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1 / 2)

刚刚当上昭仪的武则天,就开始使尽浑身解数独霸了李治。

李治批奏章,她陪着;李治游玩,她跟着;李治生病了,她看着。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粘着李治。

一直到这个时候,王皇后聪明的大脑才反应过来自己错了。

按说吧,这个反应也不算慢,毕竟当时也没有几个人,看得出来武则天以后会那么的狠和无情。

但是王皇后奇葩的地方在于,她转过头又和萧淑妃这位冤家联合了起来,天天在李治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准备搞掉武则天。

为啥说她奇葩呢?你和萧淑妃联手起来,就算搞掉了武则天,李治宠幸的人也是萧淑妃啊。

对你又有什么用?

现在最好的做法,难道不是赶紧拉自己的妹妹妹进宫吗?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当时担任的是中书令,看到外甥女这么脑残之后,也是急的直冒汗。但好在他是一个读书人也知道当年东汉的马皇后和窦皇后是怎么干的。

于是,他赶紧窜到宫中,让王皇后有样学样:把刘宫人生下的庶长子李忠,过继到王皇后的膝下,再让李治把李忠立为太子,母以子贵,这样王皇后的地位就稳了,以后谁也撼动不了。

俩人商量完之后,撸起袖子就开始干。王皇后说服了刘宫人,柳奭那边也是说服了长孙无忌。

其实长孙无忌很好说服。

毕竟如果让李忠当太子,以后李忠继位,长孙无忌又有拥立之功。他已经拥立了李世民和李治,再拥立一个李忠,妥妥的三朝元老、功勋盖世。再来长孙无忌家现在已经没有皇妃了。

无论立谁为太子,反正都不是自己人。

而刘宫人家势单力薄,到时候恐怕还得依靠长孙家。最后,这也是合乎规矩,皇帝和君臣大概率都不会反对。

立嫡不立长,但是没有嫡子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就是立长子。

长孙无忌出马倒是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些作用,虽然当时李治和武则天干柴烈火天天烧,但是还没有达到想废掉王皇后的程度。所以,他听到长孙无忌的这个提议之后当即便同意了。

652年7月,也就是武则天被立为昭仪两个月后,李治便下了诏书,立李忠为太子然后大赦天下。

并任命于志宁兼任太子少师,张行成兼任太子少傅,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

这三个人,李治当太子的时候,他们就是李治的亲信,李治当上皇帝之后,就让他们三个当了宰相。

分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顾命大臣手中的权力。由此可见,至少在此时,李治对李忠抱有很大的希望。

而看到王皇后出其不意,来了这么一个狠招,刚刚还在为被封昭仪而高兴的武则天感到了空前的绝望。

她的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了。

在宫内,王皇后与萧淑妃两个人经营日久、耳目众多,她武则天的一言一行肯定会被第一时间泄露出去。

现在又加上了一个刘宫人。而她自己刚刚被封为昭仪,势力非常浅薄,根本没有几个心腹。在宫外,王皇后有了太子的支持,还有那么多顾命大臣和宰相的站队,简直就是大唐的全明星阵容。

而武则天的两个舅舅虽然曾经担任过宰相,但现在已经全部去世,娘家人没有一个身居高位。如果这时候李治突然崩了,或者武则天突然失宠了,恐怕她就要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

李治成了武则天唯一的救命稻草,她必须紧紧地抓住,一刻也不能失去。面对难以逾越的困难的时候,有些人立刻想到的就是妥协屈服,但有些人却能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

武则天明显属于后面这一种。很快,武则天就放出了第一个必杀技,她以儿子太小需要有人照顾为由,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亲姐姐武顺拉到了宫中。武顺和武则天一样长的是肤白貌美大长腿。

脸蛋圆圆有点肥。不过她早已经成了别人的老婆,她老公是豫州参军贺兰安石,俩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剧情极为狗血。生完两个孩子之后,贺兰安石就挂了武顺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

武顺接到妹妹的召唤之后,不仅第一时间就来了,还加量不加价玩起了小创新——把自己十几岁的亲儿女贺兰氏也带进了宫中。在这位30岁的小寡妇,以及亲女儿的联合攻击之下。

很显然。

24岁的李治很快就被收拾的服服贴贴了。一个高兴就把武顺封为了ha国夫人,把贺兰氏封为了魏国夫人。四个人天天腻歪在了一起。紧接着,武则天又和姐姐、外甥女一起乘胜追击。

开始不断地观察王皇后、萧淑妃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旦发现有不喜欢她们的宫女和太监,就立刻花重金给收买了。而这俩人也是一个马大哈,周围人都快被收买完了也不知道。

依然仗着自己的身份对宫女、太监们吆五喝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奔向了武则天的阵营,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坏消息也源源不断地通过武则天、武顺、贺兰氏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

两派的斗争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终于在654年冬天实现了大爆发。那一年,武则天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安定思公主。王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按照规定肯定要去看望一下这个小姑娘。既然去看了,那就得按照华夏人的规矩。

假装很喜欢这小姑娘。

说一些她的眉毛或眼睛很像李治这种鬼也不相信的鬼话。顺便在小姑娘的脸蛋了摸一下甚至再抱一下。