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沈玉清的结识,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漾开了层层涟漪。
沈玉清行事周到,不仅在与杨康探讨商事时展现才华,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李莫愁非同一般的关注与……倾慕。
他会寻来罕见的珍本医书或药典,“偶然”得知李莫愁对医药有兴趣而相赠;会在宴请杨康时,“顺便”备上几样精致却不显奢靡的江南点心,言明是请李姑娘品尝。
甚至有一次,得知李莫愁随口赞了句某处园林的布局清雅,没过几日,沈玉清便邀他们去参观一处他“刚巧”购得的、景致极为相似的别业。
这些举动做得极其自然,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心意,又不至于唐突惹厌。
落在旁人眼中,尤其是杨康眼中,便是这位年轻有为的富商公子,对清冷出尘的李莫愁动了心思。
杨康起初并未太在意,只当沈玉清是热情好客。
但次数多了,尤其是看到沈玉清看向李莫愁时,那专注而带着欣赏的眼神(李莫愁暗中下令让他表演,为后来的付出提供借口),杨康心里便开始不是滋味起来。
一种陌生的、酸涩的情绪,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上他的心。
他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沈玉清比较。
沈玉清家财万贯,谈吐风雅,行事稳妥,是世俗意义上极好的归宿。
而自己呢?身世飘零,前途未卜,除了一身还算不错的武功和一颗……一颗尽数系在她身上的心,似乎一无所有。
这种认知让杨康有些烦躁,又有些自惭形秽。
他变得更加努力,跟着沈玉清学习经商之道时格外认真,私下里也更加勤练武功,仿佛想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对李莫愁也更加体贴入微,却因为心中藏着那点醋意和不安,反而显得有些笨拙和别扭。
李莫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了然,甚至有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愉悦。
她的心为杨康那毫不掩饰的醋意和因此而产生的改变,泛起微澜。
转眼,又至七夕。
临安城的乞巧节,比他们去年路过的小镇不知繁华多少倍。
夜幕降临,华灯如昼,西湖畔更是游人如织,才子佳人,成双成对。
沈玉清早已送来请帖,邀他们共游西湖,参加画舫诗会,却被李莫愁以不喜喧闹为由婉拒了。
是夜,杨康与李莫愁避开人群,信步走到西湖边一处相对僻静的柳堤之上。
堤岸垂柳如丝,湖面倒映着满天星斗与远处画舫的灯火,静谧而浪漫。
空气中弥漫着甜腻的香气和年轻男女的私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