满足于传统的捕捞

有几个来自养殖业稍发达地区的年轻人,对海藻栽培、网箱养鱼等技术更感兴趣,问的问题也更专业。

林凡主动和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觉得以后或许可以交流经验。

晚上是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学员相约去市里逛逛。林凡婉拒了邀请,选择留在宿舍,重新梳理白天的笔记,并将一些灵感记录下来。

“或许……‘林氏一号’的未来,不能只满足于自然增殖和投放人工鱼礁。

是否可以尝试小规模的网箱养殖一些高价值鱼类?比如石斑鱼苗?用渔场天然的饵料资源辅助投喂,会不会比纯野生捕捞更可持续、效益更高?”

“海藻移植看来是对的,或许还可以搭配养殖一些滤食性的贝类,比如扇贝或牡蛎,形成更高效的生态循环?”

“水产加工……如果以后产量稳定了,是不是可以自己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干货或者腌制品,提升附加值?”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碰撞、发酵。

这次培训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维的更多可能性。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狩猎者”或“守护者”,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管理者”和“经营者”。

他也意识到,单打独斗终有极限。未来若真想扩大规模,无论是养殖还是加工,必然需要可靠的人手。

如何在不暴露核心秘密的前提下组建团队,将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长期课题。

临睡前,他下意识地“感受”了一下系统。虽然具体界面没有出现,但他能模糊感觉到,气运值似乎又有了微小的提升。

获取新知识、思考未来规划、与同行交流,这些行为无疑都被系统认可了。

躺在陌生的床上,林凡毫无睡意。窗外的城市灯火与记忆中的渔村星空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未来的方向。

这次培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次视野的开拓和思维的升级。他更加确信,埋头赶海固然重要,但抬头看路,拥抱变化,学习新知,同样不可或缺。

他对剩下的培训课程,充满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