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最后一天,内容是参观市里一家大型水产加工企业。
现代化的流水线、严格的质检标准、多样的深加工产品(鱼丸、鱼糜、干制品、即食海鲜等)让林凡和所有学员都大开眼界。
林凡特别注意到了他们的原料采购标准和预处理流程,这对他未来可能进行的小规模加工极具参考价值。
他甚至还壮着胆子跟他们的技术员聊了几句关于如何保持野生海产独特风味和口感的问题,收获了不少干货。
结业仪式上,培训主办方给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薄薄的一张纸,林凡却觉得分量不轻。这代表着一种认可,也象征着他知识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
下午,培训正式结束。林凡没有在市里多停留,婉拒了几个相熟学员一起吃晚饭的邀请,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程。
离家几天,他心里最惦记的,还是他的“林氏一号”渔场和那条随着海浪轻轻摇晃的小船。
坐在回镇上的班车里,看着窗外逐渐熟悉的乡村景象,林凡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城市的繁华虽然吸引人,但这片蔚蓝的海和宁静的村庄,才是能让他内心真正平静和充满力量的归属。
他仔细梳理着这次培训的收获:
系统化的知识:弥补了之前自学零散的不足,尤其是安全规范和加工技术方面。
开阔的眼界:看到了现代化渔业和养殖业的冰山一角,知道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初步的人脉:认识了一些其他村镇志同道合的年轻渔民,虽然交情不深,但总算有了交流的渠道。
更强的信心:系统的学习让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更加清晰,也更有底气。
更重要的是,他更加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继续深耕“林氏一号”,尝试将学到的一些生态养殖理念进行小规模实践,同时稳步积累资本,为未来的产业升级做准备。
回到东源村时,已是傍晚。海风带着熟悉的咸腥味扑面而来,让林凡感到格外亲切。
他先去了老村长家报个到,简单说了说培训的情况和见闻。
老村长听得津津有味,尤其对现代化加工那块很感兴趣:“哦?小鱼小虾还能做成那么多花样?那以后咱们村要是也能搞点,是不是就能多卖点钱?”
林凡笑道:“村长爷爷,那得形成规模才行,咱们现在量太小。不过是个方向。”
“嗯,方向好,方向好!”老村长满意地点头,“累了几天,快回去歇着吧。”
回到家,放下行李,林凡甚至没急着收拾,就先去了码头看了看他的船。
几天不见,船身蒙了层薄薄的灰尘,但在夕阳下依旧显得那么可靠。他又去冷库转了转,里面空荡荡的,但运转正常。
一种强烈的渴望涌上心头——他迫不及待地想明天就出海,去看看他的渔场这几天怎么样了,那些龙须菜是不是又长了?人工鱼礁上的小家伙们是不是更多了?
晚上,他仔细地将培训笔记整理好,和之前的学习资料放在一起。这些将成为他宝贵的知识库。
他习惯性地查看系统界面。虽然离家几天,但系统依旧稳定运行。
【当前气运值: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