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算了吧。我在哪都一样,没必要跑那么远。再说了,我小弟以后都是要在附中的,我去了一中,我的投资不浪费了吗?
一中的书呆子们,能有血性吗?估摸着都不知道什么叫打架,那我有什么乐子。我还想带小弟们,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秩序。”李致远否决了去一中的提议。
庄图南有些失望,他一方面想和李建国在一个学校激励他,另一方面又希望去条件更好的一中,增加考上大学的概率。
“我是一定要去一中的,那的师资条件和环境都更好,更容易考上大学。”庄图南像是说给自己听,又像是说给李建国听。
可李建国完全不在意,只是催促他,“要么安静地坐在这看书,要么离开,不要打扰我搞副业。”
庄图南失落地离开李家,回到家想试着写点东西。可家里来找庄图南补课的人太多了。特别是李一鸣、宋向阳还宣传了一下,庄老师有很多独家秘卷。来的人更多了,试卷还不用花钱。
家里平时很难有庄图南的位置了,虽然影响了庄家的生活,可庄超英甘之若澧。
而所谓的秘卷都是李致远闲着没事的时候,出的一些题,也是为了帮助庄超英提高教学成绩。
试卷是庄超英自己蜡印的,印了很多,反正成本学校出,还能给他一张五分钱的补贴。
蚊子腿也是肉,庄超英干的不亦乐乎。
宋莹和黄玲对来庄家补课的人是不欢迎的,主要是他们没有边界感。一直不走,影响他们俩休息。
林武峰是很疼老婆的,就想和庄超英谈一谈,为此还拉上了李致远。
当然,这是晚上的时候了,黄玲和宋莹去上夜班了。补课的知青仍然不愿意离开,高考是他们仅有的可以跨越阶层的机会,谁又愿意放弃呢。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当然知道打扰了庄家,也影响了林家。可是,那又怎么样。处处都为别人着想,谁又为自己着想。自私就自私一点,总比自己吃亏好一点。或许其他的事可以让良心出来放风,但为了高考,为了前途,良心还是睡得更久一点的好。
李致远能理解那些找庄超英补课的知青,他们是被耽误的一代。也吃了很多苦。现在想回城,最好的机会就是高考。这年头的农村,多数地方苦不堪言。
贪图享乐是人的秉性,本身不应该是什么褒义词。有条件要享受,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享受。可是,在农村,能吃饱就是最大的享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一代的知识青年,毫无疑问。已经真正体验到了农村,感受了农村的苦。当然,也就促成了他们对学校的怀念,对书本的怀念,对回归城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