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超英在教育这件事情上行动力拉满,很快就说服学校开放一间教室给补习班,并且不要一分钱。
现在任何和高考相关的资料都很昂贵,还有价无市。学校也没有觉得高考冲刺班的收费很贵,毕竟李致远承诺没考上大学,就退费,一分钱不收。考上了,也不亏。
庄超英联合李致远、林武峰开设高考冲刺班传开之后,报名的人是络绎不绝。再穷不能穷教育,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买单的。
不仅仅是已经离开学堂很多年的下乡知识青年,包括很多应届生也想报名。毕竟,冲刺班也不占用平时的时间,只是晚上和周末上课,不会影响平时正常上课。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优秀教师开设的冲刺班,在附中一块名气很大。许多别的厂子弟也想报名,并且庄超英没有拒绝。
再过一天,就是冲刺班招生考试了,报名的有三百多人,只招三十人。有些纺织厂子弟很不满,庄超英允许其他厂和地区的青年报名。人多了,竞争就激烈。
附中王校长就找到了庄超英,希望他能够把非纺织厂子弟淘汰掉。
“校长,这不好吧。他们已经报名了,我们现在淘汰,招人恨呀。”庄超英不愿意。
“学校提供教室是为了服务厂子弟,外人找个一两个,没什么。你放在一起,不分你我,这就对我们厂子弟不公平。”王校长苦口婆心道。
庄超英想了想,王校长的话也有些道理。道理是道理,可是现在,也不好直接淘汰了。
王校长见庄超英为难,出主意道,“我知道直接淘汰外部的学生,的确败名声。但是你可以这样,厂子弟固定二十个名额,外部子弟十个名额。考完,你根据这两个指标,分别排名录取。也算是对自己人有个交代。”
庄超英点点头,认可了王校长的方案。
采用王校长的方案还没有的到李致远和林武峰的同意,庄超英有点心虚,所以下班的时候,因为着急,提前了一会,还引起了同事的骚动,以为庄家出了什么事。
当庄超英向李致远和林武峰说起的时候,两人根本不在意。他们俩纯粹是玩票,谁上谁下,一点也不关心。有的只是对教学计划的认真,对教辅资料的筛选与编写的谨慎。
“这种事你自己定好了,只有一个要求,人品差的别招,否则肯定有麻烦。我可以肯定地说,不考虑人品,等这些人考上大学,肯定有人举报我们,逼迫我们退钱。”李致远认真说道。
庄超英觉得人心不可能这么坏,可是想想十年年的各种事,人心坏成这样,好像也不足为奇。
“我会好好打听报名者的人品的,对了,考卷,你们已经出好了吗?”
林武峰从书桌上拿出刚定好的试卷,“已经出好了,全是最基础的题。如果这些还不能及格,要想考上大学就难了。”
庄超英明白林武峰的意思,招来的学生,底线必须是及格。否则,就是白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